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凌宗伟:如果不想做,协同是不可能发生的

 凌宗伟 2022-12-28 发布于江苏

【异史氏曰】在海沧的第九届读书节的分享中我用《协同的力量》中的一段文字与各位朋友共勉:“人类带给这个世界最大的礼物是思考的能力,最大的危险则是无法与思维方式不同的人共同思考。要想拥有较高的CQ(协同商(collaborative-intelligence quotient,也就是本书所说的“CQ”)用来衡量一个人面对重大集体问题时与他人共同思考的能力),就必须学会尊重和维护人与人之间思考方式的差异性,并且运用这种差异性应对复杂多样的挑战。与思维方式不同的人共同思考时,难免会有摩擦,因此共同完成一项任务似乎不大可能。CQ是思维共享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能让人们认识到自己现有的专业知识及存在的不足。思维共享的时代要求我们学习如何影响他人,而不是控制他人。”我以为观念不同再正常不过,我一直理解许多同仁的不理解,但这并不影响各自发表意见,听得进就听听,听不进不听就是。给了我说话的机会,该说的一定要说出来,说到位,理解的自然会理解,不理解的说再多也不理解,但我们不能因此而闭嘴,毕竟有人希望理解。这大概就是说了也是白说,但还是要说。认知不在一个频道上并不意味着不可交往,交往的方式与程度的把握完全看自己。南通话就有“客交”一说。

《动态协同的供应链》的作者们认为“协同效应主要通过参与者共享各自原来的技术和能力来实现”,如此,就可以理解不同思维方式的人之间的协同之难了,作者们的建议是要及时结束协同,“结束协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自适应和学习、为了总目标而联合行动,可以产生整合的解决方案”。这大概就是南通话中“不要热脸去贴冷屁股”的智慧吧。任何事情关键在我们怎么看和想不想做,这两个问题没想透,协同是不可能发生的。任何事情的结局都与想不想做,怎么做成正相关。

抄录两段《协同的力量》中《发现自己的盲点》中的两段文字,或许对各位都会有些启发:

熟知自己的思维亮点(即你拥有的才能、隐藏的才能及如何组合才能)很重要,同样重要的还有认清自己的思维盲点,也就是自己缺乏的思考才能。人们处于盲点象限时会焦虑紧张。比如,如果没有“为他人着想”的思考才能,你就会担心别人会怎样回应你。如果没有“秩序的创造者”这一思考才能,你就会不知如何组织工作和区分主次。如果没有“全神贯注”的思考才能,你就会担心自己容易分心。即使我们从未有意识地关注过这些问题,似乎也能本能地感知到自己在这些领域中不具备自然应对、达到卓越的能力。相反,一旦具有了某个领域必需的思考才能,你的内心便不会焦虑,因为你本能地相信自己的能力没问题。

有两种常见的假想会导致我们否认自身盲点的存在。第一种是我们应当能胜任所有事务的想法;第二种是我们应当能独立思考并解决所有问题的想法。两种错误的想法都会导致我所谓的“自甘平庸”,这两种错误的想法也指出了一个无法逃避的事实,即我们需要别人。盲点能反映出何时何处需要合作,由此我们才能给予他人支持,也获得他人支持,共同创造辉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