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徐霞客的书,走徐霞客的路,写徐霞客的事,此人是谁?

 双鱼戏水 2022-12-26 发布于上海

从1988年至今34年,登在我国邮票上的现代科学家,共九组38位。你可知道其中最年轻的是哪位?他就是地质学家丁文江,入选2016年的第七组名单。他享年仅49岁,却被国际誉为“中国地学奠基人”,他短暂的人生为何能享誉世界?

早在1956年,时值丁文江20周年忌日,胡适念及这位昔日挚友,“更使我追念这一个最有光彩又最有能力的好人,这一个天生的能办事,能领导人,能训练人才,能建立学术的大人物。”于是写成一生中唯一的传记著作《丁文江的传记》,聊以慰藉。

如果胡适的评价有亲友之嫌,那么美国汉学家费狭莉的言论,则带给中国学术界很大启发。费狭莉1970年出版了《丁文江 科学与中国新文化》,她写道:“在1949年以前的岁月里,地质调查所成为中国人伟大的骄傲,地质调查所活生生地说明,只要提供适当的工作条件,中国人在科学成就上就可以同西方国家媲美。”

改革开放的春风,终于抹去了历史的尘埃。为中华民族创造荣光的民国精英,逐一被重新展现。在他诞生130周年之际,后人的敬仰学习之风,达到了高潮,不仅有纪念邮票的印发,“丁文江纪念馆”也在老家落成。

02

丁文江,字在君,生于1987年4月13日(光绪十三年),江苏泰兴黄桥人。15岁自费日本求学,但不达心愿,二年后漂洋英国,1911年5月,24岁的他获动物、地质双科学士,毕业回国。

同年9月,丁文江入京殿试,10月4日揭榜,获赏“格致科进士”(当时地质、化学称为“格致科”),留在京师大学堂讲课。6天之后,就爆发了埋葬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他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榜的“海归”进士。

此后丁文江去上海南洋公学讲授英语、化学及西洋史。他初创生物、地理课,25岁的他,首编国内第一本《动物学教科书》,受到学界热烈好评。

这位喝洋墨水的才子,被当局矿务司司长张轶欧相中。1913年,丁文江到京就职工商部矿政司地质科科长。1916年,他和章鸿钊、翁文灏一起组建“工商部地质调查所”,29岁的丁文江成为首任所长。从此这匹“俊马”带领团队,勇奔国际赛道。

03

当时“人类起源在中亚”的假说盛行,中国成为各国竞相寻找的竞技场,丁文江为大家树立坚定信仰:中国必须在科学竞争中取得主动权!中国人的土地必须由中国人自己勘探!

他从养培人才着手,开设研究班,学制三年,同时网罗师资,选外籍瑞典专家安特生做教育顾问,并募集三万九千余元捐款,筹建配套的陈列馆和图书馆,供师生研阅。藏书四千余册的图书馆,号称“东亚第一地质图书馆”,吸引了众多学子的眼球,报考地质专业成为热点。

他训练学生“先扎硬功夫”,下煤矿做苦力合格的才能录用,首届30名学员,录用合格生18名。在毕业典礼上,他训词青年人:“要多问问自己,为国家做了多少贡献,而不是怨天尤人……”

这些毕业生大多转入地质调查所工作,与老师们一起担斧背筐,积累野外科考、资料汇编的经验,练就“登山到顶峰,移动须步行”的意志,逐渐成为新生代的地学骨干,各有建树。地质调查所孕育出新中国48位院士,被誉“地学摇篮”。

丁文江建立甘苦与共的“官兵”平等禁令:“禁止外出调查携眷”。一切野外工作,他躬身先行,一丝不苟,“上山不骑马,下山马不骑”,不畏酷暑寒冬,风餐露宿,开创了地质研究系统野外勘探和地质填图的先河。

他先后组织创办《地质专报》、《地质汇报》、《中国古生物志》、《中国地质学会会志》等刊物,并在1922年织织成立地质学会,地质调查所成为真正符合国际条件的科研机构。《中国古生物志》被列为国际古生物及地层的重要参考文献,由丁文江主编,均以英文出版。

04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1919年,丁文江兼任巴黎和会的场外顾问,那一年他游历欧美,建立起专家荟萃的朋友圈。哥伦比亚大学古生物学教授葛利普收入麾下,促进了中国古生物研究的水平。

翻看他被美国所藏的27封书信(1919~1934),美国自然史博物馆馆长奥斯朋、安得思、谷兰阶、苏格兰地质学家巴尔博都是信函主角,还有他为了募集图书和资金,而与洛克菲勒基金会互动的内容,无不显示出他杰出的外交能力。

调查所还官宣:一切采集到的标本,均归中国地质调查所所有,一切研究成果,均在《中国古生物志》或中国地质调查所其他刊物上以及中国地质学会出版的刊物上发表。用来制止采集中国标本占为己有并运到国外的行为。

1933年6月23日,中国地质代表团跨出国门,出席第十六届国际地质大会,坐标华盛顿。丁文江被选为国际古生物协会筹备委员,中国古生物学会成为了创始会员国,令世界刮目相看。

