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青龙汤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国际中医诊疗中心 贾晓周

 须努力呀 2022-12-28 发布于河北
小青龙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由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炙甘草、桂枝、五味子、半夏组成,具有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之功效。方中各药配伍严谨,是治疗外寒里饮的经典名方。近年来的药理和临床研究表明,小青龙汤广泛用于咳嗽、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外,在鼻后滴流综合征、分泌性中耳炎、脑梗死等疾病亦可获得显著临床疗效。现通过综述其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从而深化对小青龙汤的认识,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
小青龙汤组方精炼,方中各药配伍严谨,散中有收,开中有合,是主治外有寒邪、内有里饮之咳喘名方。临床上,小青龙汤不仅用于治疗咳嗽、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呼吸系统疾病,其他疾病属于外寒里饮者亦可取得显著疗效。由于小青龙汤组方严谨精妙,疗效确切,被广大医家青睐。现将从小青龙汤的来源、组成、配伍特点、病位病机要点、临床应用进展等几个方面进行辨析、论述。
1、小青龙汤的来源、组成及配伍特点
小青龙汤原载于《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伤寒论》第40 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又第41 条:“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云“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曰:“妇人吐涎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吐涎沫,小青龙汤主之。”第40 条总括小青龙汤症候,“心下”即胃脘部,胃有水饮,外有寒邪故发热;外邪激动里饮故干呕而咳喘;小便不利则少腹满;水停不化故口渴;水谷不别则下利;水气冲逆则噎。第41 条论述了使用小青龙汤寒去欲解,病向愈的转机。“溢饮”《金匮要略》云:“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而不汗出,身体肿重谓之溢饮”,水湿弥漫周身故身体肿重;“涎沫”即泡沫痰,为里有寒饮征象。凡此种种病因之根源在于里有水饮,故当与小青龙汤发汗蠲饮而愈。
小青龙汤方药组成及用法原文:麻黄(去节)、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去皮)各三两,五味子半升,半夏(洗)半升。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方以麻黄、桂枝宣肺散寒平喘;桂枝得芍药而调和营卫;细辛、干姜、半夏温通蠲饮,降逆化痰,即所谓“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法;五味子、芍药酸以敛肺,以防宣散太过;炙甘草和中益肺。全方宣敛结合、温降并举、表里双解,适用于无论有无表邪,因饮而致的喘咳、呕吐、下利、小便不利等证。
2、小青龙汤病位病机的研究进展
《内经》言:“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精并行。”论述了正常生理状态下人体津液代谢的途径和功能。至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提出治疗水饮病“当以温药和之”之法。宋金时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释了小青龙的适应证是“伤寒表邪不解,水饮内停”而出现的干咳和发热等症,且分析了水饮证形成的机制是寒邪不解,水饮内停。如金·刘完素[2]在《伤寒直格》中解释了水饮出现的各种或然证机理“治伤寒表未罢,心下有水气,表虽未罢,而已有热入于里,怫郁于胃,则饮食水液不能传化宣行,蓄积不散而为此,非里热大实,烦渴引饮过多,停积而为病者;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水不能浸润宣散,滋润肠胃脏腑,故热而渴,或噎,或喘,或小腑不利,少腹满而喘也;水液不能宣行,则湿热甚于肠胃,故或利也。”张介宾《景岳全书》亦云:“治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呕哕而咳,发热,或渴,或利,或小水不利,小腹满而喘,并治肺经受寒,咳嗽喘急,宜服此以发散表邪。”张志聪《伤寒论集注》提出灵活运用小青龙汤:“水气即寒水之气而无形者也……水气逆于心下,故干呕;表不解故发热;水寒上逆故咳;气不化而水不行,故有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诸证;但见一证即是,不必悉具,小青龙汤主之。”近代大家张锡纯详细的解释了水饮形成及各种或然症状的病因病机:“水散为气,气可复凝为水;心下不曰停水,而曰有水气,此乃饮水所化之留饮,形似水而有黏滞之性,又与外感相互胶漆,是以有以下种种诸病也;干呕者,水气黏滞于胃口也;发热者,水气变成寒饮,迫心肺之阳外越也;咳者,水气浸人肺中也;渴者,水气不能化津液上潮也;利者,水气溜入大肠作泻也;噎者,水气变成寒痰梗塞咽喉也;小便不利、少腹满者,水气凝结膨胀于下焦也;喘者,肺中分细管皆为水气所弥漫也。”现代医家刘渡舟认为水邪变动不居,可随气机升降到处为患,指出下利、小便不利、少腹满、口渴、噎皆为痰饮的不同临床表现,均可用小青龙汤治疗。”综上可知,小青龙汤证实为太阳伤寒兼内有水饮,故治疗当辛温发汗解表,温中宣肺蠲饮,表里同治,方能邪去正安。
3、小青龙汤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小青龙汤具有广泛的作用1)化痰止咳;2)抗炎解热平喘;3)抗过敏;4)调节免疫;5)抗癌及其他作用。小青龙汤方中半夏具有抑制腺体分泌、镇咳的作用,麻黄含甘露糖、氨基葡萄糖、氨基甘露糖等具有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可凭借细辛的挥发油成分解除气管痉挛。临床进一步研究认为其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与活性成分、潜在作用靶点、分子功能及信号通路相关。小青龙汤可以降低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的表达而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而调节免疫力,抑制肺癌H292 细胞活性而改善肿瘤细胞炎症微环境。临床上该方不仅广泛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在鼻后滴流综合征、分泌性中耳炎、脑梗死、鼻炎等疾病凡属外寒里饮者亦有显著的临床疗效。通过查阅近年发表的小青龙汤临床应用的相关文献,分析并总结其研究现状,现综述如下。
