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中那个被湮没的女人,也预示了宝钗的未来

 少读红楼 2022-12-26 发布于上海
众所周知,红楼梦开篇就点出这部书的主旨,闺阁中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则一并使其泯灭也。旨在为闺阁昭传,书中塑造了大量的女性形象,尤其是以那些绮年玉貌的青春的女儿们为主要视角。
当然,书中也不乏一些上了年纪的妇人,比如王夫人、邢夫人、薛姨妈这样的贵族妇女,比如赵姨娘,周姨娘这样的二层主子,又比如柳嫂子、何婆子、夏婆子这些下层的劳动妇女,各阶层各年龄段都有所涉及。
这些人大都嫁了人,很多都成为别人的母亲,宝玉曾经有一句名言,“女孩儿未出嫁,是颗无价之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的不好的毛病来,虽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了;再老了,更变得不是珠子,竟是鱼眼睛了!”这话虽是混话,倒也有些不差。
但是也有例外,比如贾母,生生活成了一枚温润透彻的祖母绿,历经悠长岁月依然心事澄明。比如贾敏,黛玉的母亲,又比如第一回就出场的金陵十二钗副册之首香菱的母亲封氏。
封氏是香菱的母亲,第一回就出场了,书中提到她时已是一个三岁女孩的母亲,以香菱的粉妆玉琢,乖觉可喜,封氏应该也是一个风韵犹存的美妇人。作为第一回就出场的三位女性,英莲,娇杏,封氏,她是最被人所忽略的,还不如娇杏引人关注。
书中对她的描写只用了寥寥八个字,匆匆一笔带过,“情性贤淑,深明礼义。”可不要小看了这八个字,这八个字正是写日后之香菱,见其根源不凡。所谓有其母必有其女,正如贾雨村赞贾敏“怪道我这女学生言语举止另是一样,不与近日女子相同,度其母必不凡”。
红楼梦写过许多对夫妻,比如王夫人与贾政,尤氏与贾珍,邢夫人与贾赦,贾琏与凤姐,秦可卿与贾蓉,贾敏与林如海等等,这些夫妻关系或是举案齐眉,或是形同陌路,或是貌合神离,总之来说,大多数是不和谐的,都是些怨偶,佳偶者不多,而甄士隐与封氏这一对夫妻成为难得的不多的一股清流。
甄士隐没有妾室,只有一个嫡妻,诸般皆顺,只有一样不足,就是家庭人丁不旺,膝下无儿,只有一女,夫妻俩爱若珍宝。
“因这甄士隐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倒是神仙一流人品。”简短几句点出甄士隐生活的状态,闲适惬意,闲适惬意的背后源自夫妻的和睦,皆因有一个好妻子,贤内助,若是二人整天争执,只会鸡飞狗跳,断不会如此岁月静好。二人琴瑟相合,只有这样神仙一样的人品,才孕育出香菱这样的人物。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慕雅女雅集苦吟诗,是香菱正传,脂砚斋在这一回有一段批注总评香菱,“细想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所惜者青年罹祸,命运乖蹇,至为侧室,且虽曾读书,不能与林、湘辈并驰于海棠之社耳。”以甄士隐封氏夫妇总写香菱之根基原与正十二钗无异。可见香菱的优秀皆是由本而来,是甄士隐的秉性恬淡,封氏的情性贤淑成就了香菱,即使后来身陷泥沼,仍不忘初心,依然保有一颗玲珑的诗心。
香菱与黛玉有很多相似之处,其父慈母贤正是其一。香菱就是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长到了三岁,所谓三岁看大,三岁前的经历就足以构建一个人的世界观与脾气秉性。
现在有一个词被频繁提及,那就是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成长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其中母亲对一个家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母亲对孩子今后性格的养成影响深远,家庭氛围的祥和与否女主人承担了很大一部分责任,香菱的温柔善良美好皆来自于封氏。
这样的一个岁月静好,与世无争的家庭,若不是后来的那一场变故,这一家三口是多么的温馨幸福的一家人啊!香菱也会成长为像黛玉探春那样的大家闺秀,琴棋书画无所不通,诗词歌赋无所不能。
然而,天不遂人愿,本是令人羡慕的一家人却遭受飞来横祸,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香菱的被拐成为转折点,接下来是葫芦庙大火,甄家陷入灭顶之灾,一段小荣枯在第一回就向我们呈现,显示出命运的无常以及风水的轮转。
第一回就为整部书定下了一个总基调,整个基调呈现为一种悲剧的苍凉,香菱的有命无运也成为金陵十二钗的一个总基调:千红一哭,万艳同悲。以甄家的一段小荣枯,映射了贾家的一段大荣枯,甄家就相当于贾家的一个提前预演,甄士隐是宝玉的镜像,封氏则预示了宝钗后来的结局,丈夫悬崖撒手,独守寒窗以针线度日,本是养尊处优的夫人,最后却要以针线为生活,显示了她的隐忍与坚强。
这个人物是具有象征意义的,也许这就是宝钗要过的生活,同样是经历了家族的变故,同样有一个有慧根,看破红尘的丈夫,岂不令人一叹!
作者:闲月玲珑,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