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学良晚年坦言:杀杨宇霆前我从来不迷信,但杀他后我不得不信了

 君临天下100 2022-12-29 发布于湖北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军攻占了沈阳,在进驻沈阳后,日军首先便想着劫掠钱财,作为东北王的张作霖,自然就是他们的第一个目标。日军冲进大帅府后,很快就将府内洗劫一空,不过在二楼张学良的卧室中,日军发现了一个上了锁的保险柜。

本以为是机密文件或者贵重物品,谁知等日军打开后,发现里面只是一枚毫不起眼的银元。作为东北军少帅,张学良的保险柜中仅有一枚银元,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但是没有人知道,这一枚银元背后的含义。

直到张学良晚年坦言:杀杨宇霆前我从不迷信,但杀他后我不得不信。

这才揭开了这枚银元背后的秘密,可以说,就是这枚银元结束了东北小诸葛——杨宇霆的生命。

少帅临危上位

1928年,随着皇姑屯车站的一声巨响,日本人的阴谋也终于得逞,奉系军阀首领大帅——张作霖被炸身亡,大帅遇袭牺牲后,可以说东北军一时间群龙无首,陷入了困境。

因为张作霖一直没有明确的指名接班人是谁,也许他自认为没有谁可以威胁得了他的生命,但是终究还是低估了日本人的阴险,就这样,大帅壮烈牺牲,享年54岁。

而当大帅牺牲的消息传出,东北军内部开始大乱,大家一致认为,当下的首要任务就是尽快选出接替大帅的人,继续执掌东北军。

张作霖牺牲后,遍观整个奉系部队中,可以说最有资格代替他的有三个人,分别是张学良、杨宇霆、张作相。

要说年龄,最年轻的是张学良,资历非常的浅,威望也不高,似乎各方面都不如另外两位,但是他是张作霖的长子,要说起来也是最名正言顺的。

图|张作霖

而张作相代表的则是元老派的领袖人物,从他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来,一个是张作霖一个是张作相。

可以说,他和张作霖的关系是非常的好,是年轻时的拜把子兄弟,在军中威望也是最高的,也算是张学良的叔叔。

而杨宇霆则代表的是洋派的代表人物,张作霖在世时,他担任的是张作霖的高级参谋,深受张作霖的喜爱,就是张学良也得叫他一声杨叔。

张作霖在世的时候,虽然有意地培养张学良,但是那会的张学良还很年轻,他并没有明说要指定张学良来接替他的位置。

而现在,他牺牲了,之后的一切都要看张学良自己的能力和手段了。

图|张学良

在选择接班人这个事上面,毕竟从内外多重因素来决定,并不能因为谁和张作霖关系好就选谁,也不能因为有血缘关系就选择谁。

在当时,奉系军阀内部连续开会讨论此事,首先,大帅是被日本人袭击导致牺牲的,这是一个刻骨的仇恨,继承人绝对不能是主张亲日派的。

而从南京那边的大局观看,随着大帅的牺牲,也许下一步就要和南京政府开始商榷,所以也不能是主张东北军自立政府的守旧元老派。

既然说到元老派,那么首当其冲,张作相是必然要在这场继承人的争夺中出局的。其次就是杨宇霆,杨宇霆一直都是主张倒蒋的,但是如果贸然倒蒋,必然会被蒋介石分割东北军的实力,所以杨宇霆也是不合适的。

而另一边,张作相也想通了,自己既然是张作霖的拜把子兄弟,就应该尽全力扶持他的长子上位,也算是对的起自己兄弟九泉之下的英魂。最终,在张作相的扶持下,张学良正式掌握东北军,继承奉系政权。

此时,如果杨宇霆但凡认清自己的地位,也不至于招来杀生之祸,但是他终究是仗着资历、年龄各方面压制少帅,不得不让少帅对他最终起了杀心。

东北卧龙将军,张作霖得力干将

要是说起最早的东北军,可以说都知道它是马匪起家,张作霖和张作相就是拜把子的绿林好汉。只是,任谁都想不到,到了后来,东北军成为了全国装备、枪械配置最齐全,战斗力最强的部队,就连日本人都不敢小巧东北军,而这一切,可以说杨宇霆居功至伟。

杨宇霆是读过书的人,具有出色的军事素养,也算得上是东北军内少见的人才,在最初的军阀混战中,东北军无论从装备亦或者军队训练上,都比不过直系和皖系。而杨宇霆为了扩充部队的实力,1918年,策划了一场极为高明的“秦皇岛军械案”

直系军阀首领冯国璋,从日本人手里买了一笔军火装备,日本人将军械,运输到秦皇岛准备交接给直系部队。而杨宇霆从他的内线人口中得知,立刻派人伪造合同,从日本人手里骗走了这些精良的装备。

