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学勤|天道酬“勤”成大师

 新会明明 2022-12-28 发布于广东

摄影家周学勤

200212月的一天,《周学勤中国风光摄影集》在银洲城首发。当日,宾客如云,场面热烈。首发仪式上,区文联主席高原先生节选了我为影集撰写的序言的部分章节深情朗读。这是新会报,也是周学勤个人事业的鼎盛时期。时光流逝,岁月不居,转眼已有二十个年头。现在本号刊发序言,以飨读者。

《周学勤风光摄影作品集》序

明 明(写于2002年12月)


周学勤是一位勤奋、高产而又颇有成就的摄影家。
我认识周学勤,是在二十八年前。当时,我们几个家住会城河南的画友,听说百岁路石狗巷有个少年,从他在佛山当画家的兄长处学画归来,画了不少山水画,于是我们一同前往观看。走进石狗巷尽头的一座旧大屋,见屋堂上挂满了一幅幅已装裱好的三四尺高的中国画,我们几个同伴既惊讶又羡慕。画这些画的少年,就是如今已成为摄影家的周学勤。只可惜,周学勤的画家梦不久便被打碎了,为了生活,他不得不当上了“泥水匠”。不过,他所学过的画画知识,却为他日后的摄影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又过了几年,周学勤却挂着自家的一部小型相机,离开了建筑队伍,调到了我当时下乡回城工作的单位会城镇文化站,从此开始了他的摄影生涯,我俩也很快成了影友和知己。后来我虽然离开了文化站,但报社成立之后,我俩又走到一块儿来了。我们除了常常在一起工作或外出创作外,还时不时同歌共醉。像这样的因缘和友情,人生能得几人?近三十年的相处,周学勤给我的总体印象是:对事业执着追求,性情豪爽粗犷,但又粗中有细,爱好广泛,乐于助人,不失为性情中人。

讲到摄影,周学勤首先是一名优秀的摄影记者。他对每一张新闻照片的拍摄,都一丝不苟,认真经营。他不仅单纯地将新闻事实记录下来,而且还十分讲究画面的构图和色彩的对比,追求新闻作品的视觉冲击力。因此,他的新闻照片不仅仅是一张新闻照片,而且往往又是一件很有欣赏价值的艺术作品;也因此,很多杂志和报纸都喜欢采用。其中,最成功的要数在人民日报专题摄影比赛中获奖的《瑶家乔迁之喜》和获省新闻奖的《洋弟子在新会拜师学艺》。周学勤是新会近十多年来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亲历者和记录者,他将为新会人民留下一大批十分丰富和珍贵的历史资料。

当然,作为一名摄影家,周学勤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还把自己的创作领域拓展到静物、人物、舞台以及风光等艺术摄影。特别是风光摄影,几乎和周学勤的摄影创作活动同时起步。我记得,他拍摄的第一件作品就是他的家乡大泽五和的山水。而他的成名之作,便是他在十多年前创作的、多次在全国影赛中获奖的那幅《南国水乡》。由于这件作品以夏日火红的凤凰花为主体,周学勤也一时被同道们称之为“周凤凰”。

十多年来,周学勤充分利用节假日以及外出采访的机会到全国各地拍摄。他一进西藏、二入四川、三上龙胜、四登黄山,足迹遍及大江南北,拍下了一幅幅技法娴熟、内容丰富的风光照片。
当打开这本影集,在惊叹祖国河山之秀丽、壮美的同时,我们是否会想到这一幅幅照片的背后,浸透了作者多少辛勤的汗水?为了寻找最佳角度,他要趴在高高的树干、屋脊或烟囱上;为了等待画面所需的光线,他得在旷野上等上一二个小时甚至是一整天。有时为了拍好一张照片,他还不得不翻山越岭,过河涉水。多少对鞋子踏破了,多少部相机摔坏了,他自己也不知多少次跌倒在山野上。特别是严重的高原反应,使他头昏脑涨,呕吐不止,然而,他硬是坚持了下来,绝没有被困难所吓倒。

由于历史原因,周学勤只读过初中。一个初中毕业生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除了他的天赋和兄长的影响外,更重要的是他的勤奋和拼搏。
当走进周学勤的家里或办公室时,我们便会看到那墙上挂着的一块写着“天道酬勤”四个大字的横匾。“天道酬勤”这四个字,既是周学勤的座右铭,也是周学勤人生的真实写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