3.1、临床选取感冒后咳嗽患者61 例,对照组应用阿莫西林、盐酸氨溴索治疗,研究组联合应用小青龙汤治疗。治疗后研究组咳嗽积分、中医证候积分、PCT 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咳嗽缓解时间、消失时间以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果说明应用小青龙汤联合西药治疗,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咳嗽症状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3.2 支气管炎
临床纳入84 例毛细支气管炎婴幼儿,将其分为2 组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合用小青龙汤加减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咳嗽、发热、肺鸣音、喘息等症状的消失时间明显比对照组减少,观察组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少,组间比值有显著差异(P <0.05),对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选用小青龙汤加减治疗能够消除患儿的临床症状,较少药物的副作用,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3.3 支气管哮喘
临床把60 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采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孟鲁司特钠,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青龙汤联合穴位敷贴。结果治疗组显效24 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显效17 例,有效5例,无效8 例,总有效率73.33%;治疗组的疗效、肺功能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疗效满意,副作用少,值得推广。
3.4 肺炎
临床对收治的30 例老年肺炎患者进行研究,对照组14 例采用常规基础治疗,试验组16例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同时合用小青龙汤加减治疗。结果显示试验组总有效率93.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4.3%。试验组咳嗽、气喘、肺部湿啰音、肺部X 线影像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小青龙汤能有效减轻临床症状与体征,改善肺功能,临床疗效确切。
3.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临床将100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 组,对照组50 例采用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观察组50 例实施小青龙汤加减联合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00%。观察组治疗后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中性粒细胞、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说明小青龙汤加减联合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
3.6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临床选取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107 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53 例和观察组54 例。对照组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青龙汤。结果观察组以92.59%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的75.47%。观察组的D-D、FIB、PaCO2 明显低于对照组,PaO2、SaO2 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可见两药合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液高凝状态,调节机体氧化代谢,临床价值显著。
3.7 慢性心力衰竭
临床选择慢性心衰合并心包积液患者66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3 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给予常规西药联合小青龙汤化裁。结果显示,治疗组的心衰症状计分疗效显著患者8例,显效率25.81%;有效患者18 例,有效率58.06%;无效患者5 例,无效率16.13%;总有效患者26 例,总有效率83.87%;对照组的心衰症状计分疗效显著患者2 例,显效率6.25%;有效患者18 例,有效率56.25%;无效患者12 例,无效率37.50%;总有效患者20 例,总有效率62.50%。治疗组心包积液疗效、射血分数、心功能分级疗效、中医证候计分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小青龙汤化裁治疗可取得显著临床疗效,值得推广运用。
3.8 其他
临床选取60 例鼻后滴流综合征患者,A 组实施小青龙汤加减治疗,B 组实施常规西药治疗。治疗后A 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B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小青龙汤加减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能改善咽部不适、鼻咽部炎性分泌物、鼻腔分泌物倒流、咳嗽等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4、结语
小青龙汤组方精练,方中各药配伍考究,集宣收相济、升降兼施、阴阳平调为一体,以期达到解表散寒、温肺化饮的目的,后世对其发展和临床运用非常广泛。小青龙汤目前的研究领域已不仅仅局限于治疗呼吸系统相关疾病,随着小青龙汤治疗其他疾病的临床证据的积累,应结合现代先进医学技术,深层次、多手段、广途径地研究本方的作用规律。同时,今后的研究需要:1)扩大试验研究样本量的积累、设置严谨合理的研究方案,建立相应的疗效评价系统。2)增加大样本的临床数据、试验验证、临床指标的系统研究。3)扩大对非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范围。4)更深层次的多因、多效、多靶点分析各个成分协同起效的作用机制。联合现代先进技术,宏观研究本方作用规律的同时微观研究其作用机制,提高临床试验的规模、质量以及随机控制条件,为小青龙汤治疗各类疾病的现代药理研究和中医临床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