也就是因为这批军械,张作霖招兵买马,一下子增添了7个正规旅的装备,让张作霖的腰杆子一下子硬了起来,而这一切可以说都是杨宇霆的功劳。

后来,杨宇霆也被张作霖授予总参谋的职位,成为了张作霖身边的红人,而杨宇霆的功劳可不仅如此,他于1924年负责东北三省兵工厂的军备工作。杨宇霆明白人才的重要性,他尊重人才,以丰厚的待遇引进了德国、英国的技术人员。

在他的带领下,以至于到了后来,兵工厂年产枪支高达6万,而日产子弹高达40万,就连当时一向看不起我国的日本人,都一致评价这个兵工厂为东方第一兵工厂。解决了武器方面的问题,杨宇霆在农业上也有着独特的眼光,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足以说明粮食对于部队的重要性。

而当年的东北,荒地很多,并且不像关内连年战争,许多肥沃的土地非常的适合发展农业。

而杨宇霆就是看中了这一点,便组织农民开始进行“拓荒运动”,将许多荒地都变成了种植粮食的优质良田,从而让东北军拥有稳定的后勤保障。

很多人都评价杨宇霆为“东北小诸葛,张作霖的左右手”。

一朝天子一朝臣

如果杨宇霆能好好的辅佐后主少帅,或许也不至于变成最坏的局面,只是他的所作所为,经常的引起张学良的反感。别的不说,就拿张作霖还在世的时候,他就私自冒领军部拨款370万元,而这个行为,也被张作霖得知后将他撤职,虽然之后又启用了他,但总归是有个疙瘩。

而到了张作霖牺牲后,杨宇霆就经常仗着,自己昔日和张作霖的关系,把自己的地位摆得比张学良还要高一头。本身张学良上位之后,就需要立刻建立一定的威望,但是偏偏杨宇霆和他对着干。

在年轻的张学良面前倚老卖老,当众说教张学良,这让张学良心中怒火中烧,二人的关系也慢慢地破裂。当然,在他们中间,还有一个人,也是后来少帅对杨宇霆痛下杀手的重要因素。

此人就是杨宇霆的得力助手常荫槐,要说起来,他也是一位能力出众的人物,不然也不会被杨宇霆收为身边的红人。他当时兼任黑龙江省省长和交通委员长,掌管着东北铁路局,明里暗里地替杨宇霆抢地盘,霸占张学良的资产。

但是少帅并不是一个纨绔公子,他虽然看不上两人的所作所为,但是他也知道,连父亲在世时都重用两人,足以说明两人的过人之处。然而后来发生的一件事,终究是让少帅起了杀心。

逼宫少帅,自毁长城

1929年,杨、常二人来到帅府,目的是找张学良商量,让常荫槐来掌管东北铁路督办大权。而当时在这个位置上已经有人在做,杨宇霆的意思是让少帅直接撤掉原本的人,让常荫槐直接上位。

这让张学良感到不满,为何要让常荫槐独揽大权,所有的权力都集中到他的手中,难道下一步要管到自己的头上吗?

张学良义正言辞地拒绝了,但是一向轻视少帅的杨宇霆并不以为然,直接拿出早已准备好的文件,让张学良只需要在上面签个字就好,完全就是逼宫的性质。

也就是此时,张学良终于下定决定除掉两人,他先是不动声色地说此事还需要从长计议,他让二人先去帅府吃饭,饭后在一起商量,同时,他这边开始布置处决计划。只是真到了这一步时,年轻的少帅,终究还是下不了决心,毕竟二人都是自己的叔叔辈,能力比自己强,他不明白自己这么做到底对不对。

思前想后,本来从不迷信鬼神之说的张学良,决定用一个东西来赌一下天意,于是他拿出了一枚银元,用这枚银元来猜测老天的意思。晚年的张学良在回忆录上称:“我本不迷信,可是在这件事(处决杨宇霆)上面,我不得不迷信了。”

他当时抛出银元,一连三次,都是正面朝上,而正面朝上则代表着,天意认为张学良应当除掉杨、常二人。

张学良觉得很邪乎,难道自己真的应当,杀掉父亲的这位得力干将吗?于是他又抛出银元,如果是反面,那么自己就要到了该决定的时刻了,必须除掉杨宇霆。

图|银元

前两次,都是反面,这让当时的张学良更加惶恐,他又抛出了一次,这第三次,他已经不敢看了,就让自己的太太于凤至帮忙看一下,而于凤至一看,就哭了起来。

张学良连忙问她哭什么,殊不知于凤至这么多年很了解他,她已经猜到张学良的意思了,便说道:“我知道你又要杀人了”。张学良一看,果不其然,硬币呈现的是反面,如果说,三次都是正面或许代表着杨宇霆命不久矣,而三次反面则代表着杨宇霆必死,就像老天都不想给他活路一样。

而看到这个结果,本身内心很挣扎的张学良,不再挣扎,下定决定布置处决计划。

就这样子,到了晚饭后,杨宇霆和常荫槐准时到达会客厅,他们以为今晚就可以让少帅顺利签字,但等待他们却是森然的枪口。还不等他们说话,执行的人抢先说道:“奉长官命令,你们破坏统一,需要立刻执行枪决,立刻处死。”

