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材料)关于“礼乐中国”

 阅读美丽星空 2022-12-27 发布于山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国人曾认为只有批判传统、打倒儒学,才能换来中国的浴火重生。但是,百年回首,人们发现国家富强初步实现之后,传统文化重新成为思考中国未来的最重要思想资源。立国之道,如果不注重历史则国家无根本,如果不注重传统文化则国家无灵魂。儒学不能仅仅作为修身养性的学问,而应该在现代社会治理中发挥其重要功能。

在现代社会治理中,儒学不仅仅是文饰修辞的话语,而应该在具体的制度建设中落实其兴礼作教、抚民化俗的意义。在古代圣贤的理解中,作为一个价值共同体的中国理想,并非止步于国富民强,更是塑造君子人格、浇铸文化内核。而且,对于一个现代国家而言,经典与历史构成了现代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在今天多元文明并呈的世界,“和而不同”的标准广为接受,儒家经典同样为思考现代国际政治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例如在国际关系中,从传统整体的“天下”主义角度,可以反思当今民族构成的“世界”理论;从“王道”的角度,可以反思当今时代以“霸道”为基础的国际格局,等等。

稳健的推动传统文化建设,激活儒学的旧基因,培植儒学的新生命,推进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既是铸就一个礼乐中国的基础。也关系着中国以怎样的大国形象出现在国际舞台。一个古老而成熟的民族,必定要时时聆听这个民族的古圣先贤们的教诲,从他们那里汲取经验与智慧,开创一个文质彬彬的礼乐中国。

(摘编自黄瑞临《铸就文质彬彬的礼乐中国》,《人民日报》)

材料二:

周人以“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开放姿态对上古尤其是晚商乐礼进行了兼容并蓄的吸收,并根据礼治需要,对前代乐礼进行整合与改造,在乐制,乐仪,乐义三方面形成了蔚然大观的周代乐礼。

首先,周代乐礼在乐制方面沿袭了夏商以前以青铜乐器区分等级的这一传统,并在宗法封建制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以等级制为核心的乐悬制度。《周礼·小胥》:“乐县之位,王宫县,诸侯轩县,卿大夫判县、士特县。”自王至诸侯、大夫、士每一等级皆有与其社会身份相应的礼乐配置。尽管两周墓葬出土的乐悬组配与礼书记载的种类、编组、悬挂方式、社会等级匹配等方面有所不同,如关于士这一等级的礼乐配置,《周礼》认为其有特悬之制,而出土的三鼎或一鼎的士级别的大多数墓葬却无金石乐器随葬,表明士等级没有乐悬使用权,但是不同贵族的墓葬其乐礼器配置仍然呈现出明显的等级化差异。以春秋时期为例,诸侯、卿、大夫三者之间的乐悬等级即以不同种类的乐器组合实现。如山东沂水莒国国君墓、河南叶县许灵公墓等春秋诸侯墓普遍随葬四种金石乐器组合且有建鼓相配。卿、大夫墓葬的乐礼器种类则随之等差式减少。所谓寓礼于器,礼之践履多以器为承载,层级化的乐礼器组配彰显了周代礼政合一体制下政治的等级性,也是周人对前代乐礼等级化的继承与发展。

其次,周代乐礼在乐仪方面沿袭了前代,并根据礼治需要构建了一套以五礼为依托的用乐仪式,成为周人体现亲亲尊尊观念和维护宗法封建等级制的重要形式。就乐仪内容而言,周人将黄帝以来历代之乐纳入乐礼体系,并对其进行了礼制化重构。《周礼·大司乐》主张“以乐舞教国子”,周人对前代之舞“分乐而序之”,根据祭祀对象适配不同乐舞,尊者用前代之乐,卑者用后代之乐,使前代舞乐与周代祭祀体系相融合的同时也实现了周人尊卑有序的国家治理需要。就乐仪形式而言,周人在商代乐礼基础上根据宗法封建政治的需要,以吉、凶、军、宾、嘉五礼为依托,通过乐的参与与否和参与方式,构建了等级有差的上自天子诸侯下至士大夫的一套乐礼仪式。

最后,周代乐礼在乐义方面继续秉承历代所追求乐以和同的音乐政治理念,不仅为乐加入“德”的属性,而且将乐义提炼升华成具有原创价值的乐理论。其中,周人提出“德音”之说就是其不同于商代乐义的一大创举。在周人的礼乐体认中,音乐本身和谐是其应有之义,但基于乐治的乐还应当具备教化功能,所谓“乐以耀德”“德音不愆,以合神人”“以来远人”,随金石乐器演播的大多数雅诗、颂诗也正是在颂德这一政治需求下产生的。另一方面,周人对德音这一乐礼总义不断充实并丰富其理论内涵。自西周晚期的“和同之辨”开始,周人特别是东周诸子对乐礼的来源、特点、功能等进行了系统思考,最终形成《荀子·乐论》《礼记·乐记》等原创性乐理论成果。所以,自乐义言,周代乐礼可谓集三代之大成。

总之,从音乐考古多重资料看,夏商周乐礼的演进并非“剧变”,三代乐文化的承继发展既前后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特别是周代乐礼是基于宗法封建制的国家治理需要继承发展前代乐礼而成。

