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小学校如何放大“教育就是激发”的功能?

 渐华 2022-12-26 发布于山东

全文长 30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4 分钟

文章图片2

德国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没有激发便没有发展,天资也就停滞不前。教育就是激发,教育理论就是激发理论”。那么,中小学校如何最大化地放大“教育就是激发”的功能?

笔者以为,首先要激发校长的办学活力。因为校长是办好学校的“第一责任人”,因为“一个好校长能成就一所好学校”,所以,要办好学校,校长必须激发自己的办学活力,也就是要激发自己的办学内驱力,要把上级的信任化为责任,把压力化为动力,把教育教学中的疑难问题转化为办学资源,要俯下身子,“用整个的心做整个的校长”。

与此相反的是,一个校长如果思想僵化、墨守成规,只是一个碌碌无为的“维持会长”,或者是个“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守门人”,激发办学活力就是“痴人说梦话”,办好学校根本不可能。

当然,校长要激发自己的办学活力,除了敢想敢闯,还要有底气,这一底气就来自于守正创新,来自于坚持正确的办学理念。记得刘铁芳教授曾经说过:“校长理念的核心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对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由此而来对如何培养人的思考,成为引领学校一切工作的中心”。

其实,校长的办学理念就是办好学校的“方向盘”。倘若“方向盘”偏离轨道,其后果不堪设想。就拿初、高中学校来说,当下绝大多数学生都“有书读”,升入高一级学校早已不是问题。这样看来,校际完全没有必要恶性竞争,师生也用不着“内卷”,用不着围着考分而“打转”,校长更要从“重育分”的急躁中变得理性、冷静和淡定,而且要全面落实育人为首的办学目标,要重视提升教师的核心素养,这是校长把握办学“方向盘”的“两个轮子”,也是激发办学活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当然,为了这“两个轮子”并驾齐驱,校长要把育人和教师培训学习、岗位聘任、职称晋升、发放绩效工资等捆绑考核,用制度保障育人转型升级;校长要压实教师队伍建设的责任,要细化“发展学校必先发展教师”的管理举措,善于打通“教、研、训”壁垒;校长要引领教师发扬“工匠”精神,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地磨课、磨题和做题,不断提高作业布置和命题基本功,臻于至善地改善教学品质;校长更要重视文化建设,致力营造育人生态环境,促进学生差异化和多元化发展。

其次,要激发教师的创造精神。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办好学校最重要的软实力。记得著名特级教师陈日亮先生曾经说过:“若问教师工作的全部价值,也只'激发’二字。一个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师,是不会真正体验教育的幸福感的”。

但是,由于社会上的负面压力和应试阻力的加剧,由于其他因素的制约,有些教师虽然培训时很激动,但走进课堂却巍然不动;有些教师的备课与教案,始终用统一“冻制”的教参,或者点击上网淘取现成资料,学生课外作业和考题也全部复印于教辅资料。

比如,“上课满堂灌,讲义满天飞,考试连轴转”,依然是不少教师的教学主流。究其原因,就是教师把育人的志业变成了应试的职业,因为他们内囊羞涩,库存有限,其教学资源不足以供学生所需,“钱包变红包”,掏空了自己,只好援手于网络资料而技穷矣。

所以,激发教师的创造精神,先要打碎套在他们身上的过度应试的枷锁,废除各种束缚,鼓励他们敢闯敢冒,容许犯错,宽容失败;因为错误本身就是人的成长的利好资源,因为学校原本就是师生犯错的地方,而且犯过的错误越多,有可能越成熟;所以,学校要为教师的成长和成熟提供更广阔的实践空间和自由度。

激发教师的创造精神,引领他们坚持不懈地读书,日积月累地涵养人文底蕴,是不二法门。其实佛家有谓“千灯相照”,指的是读书时所生发的智慧光辉,彼此照映,亦即周作人所说的“物我回响交流”。教师应当排除万难,从一灯独燃,走向“众灯互映”。

