分享

如何提升个体的生命意义认知水平,重塑利他意识?

 厚积敏通斋 2022-12-26 发布于安徽

利他行为在社会中是广泛存在的,是个人出于自愿不求回报帮助他人的无私助人行为,包括援助、救济、安慰、同情等在内的利他行为表现了个人的无私品德,社会的良好风貌,被普遍认为是一种文化美德。

近年来,各种校园血腥事件频发,“药家鑫案”,大学生跳楼事件等案例屡见不鲜。大学生在竞争激烈的大学小社会中,面对学业、生活、恋爱、人际、就业等多方面考验。

文章图片1

如果没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人生目标,无法正确应对挫折和失败,就可能会采取极端行为。大学生伤人虽然是个别现象,但揭示了大学校园中存在自私唯我的风气,同时说明一些大学生生命观念淡薄,生命意义价值观茫然。

大学生是接受高等教育、受到国家悉心栽培、肩负建设国家重任的特殊群体,他们即将走向社会,他们的思想观念及行为方式将会对社会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大学生的生命意义认知涵盖了成就认知、人际关系等多方面内容的理解和体验,有些大学生生命意义认知水平低下,不懂得生命的价值,这不仅会造成大学生迷失自我生命价值,也会影响他们对他人生命的珍惜、对他人困境的共情和利他行为的表现。

目前国外关于生命意义和利他行为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果,包括理论构建和实证研究,国内对相关方面的研究比较少。

文章图片2

调查分析大学生生命意义认知和利他行为的现状以及二者关系,探讨生命意义各因素如何对利他行为产生影响,为高校提高大学生的生命意义认知水平和强化其利他行为提供参考依据,促进大学生更好地认知生命意义,发展利他主义的行为倾向。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观点可对生命意义与利他行为存在关系提供理论支撑。

亲社会行为、合作行为、利他行为的大量存在提醒着我们,人不仅仅考虑生命的个体意义,人类的社会性使得现实中个体或多或少能够认识到生命对整个社会的共同意义,从而很大程度上愿意放弃自己的收益以换取社会福利的实质增长。

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就提出,所有真正“生命意义”的标志在于:它们都是共同的意义——是他人能够分享的意义,也是他人能够接受的意义。

文章图片3

个人的生命意义认知不仅包括对自身生命价值的思考,也包括对生命的社会意义的领悟,当个体意识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正是要通过促进社会大环境的发展才能得以体现,更加关注他人和社会利益的实现,这是联系生命意义认知与利他行为的关键点。

综合近年来以生命意义和利他行为为主题的实证研究成果,尽管没有发现直接讨论二者关系的文献,但从其他相关性研究中可以推断二者的关系。

人生价值观是属于生命意义内涵的一个概念,自我超越因素是测量个人生命意义的维度之一。

Bardi和Schwartz认为自我超越的价值观可以预测利他行为,这种相关之所以会被削弱,个体表现出与其价值观相矛盾的行为,可能是受到外部社会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文章图片4

张雯将生命质量观定义为个体对满足身心需要的物质、社会条件的要求,对自身发展和生命意义追求的认识和愿望,涉及个体需要的满足、生命态度和看法、愿望目标的实现等,它回答了怎样的生命过程才是质量高的、有意义的。

结合开放式问卷、文献法、访谈法编制问卷,经过理论模型建构和因素分析,利他奉献负荷值较高,作为生命质量观问卷的结构因素之一。对大学生施测的结果表明,利他奉献与大学生生命质量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一、大学生生命意义认知与利他行为的关系讨论

研究相关分析结果证明,大学生的生命意义认知和利他行为存在显著正相关,生命意义的十个维度分数与利他行为分数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关系。

文章图片5

个体如果认可自己为目标努力的状态,相信他人和社会对自己是公平的,感到被接纳和肯定、感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愿意为社会谋福利等等,个体越是能从这种种方面体验到生命价值,认知到生命意义,就越会作出无私的、完全有益于他人的行为。

这说明生命意义各维度和利他行为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生命意义认知水平越高,利他行为的表现越多,反之越少。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人际关系、亲密关系和自我超越三个因素进入回归方程,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的利他行为,这说明,大学生生命意义认知会影响利他行为的表现。但是大学生生命意义水平高,利他行为水平就一定高吗?

