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筑 | 欧洲贵族住城堡,那是因为他们的战斗规模小

 茶香飘万里 2022-12-28 发布于山西

因为中国古代住的是,而欧洲和日本权贵们才住堡;

不要混淆了城和堡之间的区别;

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帝京篇》

欧洲贵族之所以住堡,是因为他们面临的战争规模比较小,尤其是日本,自古以来就是村战。战争规模大了需要的是城池来防御,小规模的冲突才需要堡垒。当然城堡也分为集中类型,一般是根据目的划分,欧洲自古以来也没有实现大一统,所以,欧洲国家往往很小,哪怕具有行政管理功能的城堡都不大:

文章图片1

维也纳的霍夫堡,国王城堡,地位相当于紫禁城

欧洲典型城堡是这样的:

文章图片2

博丁安城堡·英国

就是贵族居住的,这种规模的城堡,但居住规模有限;一般都比较坚固,易守难攻。

这种规模的古堡在中国也有:例如清代邵峰的双峰寨

文章图片3
文章图片4

这是当年一个大宗族的堡垒,很明显就是为了防御规模不大的土匪,流寇等。中国大部分时间都是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因此每个地方基本上都有县衙,县城,县城有基本的土墙,简单的防御。越大的古城防御工事越复杂。

小型堡垒是不能防御大军进攻的。当然也不怕,我在研究中国的古堡的时候,发现有一条和欧洲的不太一样,例如城堡被大军围困了怎么办?

水,有水井,粮食靠储备,其实中国人还是聪明一些,那就是大部分的这种寨堡,实际上是有地道通外面的,可以用来撤退,通风报信,突然打击外面的敌人等等。

当然,这引发了我一个疑问,那就是古人如果修建地道,怎么解决排水问题?我去过不少寨堡参观,都不让我下去参观,这个问题困惑我很多年。

在广东,这种堡垒还不少,多半都是宗族建设的。

文章图片5

中国的宗族人口多,所以堡垒修建的大一些,欧洲的那些堡垒,平时住不了几个人。

另外注意一点,除了防盗贼之外,还要防御宗族械斗,在南方,宗族械斗的规模就是欧洲,日本的战争了。在中国南方,宗族是个很重要的概念,发生械斗是常事。

文章图片6

韶关的满堂围

后面这就是地主大宅了;

文章图片7

虽然风格和欧洲的堡垒不太一样,但整体功能性是一样的。

但是很明显,这些堡垒就是住不了几个人,最多住个百十来号人,能防御一个几百人的攻击。如果来的是数千人,上万人的大军,这就没招了,你防不住。尤其大军攻城,是有攻城器械的。

当然一些坚固的城堡,坚固程度超过想象,青砖,石材,燕尾槽用铁销连接,并且广泛采用的三合土浇筑,即石灰,糯米,煮熟过的黄黏土形成的三合土,这种三合土的强度不比今天的混凝土低,并且由于黄土是煮熟的,土里没有细菌,这么浇筑耐久度也很高。

当然更大的战争需要更大的堡垒。

因此就需要更大的堡垒,这就是小型城池。

文章图片8

嘉峪关

最典型的,嘉峪关;

嘉峪关防御的是草原部落,草原部落一般带的都是骑兵,很少带有攻城机械,最多带个云梯之类的。大型的抛石车,斗冲车是不带的。所以嘉峪关城墙虽然不高,但也足够用。

文章图片9

武威瑞安堡,如果把中式城楼换成西方堡垒那种风格,就有西方城堡那种既视感。

在中国有时候皇陵其实也是一座堡垒:

文章图片10

鸿慈永祜

所以,在中国大户人家也是住堡垒的,中国古代的皇帝们来说,城堡,或者堡垒太小了。

文章图片11

安良堡

欧洲很多城堡要是盘山而建,根据山形修建:例如萨尔茨堡城堡

文章图片12

中国版本的叫岗巴宗堡

文章图片13

岗巴宗堡,眼熟不?是不是有点眼熟?是的,曾经在50元人民币背面。我小时候一直认为这是布达拉宫。

当然了,欧洲也有大一些的城堡:

文章图片14

卡尔卡松城堡

例如欧洲的卡尔卡松城堡城堡,明显就规模大了,城堡内容纳的人口多了。这个卡尔卡松城堡,其实规模比图片上大多了,它还包括很多农田范围。

查理曼大帝下令围困城堡,城堡主人,卡尔卡斯夫人拒绝议和,双方爆发了长久战争,两者粮食都耗尽的差不多了,城里仅剩一头猪和一些小麦,于是卡尔卡斯夫人让猪吃了小麦,把猪扔出城去,嘲笑查理曼大帝,查理曼在猪的胃里发现了小麦,然后觉得自己耗不过了,于是撤军,查理曼大帝可是今天法德两国共同的创始人,他都对城堡头疼。

对应中国的山西的湘峪古堡,两者规模差不多,有一种熟悉感。晋商在中国历史上是有浓墨重彩的一页。建立强大的堡垒保护自己的财富是必然选择。

文章图片15

湘峪古堡

当然,下面这个最魔幻:中西合璧了,山西泽州大箕小寨玫瑰天主堂,明末清初中式城堡+1902西式教堂;

文章图片16

关于城堡的其他问题:

文章图片17

英国怀特岛上的Carisbrooke城堡

水源,主要靠打井解决问题,这个怀特岛上这个城堡不大,但是水井深度达到了惊人的150米。平时需要用驴来转动把手提水上来,估计百升水耗费一捆草料。

作为工程狗,我比较关心,工人怎么打井,因为地下十米的洞就会导致工人呼吸不畅,二氧化碳排不出来。其实古人也很聪明,他们用的是烟囱排气法,那就是在井里修建一个烟囱,例如可以用木桶皮革连接,到了井底,在这个烟囱里面,点燃一点火苗,当然不会烧坏烟囱,那么火苗产生的热量就推动气体向上排出井口。


其实关于城防防御,宋代达到了巅峰,宋代《武经总要》中对城防提出了一种新的见解:

即整个城市的城墙不求高大,但是比较厚,并且设好几层,开设很多城门,并且作战时候城门都敞开,另外这些城门都不在一条线上。进攻者一旦进入第一道城墙后,城外就不知道内部情况了。然后城内守军从城门冲出,利用军阵冲杀敌军。换句话说,就是让进攻之敌总是处于不利的地形。

当然,随着现代战争的到来,城堡在火炮面前,失去了作用,于是新的堡垒出现了:

这就是欧洲的菱堡

文章图片18

最后那个问题,古人的地道如何防水:

其实是我思维被局限了,我学的工程是市政工程,对水的处理要求很严格,因为水多了,地面就会沉降,楼宇就有问题。

古人的时候不用考虑这一点,因此他们的地道里面直接就有一条排水沟,墙壁渗水都集中在沟里,向外排出。

但是古人在修建地下冰窖的时候,还是重点研究了怎么隔绝地下水的,那就是用铅条,岩石缝隙中有水不断流出,只要往缝隙中塞入铅条,用锤子敲进去,自然就不漏水了。

这个方法,很让人惊叹····

现在工程是怎么做的?那就是在流水的岩石缝隙里面放上一根倒流管,然后用防水水泥,封堵漏水口,等十几分钟防水水泥凝固,就可以关闭导流管上的阀门···


·

最后我想说的是,世界上没有永远无法攻克的要塞城堡,真正的长城只在人心里。

无论多么强大的国家,失去人心,再坚固的城池也保护不了帝国垮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