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陶校长的演讲》 课堂教学实录(三) 执教名师:管建刚 ![]() 师:你们看,刚才我问了三个地方。第一个我说“问了什么”,第二个我说“为什么这样问”?第三个是“怎么做”,同样的方法我们来读第四问。陶校长第四问问的是? 生:自己的道德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 师:陶校长为什么要这样问呢? 生: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即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师:(指着前排一男生)你老是抢,不能抢,你是班级的一员,要同步。那么怎样做,才能够让自己的道德进步呢? 生: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发展,需要每个人既要讲究“公德”,也要讲究“私德”,要“建筑人格长城”。我们到学校里来,除了要学习文化和知识,更要紧的是要学习做人,学习做“真”人。 师:现在我看只能让你一个人读了,你读—— 生:每个人既要讲究“公德”,也要讲究“私德”,要“建筑人格长城”。 师:你读—— 生:每个人既要讲究“公德”,也要讲究“私德”,要“建筑人格长城”。 师:嗯,这句话里有一个词,念—— 生:公德。 师:哪些事是表示有公德的? 生:比如说不破坏公物。 生:不随地乱扔垃圾。 生:不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 师:对,我最讨厌的就是,中国人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你坐火车时,火车里面一片喧哗,好像这个车厢就是他们家的,这叫没公德。还有一个词叫“私德”,你认为怎么样的做法叫有私德? 生:管理好自己不去做那些破坏公德的事情。 师:这叫做有公德还是有私德? 生:公德。 生:保持自己的衣冠整洁。 师:请问,谁不需要保持自己的衣冠整洁呢?大家都保持自己的衣冠整洁的话,那是公德还是私德呢?这当然是公德了,公共的要求。 师:如果前面有红绿灯,红灯亮着,大家不闯,你闯不闯? 生:不闯。 师:这叫有什么德? 生:公德。 师:前面有红绿灯,红灯亮着,你有没有发现有些人会闯的? 生:有。 师:前面红灯亮着,有人在闯,你闯不闯? 生:不闯。 师:这就叫有私德。别人在违反,你照样不违反,这就叫有私德。早上进学校,语文老师在,大家都安静地看书,你看不看? 生:看。 师:这叫做有公德。早上一进教室发现,老师不在,有同学在吵,有同学在叫,这个时候你看不看书? 生:看。 师:这就叫有私德。一进班级,这个作业好难哦,咦?他在抄作业,他也在抄作业,你抄不抄? 生:不抄。 师:这就叫有私德。今天有老师听课,你看,坐得多正啊,改天没有老师听课了,你上课是不是也这样坐得正? 生:是。 师:那就叫做有私德。来,一起读这句话。每个人既要讲究—— 生(齐):每个人既要讲究“公德”,也要讲究“私德”,要“建筑人格长城”。 师:后面还有一句话,这句话里有一个词叫做“真人”。(指着一男生问)他是不是真人?(生沉默)这个问题有那么难吗? 生:是。 师:当然是啦,。我检查一下就知道他是不是真人了,(轻轻捏了下男生的脸)疼不疼? 生:疼。 师:那就对了,疼就是真人。有没有见过假人,哪里见过假人? 生:机器人。 师:机器人是假人,哪里还见过假人? 生:服装店。 师:是不是服装店里的塑料模特? 生:是。 师:请问这里面的“真人”和你刚才说的那个假人是一组反义词吗? 生:不是。 师:请问这个“真人”,指怎么样的人啊? 生:是做诚实的人,真诚的人。 师:没学过这篇课文,你这么答我给你满分。学过这篇课文还这么答,我给你—— 生:零分。 师:好,就零分。现在请你来说,有可能你得的也是零分哦! 生:就是真诚的人、纯真的人。 师:果然是零分,你听听人家说—— 生:我认为这里的“真人”是指有公德心也有私德心的人。 师:一百分,掌声!(全体鼓掌)这句话要记住哦!每个人既要讲究公德,读—— 生(齐):每个人既要讲究“公德”,也要讲究“私德”,要“建筑人格长城”。我们到学校里来,除了要学习文化和知识,更要紧的是要学习做人,学习做“真”人。 师:读得好。大家有没有发现,第一问和第四问,陶校长先是问了什么,(板书:问了什么)问了之后他接下来写—— 生:为什么问? 师:把道理给你讲清楚,然后告诉你方法,怎么—— 生:怎么做。 师:(板书:怎么做)第一问是按照这三步来写的吧? 生:是。 师:第一步写了—— 生:问了什么。 师:第二步—— 生:为什么问。 师:第三步—— 生:怎么做。 师:第四问也是这么写的吧? 生:是。 师:猜一猜,课文的第二问和第三问会不会也是按这三步写的? 生:是。 师:你确定?(多数同学确定)你怎么说? 生:我觉得第三问不是这样的。第三问先是告诉我们有什么样的工作,然后才告诉我们做好工作的意义。 师:那我们就来看第三问。第三问,陶校长问了什么? 生:自己担任的工作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 师:先是写问了什么。 生:对。 师:陶校长为什么这样问呢? 生:因为工作的好坏对我们今天和未来都有很大的影响。 师:那么怎样来提高我们工作的效能呢?下面就讲了,你有值日啊,你有执勤啊,你要好好做啊,是不是回答了怎么做啊? 生:是。 师:所以,这四问每一个部分,都是按照这三步来写的。第一是写—— 生:问了什么。 师:接下来写—— 生:为什么问。 师:最后写—— 生:怎么做。 师:四问每一部分都是按照这三个步骤来写的,请问这是巧合呢还是故意呢? 生:故意的。 师:。陶校长这是故意这么写的。(板书:故意)所谓故意,就是想好了再写。这篇演讲稿里面故意的地方还不止这里。 【PPT】 ●第一问,自己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 ●第二问,自己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 ●第三问,自己担任的工作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 ●第四问,自己的道德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 师:有没有发现故意的地方?你来—— 生:我觉得他故意突出了某个重点词。 师:身体、学问、工作、道德是重点词,对不对? 生:嗯。 师:当我们把这些重点词去掉,其他的部分? 生:一样。 师:我们来这样读,我读重点词的部分,你们读其他的部分。第一问—— 生:自己的—— 师:身体—— 生: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 师:第二问—— 生:自己的—— 师:学问—— 生: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 师:第三问—— 生:自己—— 师:担任的工作—— 生: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 师:第四问—— 生:自己的—— 师:道德—— 生: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 师:你们刚才读的都差不多,相似的。除了这里有一个“的”不一样,其他的都是一样的。四句话就是四胞胎。仅仅是这些故意吗?仅仅是这些相似吗?再来看每一问的后面,还有一句一样的—— 生:为什么要这样问? 师:仅仅是这样吗?我告诉你们,后面还有一句一样的,是—— 生:因为…… 师:每一问的开始的句子有那么多的部分相似,这是陶校长的巧合呢?还是故意呢? 生:故意。 师:故意呀,一定是他故意的呀。他的四问,四个关键词,第一个是—— 生:身体。 师:第二个是—— 生:学问。 师:第三个是—— 生:工作。 师:第四个是—— 生:道德。 师:你们看这四个关键词,第一个关键词——身体,对应的是总结句里的第一个词是? 生:身体健康。 师:第二问里的关键词对应的是我们总结句里的? 生:学问进修。 师:第三问对应的是总结句里第三个? 生:工作效能。 师:第四问里的关键词对应的是总结句里的第四个是? 生:道德品格。 师:你们发现没有,四问的顺序和总结句里四个词的顺序是—— 生:一样的。 师:请问这是巧合呢?还是故意呢? 生:故意。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