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讲堂实录| 天下印书,以杭州为上 ——最美古籍宋版书

 黄之中 2022-12-27 发布于上海

图片


主讲人

姜青青


讲堂时间

2022年11月30日


杭州:最佳出版中心

国际上对宋版书的评价非常高,美国当代作家、评论家、哲学家肯尼斯·雷克斯罗斯说:“宋版书的质量和风格至今仍被公认为世界最佳。”在宋版书中,杭州出版的书籍质量尤属上乘。两宋之际的著名文人叶梦得在其著作《石林燕语》中写道:“今天下印书,以杭州为上,蜀本次之,福建最下。”近代国学大师罗振玉称:“宋代刊板,蜀最盛,杭最精。” 值得注意的是,杭州出版的书籍虽然精美,但杭州并非出版业发展最早的地区。

印刷术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呢?据文献记载是在隋唐时期,当时佛教盛行,需刻印大量佛经典籍进行传播,这也推动雕版印刷的出现和发展。目前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雕版印刷作品是唐代咸通九年(868)刻印的《金刚经》,这本经书在1907年被英国人斯坦因从中国的甘肃敦煌盗去,现藏于大英博物馆。在《金刚经》长卷末尾,印刷着“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为 二亲敬造普施”,“普施”意为王玠为双亲印刷了大量这样的《金刚经》,说明当时雕版印刷术已经发展成熟,并且比较普及。

杭州最早的雕版印刷作品是什么?1929年杭州雷峰塔倒塌后,从坍塌的砖里面找到了《陀罗尼经》。经卷上刻“天下兵马大元帅吴越国王钱俶造此经八万四千卷”,吴越国时期的这些经卷是杭州地区目前发现最早的雕版印刷作品。

杭州虽然并不是最早刻印书籍的地方,但杭州堪称最佳出版中心。北宋时期,一些官修史书编撰完毕后,经常送到杭州印刷。如,宋太宗淳化五年(994),“诏选官分校《史记》、前后《汉书》……既毕,遣内侍裴愈赍本就杭州镂板。”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杭州奉旨开雕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294卷。今国家图书馆藏宋代刻本《南齐书》卷尾有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牒文,其中刻有“封送杭州开板”字样。

 南宋时期,杭州作为京城,出版业更加繁荣。参考《咸淳临安志·京城图》和文献记载,太庙对面就有一家书铺,之后沿着御街(今中山中路)向北走穿过朝天门(今杭州鼓楼),走向众安桥,可以看到书铺越来越多,所以在南宋,御街一带也是出版中心。南宋钱塘门是许多市民出城去西湖游玩的必经之地,所以钱塘门附近的书铺比较多。其余如现在的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附近也有书铺(图中数字10)。南宋橘园亭(图中数字9)附近有一个书籍集市,大概在如今平海路东部靠近中河的位置,此地在南宋时期是一个码头,城内外大量书籍经由此地运送,从而形成了书籍交易市场。南宋灭亡后,杭州的出版业依然具有重要影响。元代官修《宋史》《金史》《辽史》等都是在大都(今北京)修撰完毕后,送到杭州刻印的。




南宋临安《京城图》  姜青青复原

图片



杭州刻印的宋版书

1.北宋刻本

留存至今的宋版书已是非常罕见,宋版书中的北宋刻本更是少之又少。藏于北京国家图书馆的一部宋刻本《文选》印有“杭州猫儿桥河东岸开笺纸马铺钟家印行”,可知其在杭州刻印出版,宋代杭州猫儿桥大概在今鼓楼北边。书中印有“钱塘鲍洵书字”,由于南宋时期也有刻本上出现这样的一行字,于是很多学者把这部宋版书认定为南宋所刻,但我认为这是北宋刻本。因为杭州改名为临安府是在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而这本书中依然有“杭州”二字,有极大可能是在建炎三年杭州更名为“临安”之前所刻印。其次,从字体的特点来看,北宋杭州刻本的字体略显狭长,这部《文选》中字体也符合北宋杭州刻本的这一特点。 

