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她拒绝诺贝尔奖,隐姓埋名30年,被国人所遗忘

 心灵牧场书馆 2022-12-29 发布于河南

1961年,核工业部的副部长钱三强再三考虑后,犹豫的拨通了那个电话。随着待接铃声响起,他不由得捏一把汗。

随着电话接通,对面传来一个女人的声音。简单的寒暄后,钱三强说明了来意:“现在有份紧急的秘密任务,需要你转换专业研究铀同位素的分离,期间不能跟任何人联系,请问你接受吗?”

对面不过沉默了几秒钟,就传来女人斩钉截铁的声音:“我愿意。”

从中苏关系恶化,苏联专家撤离后,我国原子弹研究事业陷入僵局,研究重要燃料高浓度铀的任务当属重中之重。

在传统观念还没彻底改变的六十年代,为什么钱三强要找一个女人?她又为我国做出了什么贡献?怎么到现在仍默默无闻?

文章图片1

不爱红妆爱物理

1912年6月26日,上海的一所庄园中传来几声婴儿的啼哭声。王家人都面露喜色,这是家里的第二个孩子。

根据儒家五经的顺序,将这个孩子取名为王承书。此时谁也不知道,在今后这个女孩的名字会响彻全世界。

王家属于诗书门第,各种规矩严苛。但是因为王承书自小体弱多病,所以对她总是宽松些。

这并没有使王承书变得娇气,反而让她格外懂事。在父母的教育下,她养成了坚强的毅力和不服输的性格。

随着时间的流逝,曾经牙牙学语的婴儿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姑娘。但跟其他女孩不同的是,王承书对琴棋书画都没什么兴趣,反而对学习情有独钟,在物理上更有别具一格的见解。

文章图片2

因为王承书的身体原因,所以她的父母也没有过多的干涉她的“兴趣爱好”。这让她没有阻碍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了解更多未探知的奥秘。

因此在高中毕业后,王承书毅然决然的选择攻读燕京大学物理系的本科学位,成为了物理系13位新生中的唯一一位女性。

这个消息一经传出后,震惊了不少人。伴随流言四起,大多数人都不看好王承书。就等着她跟不上学习进度,主动转专业。

但令人出乎意料的是,王承书不但坚持下来了,还一直保持着优异的成绩。以榜首的成绩毕业后,还继续攻读研究生,最后成为了燕京大学的一名助教。

王承书用实际行动表明了“谁说女子不如男”,让整个社会都因她对女性有所改观,但这只是她的起点。

文章图片3

1936年,一次意外让王承书认识了同是物理学家的张文裕。二人有很多共同语言,没多久就坠入爱河。

爱情事业双丰收,并没有阻碍王承书学习的脚步。当时我国动荡不安,她看在眼里记在心中,迫切的想要为我国尽一份力。

于是在张文裕的支持下,王承书决定出国深造。她争取到了“巴尔博”奖学金,美国密歇根大学破例接受了她的申请。

在校期间王承书表现优异,被物理学权威乌伦贝克收为学生。师徒二人一同研究稀薄气体中的输运现象,纠正了力学名著中的基本观点。最后得出的“WCU”方程,就是用他们的姓氏命名。

即使过了30年,乌伦贝克仍然对王承书有着高度评价,称她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其实按照当时的情况下去,王承书拿诺贝尔奖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但她却拒绝了这前程似锦的未来。

文章图片4

三次“我愿意”

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在世界上引起轩然大波。当王承书知道后,毅然决然地选择回国。即使她的老师再三挽留,也不能改变她的决定,但回国之路比她想象的还要困难。

当时美国政府明令禁止高端人才离开,以各种理由将他们“软禁”起来。软硬皆施地给出诸多承诺,但王承书始终不为所动。她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回去报效祖国。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格外漫长,直到日内瓦会议的召开,才让美国在国际舆论下松口。科学家们分批回国,王承书也在其中。

1956年,当再次踏上这片故土,王承书心中思绪万千。她被安排在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担任理论研究室研究员。回国后的生活和之前相比天壤之别,但她毫无怨言。

两年后我国筹建热核聚变研究室时,钱三强向王承书发出邀请,希望她能专攻核聚变领域的研究。

文章图片5

当时我国在这一领域上一片空白,王承书也从未接触过。不过她仍然没有犹豫的说出了那三个字:“我愿意。”

王承书放弃了原来研究的统计物理等专业,从零开始研究核聚变。为此曾去苏联学习了几个月,废寝忘食地搜集资料。等到小有所成的时候,钱三强又一次找到了她。

接到钱三强电话的时候,王承书还在研究手头的项目。知道上级有想法安排她去负责高浓度铀研制的时候,她依然义无反顾的答应。

因为在王承书早就暗下决心,服从我国的一切需要。她再次转业,投入到另一个全新的领域中。

由于工作的保密性,曾经物理界的天才销声匿迹,彻底淡出公众视野。甚至王承书的丈夫,都不知道她在做什么。

文章图片6

1964年1月,王承书带领的团队成功取得第一批合格的高浓铀产品,我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五个掌握这门技术的国家,这比计划中的还提早了半年。

同年10月,一朵黄褐色的蘑菇云在我国西北地区腾空而起,全世界都为之震惊。在举国欢庆的时候,却没有人知道王承书的名字。

因为在试验前,钱三强向王承书发出第三次邀请,继续隐姓埋名的研究核事业。她的答案依旧是:“我愿意。”

此时的王承书已经6年没有回过家了,她无时无刻都在想念丈夫和儿子。但她心里清楚,有国才有家,国强则民安。

文章图片7

巾帼不让须眉

长年孜孜不倦的工作,让王承书积劳成疾,但她却很少去医院。不只是怕耽误时间,更是不想占据医疗资源。

因为王承书和大多数科学家一样,并不认为自己在做什么了不起的事。为建设祖国添砖加瓦,力所能及的付出都是理所应当。

直到王承书年逾花甲的时候,才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但她并没有开始享受退休生活,而是担负起了培养新一代年轻人的工作。

王承书用独特的个人魅力,将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传递给后辈。到现在仍有不少学生,还保留她的文稿。

文章图片8

用吴玉章先生的一句诗来形容王承书最恰当不过:“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

1994年6月18日,王承书病逝后她所做的一切才被公布。隐姓埋名30年,她毫无怨言。逝世前唯一的遗憾,就是不能继续为祖国奉献。

王承书最后做的一件事,就是将毕生积蓄捐献给贫穷山区的孩子。她希望下一代会肩负起新的使命,让祖国变得更加繁荣。

文章图片9

结语:

网上都在歌颂邓稼先,钱学森等人的时候,很少有人注意到那些默默付出的科学家。他们因为保密任务的原因,大多数都不被世人所知。

王承书这个不为人知名字,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正是无数位如同王承书般的英雄无私付出,才有了我们幸福的今天。

在流行追星的今天,鲜少有人知道伟人们的名讳。他们对祖国的贡献无与伦比,不应该沉默在历史的长河中,值得被我们永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