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静女》《涉江采芙蓉》练习学生版

 阅读美丽星空 2022-12-29 发布于山东

一、《静女》

静女其,俟我于城而不搔首踟蹰

静女其彤管。彤管有说怿女美。

牧归荑,美且异。女之为美,美人之。(注意加点字的写法,书写几遍。)

1、解释下列词语

姝:        爱:            见: 

④搔首踟蹰:⑤娈: ⑥贻:     ⑦彤管:    ⑧炜:   ⑨说:   ⑩怿      ⑾女:      ⑿牧:    ⒀归:  

⒁匪:

2、翻译下列句子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③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3、“静女其姝”“静女其娈”这两句运用了“诗经六义”中的_________

4、下面对诗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以男主人公的口吻,生动地描述了一对恋人的约会经过。

B.女主人公赠送给男主人公两样东西,而男主人公更喜欢彤管。

C.该诗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情人约会活动。

D.“搔首 踟蹰”这一细节描写表现男主人公老实、憨厚、痴情。

5、全诗如何塑造女主人公的形象?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6、情境默写

(1)《静女》中"________,_______"两句是男子收到自己心仪女子所赠之物时的内心独白,也是一种"爱屋及乌"的表现。

7、文学常识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名《》,搜集了公元前11世纪(    )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    )中期约五百年的诗歌,相传由(     )编定,共305篇,所以又称《        》。被儒家列为经典,故称《诗经》。和《   》《   》《   》《    》合称“五经”,加《    》而为“六经”或“六艺”。《诗经》分为(   )(   )(   )三个部分,常采用(   )(   )(   )三种艺术手法,合称为诗经的“六义”。

二、涉江采芙蓉

[汉末]《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1、下面对《涉江采芙蓉》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前两句以女子的口吻写起,在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在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摘几枝可爱的莲花,归去送给自己的心上人。

B.三四两句使得这美好欢乐的情景,刹那间被充斥于诗行间的叹息之声改变了,“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长长的吁叹,点明了这女子全部忧思之所由来。

C.接着五六两句空间突然转换,出现在画面上的,似乎已不是拈花沉思的女主人公,而是那身在“远道”的丈夫了:“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D.“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这两句无疑是全诗的主旨之语,将一对同心离居的夫妇的痛苦之情准确而又含蓄地表达出来了。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采莲是快乐的,女子却是忧伤的,将人物置于美好和欢乐的采莲背景上,抒写了思妇的忧伤,以乐景写哀情,倍增忧伤。
B.芙蓉花具有素雅高洁的特点,诗歌写¨“釆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能营造素雅的意境,象征纯洁的爱情,给人以美好的联想。
C.五六两句与杜甫的《月夜》写法相同,空间突然转换,视角发生了变化,由兰泽中拈花沉思的思妇转到“远道还顾”的丈夫。
D.结尾两句委婉含蓄、间接抒情,通过诉说“同心离居”的无奈,表达了同心离居的忧伤痛苦,控诉了游学求宦风气的罪恶。
3、有人说这是首思妇词,也有说“文人诗与民歌不同,其中思妇词也出于游子的虚拟,本诗终究是游子思乡之作”。你赞同哪种观点?请结合本诗的虚实写法谈谈你的看法。

4、《涉江采芙蓉》一诗在情与景的处理上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诗歌的内容简要分析。


1、D  本题中,D项,“含蓄地表达出来”错误,“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采用的是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达同心离居的夫妇的痛苦之情,没有采用含蓄的手法。故选 D项。

2、D(“委婉含蓄、问接抒情”“对游学求宦风气的控诉”错。结尾明白晓畅,直抒胸臆,表达 了同心离居的痛苦与无奈,表达忠贞不渝的坚强决心,没有对游学求宦风气的控诉)(3分)

3、(1)是思妇诗。主人公是妻子,诗歌的前半部分是实写妇女采莲送给丈大,但丈大却远 在天涯。(3分)后半部分为虚写,使用悬写法,想象丈夫也在远方望向故乡,思念妻了。在万水 千山阻隔的痛苦无奈中表现对丈夫的忠贞不渝。(3分)

(2)是游了思乡诗。主人公是游了。诗歌的前半部分是虚写,采用了虚拟方式,写远在家乡 的妻子对自L的思念,借思妇举动表现游子的苦闷、忧伤。(3分)后半部分使用特写,写男主人 公的回首,表现飘零的游子对故乡妻子的思念和山河阻隔的痛苦与无奈。(3分)

(6分,两种都可以,但要自圆其说。实写、虚写内容分析正确即可酌情赋分)


4、①诗歌前四句以乐景写哀情,描绘一位思妇采摘芙蓉花送给在外的游子,却又无法送到的情景,间接表现了思妇对游子的思念之情。②五、六两句采用“悬想”(又叫对写法)的手法,设想游子在外的情态,表现思妇的痛苦思情。③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先叙述了“同心离居”的生活现状,后直接抒发无尽忧伤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形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涉江采芙蓉》一诗在情与景的处理上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诗歌的内容简要分析”,然后圈出诗中的景,分析景的特点,再看诗歌的情,最后看景和情之间的关系。诗歌前两句说“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这里说湖岸泽畔,还有很多的兰、蕙草,发出阵阵幽香,这是乐景;三四句说“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这两句点明了思妇的忧思源于对丈夫的思念,思妇思念丈夫,而丈夫正远在天涯,她采摘了美好的“芙蓉”,此刻难以送给自己想念的远方的人,可以说,思妇采莲,真有《乐府诗集·江南》中的“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的快乐,采莲是快乐的,而女子却是忧伤的,这里,诗人以乐景表哀情,倍增其哀。五六两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空间发生了突然转换,视角发生了变化,不写自己,而写身在“远道”的丈夫,也许就是一种心灵的感应,远方的丈夫此刻也正带着无限思念,回望妻子所在的故乡。然而,展现在他眼前的,无非是漫漫无尽的“长路”和阻山隔水的浩浩烟云。这样的写法就是一种“悬想”的方法,即不写此处写彼处。最后两句:“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如果从游子的角度看,是在悬想的境界中发出,不但表现出一种无奈,更表现出了对“同心而离居”的妻子的思念。如果从妻子的角度看,表现出了对丈夫爱的坚强决心。即使丈夫不回家,即使想念的“衣带渐宽”也“终不悔”,爱到老死也心甘情愿。可以说,这样的结尾明白晓畅,表现出这对夫妻同心离居的痛苦与无奈中那爱的决心。这是直抒胸臆的抒情手法。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