遗存至今的在杭州出版的北宋刻本还有净戒院刻本《儒门长短经》、大隐坊朱肱刻本《重校证活人书》18卷等等。

2.殿本

殿本,即宫廷刊印的书籍。南宋淳熙内府写本《洪范政鉴》,成书于杭州,属于手抄本。此书原由北宋宋仁宗赵祯所撰,南宋初年由于战乱导致此书遗失,后来宋高宗和孝宗百般搜寻,终于找到了这本书,但破损已经非常严重,于是在凤凰山宫中重新抄写了一本,并流传后世,元明清时期曾藏于宫廷,从它写成之日起就是一个孤本,现藏于国家图书馆。 

3.官刻本

官刻本即南宋官府所刻,其特点是版式宽大,字体也较大,易于辨认,阅读过程中不费目力,较为舒适,南宋临安府刻《咸淳临安志》即属于此类。这部书记载了南宋时期杭州的方方面面,是研究南宋史和杭州地方史的珍贵文献资料。

4.坊刻本

南宋时,杭州城内有很多著名书坊,如众安桥南贾官人铺、御街中瓦子一带的荣六郎书籍铺等。

南宋书坊刻书中的佼佼者是陈起。他居住在南宋临安棚北大街睦亲坊,棚北睦亲坊位置大概在今杭州市棚桥农贸市场附近。陈起书铺所刻书籍被誉为坊刻中的上乘,其显著特点是每页10列,每列18字,且页面中缝大多没有刻工名字。陈起有“临安府棚北睦亲坊南陈解元书籍铺”“临安府棚北睦亲坊南陈宅经籍铺”“临安府陈道人书籍铺”等多家书铺,可见他当时已经有了标准化生产和连锁经营的超前意识,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下图为陈起所刻《唐女郎鱼玄机诗》,如今作为国宝收藏在国家图书馆。为什么这本书能够成为国宝?首先,此书传承有序,书中有大量历任藏书家的印章;其次,从书中可以看出宋人认真严谨的“工匠精神”。下图中有两个黑色方块,应该是印刻时底本的字有遗漏或破损,导致难以辨认,无法刻印,于是宋人便用黑色方块加以标识,当时把这些黑色方块称为“墨等”,意为等日后对残缺模糊处详加考证,得到准确结果后再进行刻印。




陈宅刻本 《唐女郎鱼玄机诗》

图片

两宋之际的战乱使公私藏书毁损严重,陈起通过多方搜寻,精心刻印了大量著名诗集,使我们得以在今日仍能看到大量流传千百年的唐宋诗词,从这个角度来说,陈起无疑为中华文化的保存、传承立下了不朽之功。

5.家刻本

家刻本完全出于私人爱好所刻,用于个人收藏或赠送名士、好友,南宋家刻中以廖莹中最为出名。廖莹中的堂号叫“世彩堂”,世彩堂曾将唐代韩愈、柳宗元的诗文同时刻印成《昌黎先生集》《河东先生集》,书中字体风格接近唐代褚遂良的书法,以唐人书法刻印唐人作品,也可看出宋人审美之独特与品味之高雅。

清代以后,韩柳二集分别被不同的藏书家收藏。1922年,上海工部局总办潘宗周从绍兴一村民手中买到一部南宋廖莹中“世彩堂”刻本《河东先生集》。1936年,藏书家陈清华拜访潘宗周,带来了完完整整32册“世彩堂”刻本《昌黎先生集》。两位藏书家一致认为今后绝不能再使两书分离,于是经过一番商议,潘宗周将《河东先生集》给予陈清华,杭州版的韩柳二集在分离数百年后终于珠联璧合。

新中国成立后,陈清华携书至香港居住,其后人因经济窘迫,便准备售卖这些古书,在时任文化部长郑振铎和周恩来总理的努力下,政府特拨巨款将陈家收藏的古书买了回来,其中就有韩柳二集这两部珍籍,现作为“镇库之宝”藏于国家图书馆,被誉为“无上神品”。


宋版书:宋文化的基本载体

现在大家都讲“宋韵”,我觉得“宋韵”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宋文化价值和意义的集中体现。宋代并非一个完美的朝代,但它在文化领域取得的成就确实非常辉煌,举例如下。

1.思想文化空前活跃

宋代思想文化界有很强的包容性,当时儒释道三教并行,都有自己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此外,新儒学思想在宋代形成且学派林立,互相辩论,如二程和朱熹的理学、张载的关学、陆九渊的心学、叶适的永嘉学派、吕祖谦的婺学、陈亮的永康学派,等等,呈现出一片宽和包容、百家争鸣的气象。  