(摘编自谢乃和李韶华《从音乐考古看夏商周早期国家治理中的乐礼》)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回首百年,国人终于透彻地领悟立国之道必须注重历史和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B.现代社会治理,应该在具体的制度建设中去落实儒学兴礼作教、抚民化俗的意义。

C.两周墓葬发掘表明士无乐悬使用权;但不同贵族墓葬的乐礼器配置仍有等级差异。

D.周代乐仪是以五礼为依托,将历代之乐纳入乐礼体系,并对其进行了礼制化重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涉及对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的话题,但二者论述的侧重点并不完全一致。

B.周代层级化的乐礼器组配是对前代的继承发展,也是其礼政合一体制下政治等级性的体现。

C.周代乐义秉承乐以和同理念,不仅为乐加入“德”的属性,还使其乐理论具有了原创价值。

D.在周人的礼乐体认中,和谐是音乐本身应有的含义,但基于乐治的乐还应具有教化的功能。

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韩非子《显学》:“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

B.汉代思想家董仲舒:“子孙长久安宁数百岁,此皆礼乐教化之功也。”

C.三国魏思想家王弼:“礼若不设则乐无所乐,乐非礼则功无所济。”

D.近代国学大师徐复观:“儒家的政治,首重教化,礼乐正是教化的具体内容。”

4.“和而不同”出自《论语》,在今天多元文明并呈的世界,已为国际社会广为接受,请结合材料一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

5.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答案】1.A2.B    3.A   

4.①“和而不同”出自《论语》,意思是指和睦地相处,但不盲目苟同。“在今天多元文明并呈的世界,已为国际社会广为接受”体现儒家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②注重历史,注重传统文化,让儒学在现代社会治理中发挥其重要功能,让儒家经典为思考现代国际政治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激活儒学的旧基因,培植儒学的新生命,推进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

5.①开篇提出了周代乐礼在乐制,乐仪,乐义三方面的成就。

②分别从乐制,乐仪,乐义三个角度论述了周代乐礼的变化。

③从音乐考古多重资料总结了周代乐礼是基于宗法封建制的国家治理需要继承发展前代乐礼而成的。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A.“国人终于透彻地领悟”理解错误,从原文“百年回首,人们发现国家富强初步实现之后,传统文化重新成为思考中国未来的最重要思想资源。立国之道,如果不注重历史则国家无根本,如果不注重传统文化则国家无灵魂。儒学不能仅仅作为修身养性的学问,而应该在现代社会治理中发挥其重要功能”来看,作者强调了注重历史和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的重要性,并没有表明是透彻地领悟。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B.“周代层级化的乐礼器组配是对前代的继承发展”错误。材料二“层级化的乐礼器组配彰显了周代礼政合一体制下政治的等级性”并没有表明是周代的层级化。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

材料一观点是强调传统礼乐文化的重要性。

A.强调法令的重要性。不能支撑材料一观点;

B.强调礼乐的重要性。能支撑材料一观点;

C.强调礼乐的重要性。能支撑材料一观点;

D.强调礼乐的重要性。能支撑材料一观点;故选A。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

“和而不同”,就是自己要有中心的思想,能够调和左右矛盾的意见,而自己的中心思想还是独立而不移,即“和睦地相处,但不盲目苟同”;材料一中提及“在今天多元文明并呈的世界,'和而不同’的标准广为接受,儒家经典同样为思考现代国际政治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儒学不能仅仅作为修身养性的学问,而应该在现代社会治理中发挥其重要功能,“和而不同”体现儒家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立国之道,如果不注重历史则国家无根本,如果不注重传统文化则国家无灵魂。儒学不能仅仅作为修身养性的学问,而应该在现代社会治理中发挥其重要功能”可知,在今天多元文明并呈的世界,依然要注重历史,注重传统文化,让儒学在现代社会治理中发挥其重要功能,让儒家经典为思考现代国际政治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由“稳健的推动传统文化建设,激活儒学的旧基因,培植儒学的新生命,推进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既是铸就一个礼乐中国的基础”可知,在今天多元文明并呈的世界,还要激活儒学的旧基因,培植儒学的新生命,推进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第一段总述了周代乐礼在乐制,乐仪,乐义三方面的成就。周人对上古尤其是晚商乐礼进行了兼容并蓄的吸收,并根据礼治需要,对前代乐礼进行整合与改造,在乐制,乐仪,乐义三方面形成了蔚然大观的周代乐礼。

第二三四段主要从乐制,乐仪,乐义三个方面论述。第二段,论述了“周代乐礼在乐制方面沿袭了夏商以前以青铜乐器区分等级的这一传统,并在宗法封建制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以等级制为核心的乐悬制度”。第三段,论述了“周代乐礼在乐仪方面沿袭了前代,并根据礼治需要构建了一套以五礼为依托的用乐仪式,成为周人体现亲亲尊尊观念和维护宗法封建等级制的重要形式”。第四段,论述了“周代乐礼在乐义方面继续秉承历代所追求乐以和同的音乐政治理念”。

第五段,主要从音乐考古多重资料总结出,夏商周乐礼的演进是承继发展,既前后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得出了周代乐礼是基于宗法封建制的国家治理需要继承发展前代乐礼而成的结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