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淮海战役初陈士榘拿不下黄百韬兵团, 粟裕临阵换将, 毛主席: 极好

 历史探奇 2022-12-28 发布于河南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9年11月11日,华东野战军按照毛主席“淮海战役首打黄百韬兵团”的战略部署,对黄百韬兵团发起了进攻,并最终将其合围

随后华野名将陈士榘带领三个纵队发起了进攻。但黄百韬却做起了困兽之斗,使得陈士榘兵团打得格外辛苦,连攻了几天,也没取得实质性进展。

陈士榘

在这种情况下,时任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的粟裕果断向毛主席请示,再增加三个纵队,一起对黄百韬兵团发起主攻。

同时建议由一人来统帅指挥,以便统一指挥,形成合力。毛主席一收到电报,就做出了回复。回电中只有两个字:“极好!”

毛主席为什么会做出首打黄百韬兵团的决策?黄伯韬兵团为何如此难打?粟裕又建议由谁来统一指挥?战争的结局又如何?这还要从淮海战役的酝酿说起。

粟裕建议战淮海,主席定调打“黄团”

淮海战役虽然开始于1948年11月份,但提出时间却远早于此。

早在1948年9月济南战役期间,粟裕就向毛主席提出了“下鲁南,出苏北,战两准,拔海州,尔后集中兵力攻取徐州”的作战计划。

由于该作战计划的重点是“占两淮”和“拔海州”,所以它后来被简称为“淮海战役”。

毛主席对粟裕的计划深表赞同,早在1948年9月25日,也就是济南战役胜利的翌日,就致电粟裕说:“举行淮海战役,甚为必要。”

但蒋介石却隐约看出了我军的战略目的,所以在济南失守后,就速令黄百韬兵团屯兵江苏新沂新安镇附近,控制徐海交通。

企图分割我山东解放区与苏北解放区的联系,阻止我军南下。在这种情况下,毛主席电令粟裕说:

“黄伯韬兵团调回新安镇地区业已证实。你们在淮海战役第一个作战,并且是最主要的作战,就是歼灭黄伯韬兵团,取得中部突破。”

当时,国民党军队围绕徐州,在其东西南北方向安排了4个兵团和3个绥靖区,总兵力超过60万人。

只有黄伯韬兵团在徐海线和京杭运河以东的新安镇地区,夹在我山东解放区与苏北解放区之间,甚是“碍事”。

但与此同时,黄伯韬兵团又是敌人整个部署中比较薄弱的一个侧翼。若是将它消灭,就如同砍掉了徐州敌人的右臂。

不但可以改变南线战场敌我兵力的对比,还可以为我军进军两淮、侧击蚌埠、孤立徐州创造条件。

综合权衡这些因素,毛主席才最终提出了“准海战役首战是打黄百韬兵团”的战略构想。

但黄百韬兵团并不好打。一方面是因为该兵团驻地离徐州太近,如果不能速战速决,徐州之敌就会赶来增援,反而将我军包围。

另一方面跟黄百韬兵团自身情况有关。黄百韬原在奉系军阀张宗昌麾下做师长,1928年二次北伐期间,他率部投靠了蒋介石。

蒋介石随即就以“赴陆军大学学习”为由解除了他的兵权。抗战期间,黄百韬根据陆军大学所学,写了一篇论述抗战方略的军事论文。

结果被时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参谋长何应钦看重。何应钦便举荐他到第三战区司令官顾祝同的那里,当了一名参谋长。

后来,由于他在皖南事变期间“反共”有力,蒋介石特提拔他做了第二十五军的军长。

他自知不是嫡系和亲信,也没有过硬的履历和背景。

为了保住职务,他只能在战斗中冲刺在前,撤退在后,打仗特别卖命,因而逐渐赢得了蒋介石的青睐。

蒋介石发动内战后,黄百韬曾率部从苏北一路打到山东,虽然时常会被我军“暴揍”,但也立下了不少战功。

1948年豫东战役中 ,黄伯韬被任命为第七兵团司令,从山东西援商丘,结果被解放军的五个纵队合围在了商丘郊外帝丘店附近。

黄百韬率部顽抗死战八昼夜,虽死伤无数,但在蒋介石援兵的援助下,最终突破了我军的包围圈

所以,从黄伯韬的经历可以看出,他本人并不是庸将,而且还对蒋介石格外的死忠,因此黄伯韬兵团并不好打。

为打黄团建前委,多军配合阻敌援

为了做好淮海战役的战前工作,华东野战军早在10月初,就在山东曲阜召开了前委扩大会议。会议期间,毛主席指示华东野战军说:

“为确保首歼黄伯韬兵团,必须以两个纵队担任歼灭一个师的办法,以6至7个纵队分割歼灭黄伯韬3个军。”

这样,仅让华东野战军参战的话,兵力就会有些短缺,为此,毛主席专门批示,成立了淮海战役总前委。

由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四人担任前委委员,由邓小平任总前委书记,统一指挥中原和华野两大主力, 并统筹协调前线的一切事务。