2.文学艺术进入鼎盛时期

宋代的文学艺术成就非常耀眼,特别是宋词。柳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陆游等将宋词推向了艺术高峰。宋词是完全可以和唐诗相提并论的,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座高峰。除宋词之外,宋诗的繁荣、话本的成熟、南戏的出现等也足以说明宋代文化的兴盛。比如,老少皆知的《水浒传》虽然成书于明代,但其最早作为话本,是在南宋杭州形成并流传开来的。还有很多明清白话小说也是以宋代话本为蓝本而创作的。

3.文化教育更为普及

唐代虽然已经有了科举制度,但当时的科举教育依然具有贵族垄断性质。宋朝倡导学校教育,官学、私学都很兴盛,形成了官学、书院、私塾并存的局面,教育开始走向平民百姓,更为大众化。同时,印刷术得到革新,使大量书籍得以刻印流传,普通百姓可以接触、阅读到更多书籍,降低了受教育的门槛,从而推动教育更加普及。

宋代文化所达到的历史高度,和当时印刷术的发达密不可分。同时,文化的繁荣也促进了印刷术的发展,使宋版书在刻书领域里达到了几乎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高度。


宋版书的价值

1.文物价值

全世界现存的宋版书非常稀少,尽管宋代印刷术有了很大进步,但毕竟古代生产力不发达,加之刻印书籍流程繁琐,且当时使用水墨而非油墨,这导致刻印书籍所用的木板容易开裂,所以刻印书籍的数量有限。据学者研究,当时每次刻印书籍,数量一般在60部至300部之间,以至于流传至今的宋版书数量很少,如今全世界各国各地区收藏的宋版书大概仅2000多种。

2.版本价值

宋代去古未远,宋人在刻印时又尊重原书,校勘严谨,刻写认真,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原书的真实面貌,因而宋版书在古书中属最原真、最佳版本。我们现在查阅古代文献资料的时候,如果有疑问,往往要先对照宋版书加以校正、确认,如果没有宋版书,才退而求其次,找元刻本或明清刻本。

3.历史价值

在学术研究上可以从很多宋版书上的题跋、印章等,看到中国书籍史、藏书史、文字史、校勘学、鉴定学、印刷术、造纸术等学科的源流。以上文提到的陈宅刻本《唐女郎鱼玄机诗集》为例,书中的收藏印有100多枚。历史上,袁世凯第二子袁克文一度收藏此书,以至于此书中袁克文及其妻妾的印章就有35枚之多。刚才提到的韩柳二集在刻印的时候所使用的纸张就是特制的,可以防虫蛀,是以流传数百年而不朽,所以宋版书对于造纸等领域来说也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4.艺术价值

宋版书字体优美,版式简洁,装帧讲究,整部书大都端庄雅致,令人赏心悦目,堪称最美古籍。宋代“世彩堂”本韩柳二集由于刻印精美,更是被誉为藏书中的“无上神品”, 这两部古书就是“宋韵”的具体体现。所以我们今天所说的“宋韵”并不是一个虚幻的概念,它是可以被后人所看到、所感知的。

《攻媿先生文集》也属于家刻本,其作者楼钥,号攻媿主人,在南宋孝宗时期做过副宰相,同时也是一位文学家,著作颇丰。《攻媿先生文集》中的字体与杭州刻印的宋版书风格极为相似,有学者推断此书应是杭州所刻。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文物出版社要出版《毛主席诗词》,便从《攻媿先生文集》中集字,把毛泽东诗词中的字从中找出来,然后刊印出版,非常美观。

5.经济价值

由于宋版书极其稀少珍贵,故而有“一页宋版,一两黄金”之说。

曹锟藏宋版书《石壁精舍音注唐书详节》曾拍卖过亿元;南宋龙舒郡(安徽舒城)公文纸本《王文公文集》卷17、卷18、卷20,三卷书成交价为2.6335亿元,惊为天价。王安石的这本文集是印在公文纸张上面的,原本这些书页上面印有公文,之后公文失效,于是宋人利用纸张背面刻印王安石的文集,原来正面的公文内容在今天自然就成为《宋人佚简》,而别具文献价值,通过这些公文可以了解到古代政府运作机制等内容。

大家如果对宋版书感兴趣的话,可以阅读《遇见宋版书》这部通俗读物,通过书中的二十个故事了解更多宋版书的相关知识,更好地品味宋韵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