研究只能认为,生命意义水平高的大学生更易于作出利他行为,生命意义认知能在一定程度上分析和预测利他行为。因为利他行为的发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文章图片6

比如求助者的年龄性别特征、求助者是否呼救、行为者当时的时间压力、在场他人的反应等等,生命意义认知只是行为者的个人特征之一。该变量具有的预测性使我们可以通过培养提高大学生的生命意义认知来促进他们利他行为的发展。

二、建议

大学生生命意义认知影响利他行为,人际关系、亲密关系和自我超越对利他行为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借此为了提高大学生生命意义认知和利他行为的水平提出以下几点教育建议。

重视大学生心理发展低谷期

调查结果发现,大三学生的生命意义认知水平和利他行为水平都较低,这提示我们大学生处于心理不成熟向成熟转变的特殊时期。

文章图片7

虽然在学校教育、人际相处和社会经验等因素的作用下,个体心理发展逐渐成熟,然而这个发展趋势不是稳定直线上升的,可能呈螺旋上升的趋势,在有升有降中渐进发展。

大学生在面临学业、人际交往等多重压力的情况下,加之本身受挫能力、自我调节能力水平较低,对人生目标和人生价值的追求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个人的人生意义和利他意识等身心状态都可能出现低谷,因此要重视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低谷时期。

高校要适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面临人生抉择处于迷茫期的时候给予恰当帮助,可以针对学生整体开展人生意义体验活动、职业发展规划讲座、恋爱关系指导讲座等活动。

文章图片8

也要提示个人关注自己心理发展的低谷期,短暂的心理状态不佳是正常的,然而当个体长久处于不良情绪状态,要积极主动寻求专业帮助,顺利度过低谷时期,重新唤起对人生意义的追求和自我价值的肯定,心理状态各方面都能稳定发展。

培养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生命意义认知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大学生的利他行为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高校要想提升大学生的利他行为水平,要将人际关系因素作为关键点。人际关系维度测量的是个体是否关心他人,是否感到自己被他人和社会所接纳和肯定。

学校应多重视培养大学生和谐的人际关系,辅导员、心理教师等要了解和关心学生的人际关系状态、是否存在人际相处的困扰、造成人际困扰的原因,熟悉每个学生的情况并有针对性的进行交流指导。

文章图片9

学校可以多开展社团活动、提供兼职岗位等,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数据分析显示学生干部在人际关系维度上的分数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

因此要让广大同学有更多的机会锻炼自己的人际沟通和交往能力,在实际工作情境中感到被接纳和肯定,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和意义。

学校还可以通过开设相关内容的讲座为学生解答人际困扰问题、指导人际交往技巧,使学生学会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抱持真诚友好的态度,学会正确应对交往过程中出现的摩擦,学会主动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引导大学生服务奉献意识

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的自我超越维度得分较低,自我超越代表个人是否愿意不顾个人利益,有为他人为社会谋福利的想法和行为,自我超越对利他行为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文章图片10

现今大学生自身认知的形成受到市场经济、社会转型和家庭教育等因素影响,不免产生功利主义、自我中心、个人主义价值取向,即使有正面积极的态度但行为上主动性不足,或者为了提高学分、增加就业砝码等功利性目的才参与一些服务活动。

学校要加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下,宣传道德模范,重视道德修养教育,启发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感、责任感、价值观以及人文情怀。

另外要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以宿舍、班级、社团为载体,借助这些平台凝聚力认同感高、平等性、主动性的优势,促使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发扬社会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