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首诗里的江南名寺

 马尔的视觉 2022-12-30 发布于安徽


   读一首诗而认识一座寺,由文字去想象它的模样。

   坐落于城外,由水路可到寺前;月夜里,寺庙的钟声是冷清的,宕开去,却又如此明晰。

   唐朝非常奇特,它造就了极具中国音韵特色与绘画意味的诗文化之巅峰面貌,其当世的风靡与后世的流传,皆风情万种。哪怕一首小诗,历经千余年之后,包括日韩在内的东亚人,都能够一字不差地记诵下来。更奇葩的是,它描摹的事物、景致,不仅给原物扬了名,还留下一种情境、一个经典画面。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枫桥夜泊》,不知给人几多意象,忍不住要将情绪流溢到意境之外。

       

    就为这首诗,到苏州一定会寻访寒山寺。由诗而寺,由寺而诗。

    寒山寺坐落在苏州城西5公里外的枫桥镇,始建于梁。

    它的原名叫“妙利普明塔院”,想来它原本就是个占地不大的窄小的寺院。后来,得与唐代高僧寒山结缘,因他曾在寺内主持,而且极得僧俗之心,寒山寺遂因之易名。

    易名后的这个小寺院,剥了呆板的旧皮,镀了层诗意。

        

   想想看,靠近那弯弯的枫桥,远远近近的是水中的乌篷船。月落乌啼,青瓦白墙的民居,江枫渔火。

   当那一声钟响的时候,一个“寒山”意象的介入,让这一景物增添了多少情韵?

    

     当下寺庙比着金碧辉煌的今天,寒山寺依旧平和地保持着诗性的灵秀。

    很唐代、很诗歌的样子。建筑上的一笔一划如此,庙里的氛围刻写亦是如此。香火尽心,可有,不上香亦无妨。

    好的寺庙总有书院气质,温文尔雅,声息和顺。

    

     踏上枫桥,会想象唐代诗人张继夜泊于此的情形。

     那定然是一个静谧的时分,一个“眠”字涵盖了当时的情境。

     张继时代的枫桥断不如目下繁华,他的思绪在郊野游来荡去。

    

寒山寺里的钟鼓楼很矮小,因院子里回廊与建筑稍密,那钟声不免有回响。

这里距离闹市近四五公里,寺边多是苏州样式的瓦房。那钟声会在街巷里传递,余音袅袅,久久散不尽。

所以那夜半的钟声尽管响于静谧的时分,却厚沉而无惊,就那么悠悠地飘落于客船。

    

     诗是丹青妙手的水墨画,瞬间景象的定格,实实虚虚地弥漫着一种审美的情绪。

    

  当你就在寒山寺边默诵这首诗的时候,你会感觉一种恍然的惊异:那寺仅仅属于那诗。

作者相关文章

礼乐诗音

一枚词魂

见闻:荒野之元曲孤魂


关注马尔的视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