从1913年首创地质研究班,到1933年华盛顿的亮相,短短20年,丁文江引领中国地质学提升到国际水平,并声誉海外。

05

1934年,英国《地理杂志》及美国《地理评论》相继报道了“迄今为止最可靠的”中国地图,称其为“全部制作技术都是高水平的”丁氏地图(V.K.Ting Atlas)。它就是《中国分省新图》和《中华民国新地图》二者合称的《申报》地图,在1933年8月和1934年4月先后出版。

当初丁文江学成返乡,未去近家的上海,而是绕道越南海防,从滇越铁路踏入云南,进行了二个月的“徐霞客”之旅。他徒步约万里,记录大西南的风土人情、土质地貌,为以后的研究初作标记。同时深感清地图在边界的漏洞和失误,于是萌生了重画地图的愿景。

1930年秋,丁文江抓住《申报》60周年生日契机,向《申报》总经理史量才提议,新编《中华民国新地图》以作创报纪念,得到了史量才这位报业巨子的支持。丁文江诚邀业界骨干翁文灏、曾世英等人合作,平均每天工作12小时,历时三年的“《申报》地图”就这样诞生了。

当你览阅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中国地图,找到“国界根据抗日战争前申报地图绘制”一栏,这里的“申报地图”四个字也就不难理解了。不过丁文江此举,深藏着他军事救国的赤子之心,地图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特殊作用,毋庸置疑。

06

丁文江还把地图技能应用到著书写作中,他为自己的偶像徐霞客,新编《徐霞客年谱》,其中“徐氏行踪地图”成为亮点,一经出版,按图索骥的阅读体验,令学术界爆棚。

他怀揣《徐霞客游记》,几次入西南探险。他随身带着帐篷、罗盘、经纬仪、空气高度计和照相机,攀登海拔4000多米的牯牛寨,又两次横渡金沙江。他要看徐霞客所不曾看见、记徐霞客所不曾记载。

他沿着急流湍急的金沙江,踏勘地貌,考察矿藏。有时睡在挖矿工人的泥房里,有时睡在乡间草垛,有时睡帐篷内被大雨惊醒。老百姓惊叹一个从京城来的官员,居然不坐轿子;一些老官员则暗讽“有失风雅体面”。

他写就《中囯西南部之植物化石》,又研究了黄河流域“三门系”地层新成果,他还以英文形式发表《芜湖以下扬子江流域地质报告》,首创“五通山石英岩”。

他首次提出“长江三角洲”这一地理新概念,推断出江苏海岸平均约60年向外推进1英里的结论,这与国际水文界的研究结果一致,也为古代吴越文化的研究拓展了新思路。

07

地质调查所积极参与国家铁路的选址及沿线矿产勘查。比如《调查正太铁路附近地质矿务报告书》,是1913年寒冬,丁文江率领新生队伍,历时一月半,在零下十几度的风雪天,踏遍了太行山区才完成的。

1921年,他和翁文灏首刋《中国矿业纪要》,由全国矿产统计和各省矿产近况两部分合成。至此,彻底结束了中国矿产数量由外国专家信口雌黄的屈辱历史。

1928年对川广铁路的地质调查规模最大,丁文江亲任三路兵马的总指挥,化了二年时间才完成。他对四川石油、盐业发表概论,又发表了《丰宁系地层学》、《中国造山运动》等专著,成为我国构造地质学的开山宗师。

1935年12月2日冬夜,一列自南京抵长沙的列车,迎着寒风滚滚向前。时任中央研究院总干事的丁文江,在车内盘算着工作日程,这次粤汉铁路沿线煤矿考察,他没带任何助理,低调出行,是因为情况特殊。

彼时抗日战争的烟火味日益迫近,他肩负着铁道部长和教育部长的双重委托:一为将来抗战铁路燃料补给做准备,二为清华大学将来避难后方做新校址预案。

丁文江完成长沙岳麓左家垅校址选定、勘登南岳后,7日转到谭家山矿区。先调查外围情况,忙到下午2点才吃中饭,随后步入煤井采样,仔细测录第一手资料,又像来时一样徒步返车站。8日到达衡阳,与株韶铁路段工程局长凌鸿勋碰头,商定次日同去耒阳马田墟煤矿。

9日早上,凌局长依约来到丁文江下榻的株韶段宾馆,但久不见人影,待破门而入,为时已晚,屋内壁炉取暖的煤火气,因门窗紧闭,成了元凶。丁文江昏迷不醒,几经抢救,中间虽有转机,终究医术乏力,于1936年1月5日在湘雅医院与世长辞。

噩耗传来,惊动海内外知识界。国际权威科学期刊,英国《自然》杂志,特发讣告,誉其为“中国地学奠基人”,高度评价丁文江在世界地质领域做出的卓越贡献。

丁文江是一位治学兼治政的真君子,他始终为自己国家的进步热情忘我地工作,他旷达的科学情怀,高山仰止。他说:“只有拿望远镜仰望过天空的虚漠、用显微镜俯视过生物的幽微的人,方能透彻地参领生活的乐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