杨宇霆和常荫槐二人,压根没有反驳的余地,甚至一句话都来不及说,就立刻随着枪响变成了两具冷冰冰的尸体。

或许这也说明,张学良心中还是有些迷茫,甚至害怕面对看到二人的尸体。直到张学良的副官荣臻晚上到了帅府,张学良立刻拉着荣臻的手,或许是为了寻求心理的安慰,荣臻发现张学良不对劲,连忙问发生了什么事。

张学良缓缓说出了事情的经过,荣臻听后瞬间大吃一惊,觉得这件事太过于草率了,但是木已成舟,只能执行善后事宜了。很多年后,当年在现场的人回忆称,一切都被提前安排好了,杨宇霆和常荫槐两个人进来之后,没有多余的话,身边的枪手立刻给他们几枪,整个过程十分的干脆和果决。

等到帅府的警卫班听到枪声赶来的时候,看到的就是两个人的尸体,少帅命令人拿地毯把两个人的尸体裹起来,送到他们各自的家中。

紧接着,张学良连夜和荣臻书写文件,第二天一大早,就公开宣布《杨常伏法判决书》、《追述杨常伏法经过详情》等文件,公布两个人的罪状,比如图谋造反、私自建军等罪名。之后,张学良给杨宇霆的夫人写了信,说明杨宇霆的错误,又派人给杨宇霆和常荫槐的家人们送去慰问金,命令士兵保护好二人的家产,全部清点之后交给他们的家里人。

少帅为数不多的自责

其实后来据张学良称,当时自己的确没有想过要处决杨宇霆,他只是想把常荫槐枪决之后,再把杨宇霆关禁闭。

是他的太太,于凤至对他说道:“如果你要关杨宇霆,那么事后,杨宇霆一派的大佬要保他,你该如何做出选择?”

也就是这句话,点醒了张学良,只有杨宇霆死了才能让所有人都闭口,否则自己只会麻烦不断。

事后有人采访张学良“当年是否想过要优先关押杨宇霆呢?”张学良称:“所谓一言兴邦,一言丧邦”,或许也就是夫人于凤至的那番话,成了结束杨宇霆生命的一张阎王贴。

图|于凤至

而枪杀了杨宇霆之后,其实张学良多年来一直处于自责中,别的不说,杨宇霆确实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将才。

他在日本留学多年,回国后,一直帮助大帅打理部队,建立兵工厂和实行屯田制,这些汗马功劳可以说全部是杨宇霆的,没有人会冒着天下之大不讳来贪功。

而张学良也曾在公开表示过:“如果当年没有杀害杨宇霆,甚至九一八事变就不会发生。”自此,那枚让杨宇霆丢了命的银元,也就被少帅锁起来放到了铁柜子里面。而这件事,也让从不迷信的张学良觉得有些诡异,或许六次结果都是老天的意思,当然也或许是从内心来讲,也是张学良最想看到的结果。

在这件事上,张学良没有任何程序就果决的枪杀杨、常二人,对此,当时很多大佬都对这件事褒贬不一。有的认为张学良做得太过于草率,虽然两人有他们的过错,但是绝不应该被张学良如此草率的杀害。甚至没有给二人说话的机会,也没有给东北军各部队一个通知的时间,反而直接是“先斩后奏”。

有的则认为二人目中无人,仗着资历欺压少帅,犯了大忌,罪不可赦,总的来说,这件事给东北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有正面也有负面。

因为张学良虽然通过这件事成功立威,但是一些部下也对他的行为感到比较寒心,从而在政坛方面失去了两个对外社交的人才。

至于内政,常荫槐也是有着非常不错的能力的,失去了他后,东北交通事业的管理受到了相当大的影响。而在对日交涉方面,面对咄咄逼人的日军,没有了杨宇霆的圆滑和游走,经常显得捉襟见肘,自那之后,东北三省就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局势变化。

而张学良也是对此怀有着很大的愧疚,后来被软禁后的他在回忆录中,也有写道关于杨宇霆的死。

当初杨宇霆私自建军发展势力等一系列的错误,大帅张作霖没有灭杀他,而是用别的方式来惩罚这位东北小诸葛。

张学良称如果自己当年能够再宽容一些,选择和父亲一样用更加包容、更加委婉的方式处理,也许日后东北的局面,乃至中国的历史都可能将会发生变化。

结语

只是当面的少帅也不过才30出头,终究还是年轻,容易意气用事,导致了最坏的结果产生,但是对于张学良的行为,不仅仅用对或者错来评价,凡事均有两面性。

即使是人也不例外,尤其是当权者,位高权重者,更是应当从全局考虑,不论什么时候,都应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而杨宇霆则是亲日派,或许这也是张学良,执意要处决杨宇霆的根本因素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