总前委成立后,立即根据毛主席的相关指示,着手制定了淮海战役的具体作战计划,并于11月1日报送给了毛主席。第二天,毛主席就回电说:

“完全同意,望坚定推行。除非有重大情况,不要改变部署,越坚持越能成功。在此原则下,由你们相机决断,无须事事请示。”

按淮海战役的预定作战计划,11月6日,华野的三个纵队向黄百韬兵团发起进攻,淮海战役正式开始。

黄百韬得知我军进攻消息后,立即率部沿陇海线向西撤退,使我军扑了一个空。

对此,我军早有准备,所以一边令华野纵队立即展开追击,一边命令谭震林的山东兵团南下,到达徐州以东,截断黄百韬兵团撤往徐州的退路。

到11月11日,华野山东兵团和追击部队共计9个纵队,终于将黄百韬兵团合围在了江苏省邳县碾庄圩,及其周围约18平方公里的地区内。

黄伯韬兵团被我军包围后,蒋介石及其幕僚才察觉到:“淮海大会战的序幕,共军旨在光吃掉黄百韬兵团,而不是什么攻占徐州战略要地。”

于是,蒋介石一面令黄百韬坚守待援,一面从四面八方调兵谴将,“火速驰援”碾庄圩,以解救黄百韬兵团之围。

他先令驻守安徽蚌埠附近的李延年、刘汝明俩兵团北上进行增援,随后又急调黄维兵团从河南驰援碾庄圩。

最后还勒令徐州剿总:“仰倾全力,不顾牺牲和损失严督各部,兼程东进,限期会师解围……倘有延误,决按军律从严惩处,不稍宽贷。”

但毛主席早就预料到了这一点,所以在准海战役之前,他就指示总前委要按照之前在济南战役中,所运用过的“攻济打援”的战法。

“用一半以上兵力,牵制、阻止和歼敌一部,以对付国民党援兵,才能达到歼灭黄兵团3个军的目的。”

所以,在对黄百韬兵团进行进攻之前,淮海战役总前委就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做了相关部署。

为应对徐州方向的敌人东进,华东野战军派出8个纵队,不惜疲劳、不畏寒冷。在陇海线南北长达30里的阵线上,布成了侧翼攻击阵势。

使得国民党东进兵团每天只能以龟速向东爬行,10天时间里总共推进了还不到20公里。

为了应对国民党李延年兵团及刘汝明兵团北上,中原野战军第三纵队发动了宿县战役,将津浦路徐州与蚌埠的联系切断。

为了应对黄维兵团东进,中原野战军先是派出六个纵队,先后在河南地区发动了豫西战役和郑州战役,使其不能尽快东调。

随后又派出5个纵队在安徽蒙城等地进行阻击,最终又诱敌深入,将其围困在了安徽宿县南坪集附近。至此,蒋介石的四路援军全部被我军挡在了碾庄圩之外。

碾庄战斗终打响,为克黄团增援兵

与此同时,华东野战军对碾庄圩的攻坚战也于11月11日清晨正式打响。总前委一致决定,由粟裕来具体指挥战斗。

最早担任主攻的任务是陈士榘率领的华东野战军第6、第9和第11纵队,全是精锐之师。

最初,战斗进展得非常顺利,仅用了一天时间,陈士榘兵团就击溃了黄百韬兵团旗下的第44军。

到12日上午,就把将该兵团剩余主力压缩在了东西不到10华里,南北不到6华里的狭长地带里。

黄百韬看到援军迟迟不到,而自已又有随时被歼灭的危险,于是开始做起了困兽之斗。

他一面死守防线,拒不派主力应战;一面又运用以攻为守的战术,时常派出小股部队袭扰我军,给我军造成了很大困扰。

与此同时,蒋介石又频频给黄百韬打电话,发电报,一面勉励他坚持战斗,一面安抚他援兵马上就到。

此外,蒋介石还用上了精神胜利法。每日派飞机来空投《中央日报》和《扫荡日报》,来宣传国民党的“胜利“,称赞黄百韬是“天将”和“常胜将军”。

在蒋介石鼓动、欺骗和宣传之下,黄百韬兵团顿时军心大振,战斗力倍增。陈士榘兵团连续强攻了几天,也没取得什么突破性进展。

陈士榘是我军名将,18岁就参与了秋收起义,早在长征时期,就走上了军事指挥岗位,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先是率部在平型关战斗承担主攻任务,取得了全面抗战以来的首个胜利,随后又在广阳战斗中巧设伏兵,创造了我军首抓日军战俘的记录。

解放战争时期,他先后参与指挥了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等重大战事,为解放战争立下了赫赫战功,可以说是我军难得的一员“虎将”。

但到了围打黄伯韬时,身经百战的陈士榘也感叹说:

