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退休以后,我为什么还要打工和写作

 新会明明 2022-12-28 发布于广东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我退休已经三年了。像我这样的一位正科级干部,退休后选择去打工的恐怕并不多,因为我并非去那里当什么经理、顾问之类,而是去当一名普通的打工仔(码字工和教师匠)。

我的办公桌一角。

退休以后,我没有像其他人退休人员那样感到失落,因为我的退休日期一到,便跟新的单位无缝对接,连休整的时间都没有。

按照目前中国人的观念,退休之后(女性职工50岁,干部55岁,而男性干部或职工都是60岁),便算是步入老年人的行列了,应该过上退休生活,何况我的退休金还不算低。

我的书桌一角。

所谓退休,不过是一个国家所规定的一种制度,不同国家的退休年龄是不同的,听说在欧洲一些国家,最大的退休年龄为75岁。所以说,到了退休年龄,不一定就是老年人,只不过是要执行国家的退休制度而已。即使算是老年人了,也不一定就不工作了,只配在家过闲日子了吧?在欧美、在日韩,七八十岁的老年人开的士、当销售员多的是。退休只是退休,与老不老无关,与是否继续工作无关。 

如今在中国,一方面说招工难,一方面50岁以后的妇女便当起了广场大妈。诚然,过去中国人确实是工作怕了、辛苦怕了,老来适当轻松下是应该的,但不应当把退休当作工作的结束,只能自娱自乐、维持个体生命了事

当然,每个人都得根据自身条件、工作能力来安排自己的晚年生活,但是把退休当作是工作的结束,我以为不一定是正确的。如果经济上没问题的话,带孙子、做义工,尽量为社会点贡献,也是正确的选择。把孙儿培养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贡献也是很大的,但现在的人似乎自私多了,连带孙儿也觉得是多余的。

有人曾对我说,都退休啦,还这么辛苦干什么?应该快快乐乐、自由自在地过日子好了。殊不知,我不但不觉得上班辛苦,而且我的快乐也在工作之中找到。在单位上下班,生活既有规律又充实,还有一群说说笑笑的同事,日子过得好开心。我常常想,假如有一天我不用上班了,我是不是会感到失落?感到无聊?感到自己已经没用了?想起来真是有点可怕!事实上,到了假日、假期,我变懒散了、无所事事了,对于一辈子都在追求事业的我来说,没有工作可做确实有点残忍!所以我还会时时思考:今后不用上班以后,我还能做什么?

我书写的扇面书法作品。

当然,我现在不用也不可能像年轻时那样冲锋陷阵,当拼命三郎了,单位也会给我们这些老同志适当的照顾。不过在新单位的行政办公室里,我是一位最年轻的男士(另一位男士比我的年龄还要大好几年),所以像搬砖之类的粗重工夫,当然非我莫属了。而担当文字、艺术之类的工作或教学,对我来说算是得心应手,不难应付。加上在新单位里不担任任何职务,便因此没有什么工作压力,业余时间,又可以玩玩自己喜欢的东西了,比如写写字、刻刻章,但大多时间,我还是回到我的老本行——读书与写作。

我的书房一角。

我现在正在运营一个叫“新会记忆”的私人公众号。它让我对纸媒失去兴趣后重新燃起的写作热情。自媒体能给我提供了更多的自由空间,可以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而且,自媒体的写作与纸媒的写作有很大的差别,它可以考验自己对新事物的学习和适应能力。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了作品之后,有没有人看,有多少人看,作者是不用理会的,只要拿到稿酬就了事。而自媒体,就不得不让作者对发稿情况牵肠挂肚了。你站在读者角度想想:我凭什么要打开你的文章?凭什么要给你转发?凭什么要给你赞赏?这和公费订阅的纸媒是完全不同一回事的。

经营公众号是一种全新的知识,那么,不断学习便使我感到了充实,因为充实,便“不知老之将至”(孔子语):为了制作一个吸引人的标题,我可能半夜醒来;为了逮住某次突然显现的灵感,我可能彻夜无眠;为了追求爆文效果,我可能一连几天苦苦思索;有时也会有雅与俗之间徘徊……。而文章群发后,便时时关注文章的关注度和读者量,收到了即使是一次几元的赞赏金,也快乐得像个小孩拿到了新年红包……

读书是寂寞的,真正的写作也是孤独的。我常常自称自己已退出江湖(其实学校也是一个小江湖,但它要比外面那个大江湖清澈和平静得多),很少参加各种社会团体的活动。我在读书中寻找知己,在写作中排遣孤独。有工作的人生是踏实的,读书和写作的人生是丰赡的……

再次感谢大家对“新会记忆”的关注和赞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