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满全场”的上将邓华,朝鲜战争会议上,林彪为何临时换他上阵

 新用户89319747 2022-12-29 发布于上海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中央军委在1955年到1965年十年间,一共授予了1614位开国将军,在这其中元帅10人,大将10人,上将57人,中将177人,少将1360人,在57位开国上将中,邓华排名第七,四野诸将中位列第一。

文章图片1

抗美援朝前夕

邓华在18岁就上了井冈山开始闹革命,前前后后参加了土地革命、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后续还打了解放海南岛战争以及全程参战的朝鲜战争,可谓是“打满全场”,贯穿中国革命斗争的全部历程。

在抗美援朝战争打响后,毛泽东曾和林彪不约而同地认为应该更换指挥员,最后在林彪的建议下,将15兵团机关整体和13兵团对调,由邓华接替黄永胜的13兵团,开赴朝鲜作战。出征前,毛泽东还亲自对邓华说:“你去了我放心”

其实在朝鲜内战爆发时,美军在仁川登陆,就多次不顾中方“如果越过三八线,我军就会派兵参战”的劝阻,悍然越过三八线,向中国的鸭绿江打来。于是党中央一致决定奔赴朝鲜,捍卫国家领土主权。

文章图片2

在1950年7月7日,我党便在中南海召开了中央军委会议,讨论组建东北边防军,保卫边疆的问题。军政界的首长都出席了会议,周恩来、林彪、刘亚楼等人也纷纷聚集于此商讨对策。经过会议的讨论,最终决定将四野的13兵团组建为东北边防军,开赴朝鲜作战,来防止美国入侵中国。

临阵换帅

但是在会议中林彪却突然提议换帅,主张将13兵团的司令员换为邓华,将原来13兵团的黄永胜换到第15兵团。临阵换将在战场是可是兵家大忌,林彪元帅打了这么多年仗,不可能不懂这个道理,可是他为何选择在这个关键点上提出换帅的请求呢?

在刚开始的时候,林彪其实是特别反对参战朝鲜,与美军较量的,因为他做事特别谨慎,不打没把握的仗,而且当时对手是全世界武器装备先进的头号强国,赢得把握很小,如果打输很有可能直接被美军侵入中国。所以当时他一直提议,希望在东北边界驻重兵把守,阻止美军进入中国就行。

结果随着战场局势的变化,中国不得不派兵入朝作战,林彪也改变了之前的主意,积极配合党中央的指令。但是他突然临阵换人,叫大家很是困惑,后来他解释说到,黄永胜虽然作战特别英勇,但是在指挥大兵团作战方面还是差于邓华同志的;而邓华同志全局意识比较强,我军这次要与头号强国开战,邓华同志的成熟冷静、谋略过人可能更适合作为指挥。当时这个观点得到了罗荣恒和刘亚楼两位四野老干部的同意,因为在解放战争时期,邓华的几次指挥作战都被他们看在眼里。

文章图片3

解放战争期间凸显才能

在辽沈战役时,林彪本计划用东北野战军的20万人进攻锦州,但是邓华却提议直接用全力快速拿下锦州,叫国民党的援军来不及支援。后续也表明邓华的想法是对的,林彪用40 万大军仅用了一天就拿下锦州,使得辽沈战役取得了关键性的胜利。

包括后来的四平战役也是,林彪用两个纵队攻打四平,邓华主张用4个纵队快速解决战斗;结果林彪未听取意见,久攻不下,最后等援军到来只好撤走。以及之后的平津战役,刘亚楼听了邓华的建议,在一天半不到的时间里就解放了天津,并歼灭敌人13万人。

解放战争期间邓华最为重要的一场战争就是解放海南,1950年,国民党企图利用海陆空立体防御体系,来固守海南。以叶剑英、邓华、韩先楚为首的部队,直接用400余艘木帆船配合30多艘机帆船,突破了国民党的海上防御,将两个军的兵力运到了海南岛,仅用了56天歼敌3万多人,在1950年5月1日解放了海南全境。

文章图片4

此时与抗美援朝作战仅相隔不到半年,所以此战在中国历史上有相当大的意义。要不然海南岛局势和朝鲜战争局势将会大不一样。所以经过会议的讨论,最后决定叫邓华任13军团总司令,入朝作战。而事实也证明林彪的这个决定是无比的正确,因为邓华后来在朝鲜战场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朝鲜战场一鸣惊人

1952年10月,邓华直接部署指挥了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带领4万余将士依托以坑道为骨干的坚固防御阵地,同联合国军6万余人鏖战43天。联合国军调集大炮300余门,坦克170多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对志愿军两个连约3.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倾泻炮弹190余万发,炸弹5000余枚。志愿军和联合国军反复争夺阵地达59次,击退联合国军900多次冲锋,歼灭联合国军2.5万余人,击落击伤联合国军飞机270余架、坦克14辆、大炮60余门。粉碎了由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亲自指挥的攻势,守住了阵地,创造了坚守防御战的范例。

并且这还是不邓华最令人称道的。第五次战役结束后,中美双方在谈判桌上十分不顺利,双方都想在战场上打出点胜利来增加谈判桌上的筹码。于是彭德怀便计划动用志愿军13个军、人民军4个军团的兵力,以炮兵、装甲兵和空军配合,争取歼灭敌人2个师,将东线敌人打退到三八线以南,在谈判中给中国增加优势。

就当彭德怀向中央军委汇报了战略部署,并得到了批准,准备发起其六次战役时,邓华突然致电彭德怀和毛泽东,认为在敌人已经构筑坚固工事的情况下突击,非常困难。他认为:“在军事上我应有所准备,纵目前不进行战役反击,也尽可能作战术的反击,收复些地方,推前接触线,更好的了解敌人阵地及其坚固程度。”

并在一个礼拜后,邓华再次给出了自己的解释,以志愿军现有的力量和装备进行攻击,可能会出现三种情况:1、突破敌人阵地,歼灭一部分敌人;2、突破敌军阵地,敌人被赶走;3、没有突破敌人阵地,被迫撤出战斗。不管哪一种结果,志愿军的伤亡和消耗均会很大,特别是最后一种情况,志愿军损失极大,谈判桌上也更不利。

最终第六次战役才被取消,有了支援军之后的冷枪冷炮运动,在伤亡很小的情况下击杀了联合国军数万人,以最小的代价换取了最大的胜利:逼迫联合国军在停战协议上签字。

文章图片5

细看邓华将军的一生,会发现他一生都在征战,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奉献了自己一生的心力。他不仅战绩辉煌显耀,而且为人更是值得我们钦佩,始终过着廉洁清淡的生活,一生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愿吾辈能以此为榜样,砥砺前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