“黄百韬真难打。不到一百米宽的正面上就架上了20多挺机枪,子弹打得就像泼豆子似的。我们的战士一批又一批地往上冲,也没撕开个口子。”

为了更快地歼灭敌人,粟裕计划将打辅助的山东兵团,也改为打主攻。但这样就改变了毛主席之前在电报中要求的——“分割歼灭黄伯韬”的指示。

与此同时,六个纵队一旦都加入总攻,总人数就会超过30万人。如此多的人马,也存在一个指挥协调的问题。

粟裕打算让谭震林统一指挥。这两个问题连在一起,就已算是重大变化,所以,粟裕特意向毛主席作了请示。

谭震林也是我军名将,早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就是红军的优秀指挥员。

抗日战争时期,谭震林又牵头开辟了江南抗日根据地,是新四军的重要领导人之一。

解放战争开始后,谭震林出任华东野战军副政治委员,并带领内线“兵团”获得了胶东、济南等重要战役的胜利,为解放山东做出了重要贡献。

粟裕建议由谭震林统一指挥六个纵队,并不是否定陈士榘的指挥能力,单纯是为了方便领导,方便纵队间的协调。

由于谭震林身兼总前委委员,所以让他指挥,协调起来更方便些。

为了让陈士榘不要误会,粟裕还专门与他进行了谈话,但陈士榘高风亮节,并不以为意,当即表示,只要有利于战争,谁指挥都一样。

毛主席收到电报后,也立即回复说:“极好!”

六个纵队齐出力,最终啃下硬骨头

随后,粟裕又以淮海战役总前委委员的身份,召集谭震林、陈士榘以及六个纵队的指挥员,召开了军事会议。

在会上,他先是传达了毛主席的指示,并再次强调各纵队要服从命令,统一服从谭震林的领导。

之后,他又一针见血地分析说:“黄百韬兵团已由运动之敌变为驻守之敌。”

所以他认为我军也因由运动战转为阵地攻坚战,采取“近迫作业”的办法,突破敌方阵地,然后采取突然攻击。他还指出:

“要先打弱敌,后打强敌,攻其首脑,乱其部署,逐个争夺敌人的火力点和所占村庄。在逐点争夺中,要集中炮火,组织好步炮协同。”

随后,我军根据粟裕的部署,充分发挥夜战、近阵的特长,利用夜间进行战壕作业,隐蔽接近敌人。

到11月18日,六个纵队就已经把战壕挖到了国民党军阵地的前沿,总攻的时机已经成熟。

19日22时,谭震林一声令下,碾庄圩总攻战。八纵、九纵从东南和正南向北进攻,六纵在6辆坦克配合下由西向东进攻,四纵由北向南进攻。

总攻的炮火刚刚打响,各纵队的先锋团就像利箭一样向碾庄圩射去。经彻夜激战,至11月20日清晨,华野的六个纵队全部突入碾庄圩。

黄百韬兵团顿时乱了阵脚。黄百韬先是给蒋介石汇报说:

“今夜敌向碾庄圩发动攻势,战斗至为惨烈,现碾庄圩已成火海,统计落弹不下两万发,通信设备均被摧毁,兵团部已无法指挥。”

随后,黄百韬带着少数部下匆匆逃跑。他先是逃到下属的第六十四军军部,并执迷不悟地对军部里的部下说:

“我年老多病,做战俘也走不动,而且太难为情。我若战死,别人还知道有忠于党国之人,或许可以使那些醉生梦死的人醒悟,党国或许还有希望。”

随后,他又逃到了第六十四军下属一五六师驻地吴庄。黄伯韬一听到 “吴庄” 这个地名,就哀叹说: “吴庄,吴庄,吾葬身之地也!”

22 日黄昏,黄百韬指挥第一五六师残部,企图向西北方向突围。随即被我军打散。黄百韬孤身一人逃到了一片苇塘。

前方无路可走,后方又我军追兵,黄百韬顿生绝望,遂拔枪自杀。他的5 个军,12万人马也在不久之后被我军全歼。

至此,淮海战役总前委圆满完成了毛主席关于“首歼黄伯韬兵团,完成中间突破”的作战任务,取得了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伟大胜利。

淮海战役胜利的原因很多,既离不开毛主席的运筹帷幄,也离不开总前委的具体指挥,更离不开广大指战员的浴血奋战。

这其中,还有一个不引人注意的因素就是各个作战部队之间的同心协力,密切配合。

早在准海战役之前,粟裕就主动提议,让邓小平来当前委书记,统一指挥淮海战役。

而小平同志上任后,又将具体指挥权充分下放给了粟裕,两人配合得可以说是天衣无缝。在具体战斗中,陈士榘和谭震林两人又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陈士陈士榘没有因为谭震林接替自已指挥而不快,谭震林也没有怕得罪陈士榘而不敢担当。

俩人共同上演了一场“兄弟齐心,其力断金”的好戏,与国民党那边互相争功,互相排挤形成了鲜明对比。两相比较之下,国民党焉能不败?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