为此,陈日亮先生又说过:“读书,其实并不完全是吸取别人的知识,借鉴别人的思想;读书,更是从别人那里借光,而让自己思想明晰和充实起来的过程”。教师只有不间断、有坡度、有深度阅读,才能改变和充盛思想。

在这里,笔者还想起了特级教师凌宗伟先生说的话,“教师阅读的关键,是让自己经历实实在在的阅读体验和思考,在体验和思考中改变我们的教育理念,进而改善我们的教育生态和教育方式”。

所以,作为实践者的教师,我们应围绕教育教学的具体问题来阅读,既要“六经注我”,更要“我注六经”。

事实上,已故的周有光老先生更是说过:“如果读了书不能立言,就白读了”。学校为此要引领教师“读、思、做、写、改”齐头并进,坚持把读、思、做的结果说出来、写出来;如果教师都能坚持这样的实践,这才是教师最好的立言、立德和立功,这样的立言、立德“功莫大焉”。

当然,书海无涯,而教师的读书时间和精力十分有限。教师为此要选择合适的书而阅读,而且要树立问题意识,带着问题边思边读,把书读透,把问题解决掉;同时要以读促思,以思促做,以做促写,使经验升华为思想,进而变成扎根本土的自己的理论,让更多的同行分享,还可以帮助自己对问题的再思考、再认识。当然,写的过程又会促使我们回过头来再阅读,甚至驱使我们去阅读更多的书籍。

况且“教育即生活,社会即学校”,所以我们不能为读书而读书,或者只为教育教学去读书,而应该跳出教育教学的“小圈子”去读书,应选读一些人文社科哲等既经典又“无用的书”,尽可能多地涉猎一些与教育教学没有直接关系的书籍,这些“无用之书”,不但能帮助我们修身养性,而且能陶冶我们的情操;不但能激发我们的思维潜能,而且能激活我们的脑力;不但能开阔我们的视野,而且能帮助我们打开思路,这样,我们的教育教学更加得心应手,这样的“无用”才是真正的“有用”和“大用”。

再次,要激发学生的潜能特长。教育要促使每一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这是教育的终极目标。而要使学生全面且有个性的发展,必须激发他们的潜能,必须引导他们自主学习。记得英国教育家怀特海曾经说过,“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

但是,当下不少中小学生并没有走上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之路,因为他们仍然没有挣脱“考试机器”的桎梏,因为不少学校的“双减”并没有往深处走、往实处行,因为不少教师仍在挥舞着过度应试的大棒。

试问,在“井井有条”的考试科目中,学生能有自由呼吸的空气吗?在“按部就班”的情境设置中,学生能有多维的思考吗?在“模式化”的课堂教程中,学生能有自我表达的可能吗?

作为教师,我们必须知道,强力控制的,往往是一种盆景;只有自然成就的,才是真正大美的风景。

为此,要激发学生的潜能,学校先要变“圈养”为“放养”“散养”“和“野养”,彻底解放学生,并用多把“尺子”评价他们,千方百计搭建成长舞台,放手让他们自由成长。

其实,每个学生都是有自己思想、有独特个性的大写之人,教师要尊重和理解他们,自己先要有一颗慈善的心,也就是教师的内心必须柔弱。

因为教师只有内心柔弱,才能放下身段;只有内心柔弱,才可能在学生面前示弱;只有内心柔弱,才可能努力贴近学生。反之,学生必然敬而远之。

当然,教师要放下身段贴近他们,更应该善待他们。因为雨果说过,“善良是精神世界的太阳”,善是爱的光源,爱是善的辐射;因为“善比爱更重要”,教师只有把教育的全部幸福辐射给他们,他们才能健康成长;因为每个学生都是一座未被开掘的金矿,教师要慢慢挖掘,耐心等待“金子”的发光;教师更要用智慧和定力放大教育的激发功能,致力实施符合素质教育本源并能激发学生释放潜能的教育。

(作者周建国 单位:浙江省奉化区教育服务管理中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