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庄子》导读(二十四)——《内篇 · 人间世》1.5-2

 叶落无痕73 2022-12-28 发布于吉林

内篇·德充符-2

【原文】

申徒嘉,(wù)兀者也,而与郑子产同师于伯昏无人。

子产谓申徒嘉曰:“我先出则子止,子先出则我止。”其明日,又与合堂同席而坐。

子产谓申徒嘉曰:“我先出则子止,子先出则我止。今我将出,子可以止乎?其未(yé)邪?且子见执政而不违,子齐执政乎?”

申徒嘉曰:“先生之门固有执政焉如此哉?子而(yuè)说子之执政而后人者也。闻之曰:'鉴明则尘垢不止,止则不明也。久与贤人(chǔ)处则无过。’今子之所取大者,先生也,而犹出言若是,不亦过乎!”


【注释】

(1)申徒嘉:姓申徒名嘉,郑国人。

(2)郑子产:春秋时期郑国执宰,大政治家。姓公孙名侨,字子产。

(3)伯昏无人:庄子虚构的人物。

(4)止:停止,留下。

(5)其:还是,或者。

(6)合堂:同在一个屋里。

(7)违:回避。

(8)执政:宰相;子产曾是郑国执政大臣,故有此说。

(9)违:回避。申徒嘉为一兀者,地位低下而子产位尊,不愿与之同步,故有先出、留止的一段话。

(10)齐执政:跟执政大臣一般高下,即把自己看得跟执政大臣一样。齐,齐一;指与……平起平坐。

(11)先生之门固有执政焉如此哉:哪有执掌政务的大臣如此拜师从学的呢?指伯昏无人门下没有贵贱之分,要分贵贱就不会到这里来拜师从学。固,岂。

(12)说:通“悦,”喜悦。

(13)后人:以别人为后,看不起别人。

(14)取大者:争取最大的东西,此指广博精深的见识。取,求取。

【译文】

申徒嘉是个受(yuè)刖刑被砍掉了一只脚的人,他和郑国大夫子产一同在伯昏无人门下学习。

(一天课后,)子产对申徒嘉说:“以后,如果我先出去,你就暂且留下;如果你先出去,我就暂且留下。”

第二天,子产又和申徒嘉同在厅堂里同席而坐。

子产对申徒嘉说:“(不是说过了嘛,)如果我先出去,你就暂且留下;如果你先出去,我就暂且留下。现在我要出去,你是可以留下呢?还是不可以留下呢?况且你见到执政官也不知道回避,你想跟执政官平起平坐吗?”

申徒嘉说:“在老师的门下,哪有像你这个样子的执政官从学呢?你是得意于你执政的官职却看不起别人啊。我听先生说过:'镜子明亮就不落灰尘,落上灰尘就不明亮。经常跟贤人相处就会没有过错。’现在,你所求取的广博知识,倚重的是老师啊,你还说出这样的话,不是太过分了吗?”

【赏析】

子产的话一是刻薄,二是左顾而言他。之所以刻薄多半是因为心虚无理。左顾而言他则是因为他明知道申徒嘉说的有道理,但是还想用成芝麻烂谷子的旧事打击一下对方,想挽回一点自己可怜的自尊。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明知道自己错了,却不敢去直面改正。

【原文】

子产曰:“子既若是矣,犹与尧争善。计子之德,不足以自反(yé)邪?”

申徒嘉曰:“自状其过以不当亡者众;不状其过以不当存者寡。(zhī)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游于(yì)羿之(ɡòu)彀中。(zhōng)中央者,(zhòng)中地也;然而不(zhòng)中者,命也。人以其全足笑吾不全足者众矣,我(fú)怫然而怒,而适先生之所,则废然而反。不(zhī)知先生之洗我以善(yé)邪?吾之自(mèi)寐(yé)邪?吾与夫子游十九年,而未尝(zhī)知吾(wù)兀者也。今子与我游于形(hái)骸之内,而子索我于形(hái)骸之外,不亦过乎!”

子产(cù)蹴然改容(gēng)更貌曰:“子无乃(chēng)称!”


【注释】

(1)计:计算,估量,权衡。

(2)不足以自反邪:受过刖刑还不足以使自己有所反省吗?

(3)状:陈述;喻指为自己的过失辩解。

(4)其过:自己的过失。过,过错。

(5)以:认为。

(6)亡:丢失、失去,这里指使身体残缺,与下句“存”字表示保全的含义相对应。

(7)羿之彀中:羿,传说中射箭能手。彀中,指弓箭射程范围之内,喻指人们生活的社会范围。彀,张满弓弩。

(8)中地:最易射中的地方。

(9)怫然:勃然,发怒时盛气而变色的样子。

(10)先生:指伯昏无人。

(11)废然:怒气消除的样子。

(12)反:返,指回复到原有的正常神态。

(13)洗我以善:即以善洗我,用善道来教诲我。

(14)夫子:指伯昏无人。

(15)游于形骸之内:即以德相交,指精神世界相通。形骸之内,指人的精神世界、心灵、道德。

(16)形骸之外:指人的外在形体。

(17)索:要求。

(18)蹴然:恭敬不安的样子。

(19)子无乃称:你不要再说了。乃,仍,再。称,称述,说。

【译文】

子产说:“你已经如此形残体缺了,还要与尧帝争高低,衡量一下你的德行,还不足以使你自我反省吗?”

申徒嘉说:“(受到刑罚而导致身体残疾的人,)努力陈述或辩解自己的过错,以显示自己受刑的不当的人是大多数。自愿承认过错、不为自己受刑罚陈述或辩解的人很少。懂得世事无常,而能安之若命的,则都是那些真正有智慧、修为的人。(人生在世,就好像)进入了神箭手后羿百发百中的射程范围内,中心点就是弓箭必然命中的地方;然而却没有被射中的,这是命运的安排啊。”

“人们以他齐全的双腿来耻笑我的残缺不全的情况很多,我听了总是勃然大怒,当我到了伯昏无人先生的寓所,我便怒气消除,回到正常的神态。不知道是先生用善行清洗了我,还是我自己觉悟了呢?我跟随老师十九年了,可是先生从不曾察觉到我是个犯国法断了腿的人,现在你和我同窗同席,应该用心相处,可没想到你却挑剔我的外形,这不是你的过失吗?”

子产深感惭愧,脸色顿改,起身正色道:“请你别再说下去了。”

【赏析】

这些话应该是教训子产的,明知道自己有错还要强词夺理,已经有错了,想挽回已不可能了,还不能正视此问题,实属无德之行。

人生如同在后羿的射程内的比喻,意思就是人生在世谁都会犯错,而受到刑罚的不过是被命运之箭射中了,没被处罚的,你真的以为你就没犯过错吗?

不论是庄子的文章还是老子和孔子的,都提到对“德”的修养。道家的“道”与儒家的“道”有着本质的区别,在庄子眼中,孔子那套东西本来就是人为设定的善恶标准,谁能保证这种标准就是正确的呢?更有甚者,历朝历代总是用所谓的“德”去要求别人,而自身的却是一肚子男盗女娼。镜子本身就不干净,又怎么能映照出准确的景象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