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师校本化发展:内涵、规划和实施

 懒虫妹儿 2022-12-30 发布于重庆

载于《教师教育学报》2023年第1期,原文约13000字。  

一、教师校本化发展内涵解读

(一)教师校本化发展的概念与要义

本文所指的“教师校本化发展”是校本教师发展的进一步深化,是立足于学校实际,教师在学校的整体设计和系统实施下参与一系列发展活动,并以教师发展来促进学校的内涵式发展,进而实现教师发展与学校发展双向增益的过程。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教师校本化发展的核心要义:一是在学校的教师发展,指基于工作环境或情景,以课堂和学校为本位的教师发展模式,即校本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教师依托学校的校本学习项目、活动或资源平,结合自身的特殊需求和问题,根据不同学科背景、能力水平和不同岗位职责,组成不同的学习共同体,旨在促进教师终身学习与专业自主发展;二是为学校的教师发展,强调教师发展是学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校本化的教师发展有利于解决学校教育教学的关键问题;另一方面,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整体提升有助于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二)教师校本化发展的理念与特征

教师校本化发展的基本理念是,从发展学校内涵的角度出发,尊重学校的专业自主,打造学校自律和负责任的形象,使学校成为内在自律和自治的自主实体,使教师个人成为自身教学专业发展的真正主人,进而实现学校和教师的双赢和共生发展。发展是个人与环境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发生的连续性变化。教师校本化发展既是教师主体力量自主成长、文化身份意识被唤醒的过程,也是具体情境条件联合内外部力量相互作用的过程。相较于校本教师发展,教师的校本化发展重在教师发展与学校发展的有机结合、双向融合和相互成就。基于上述理念,教师的校本化发展呈现出以下特征:

1. 教师自身发展与学校内涵发展相融合

教师自身发展与学校内涵发展在思想、目标和内容逻辑上应当是内在统一的辩证关系。其一,二者都体现了从事物本质属性出发的思想;其二,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内涵发展的目标具有融合性;其三,学校情境或环境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2. 教师职后发展与社会终身学习相统一

就其性质而言,教师校本化发展指向教师的职后发展,是教师社会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 组成部分。教师校本化发展重申学习的中介作用,肯定教师作为成人学习者的身份,将学习视为联结教师职后发展与社会终身学习的纽带,以发展促学习,以学习谋发展。

3. 教师专业发展与人的自由发展相结合

教师校本化发展不仅强调教师专业发展内容,也肯定教师作为自由发展的价值,凸显了以人为本的主体发展观。该发展观强调教师专业发展要回归教师本身,发展从狭隘的专业角度拓展至更广泛的生命角度,呼吁学校要更加关注教师的个体差异、职业幸福感 和生命样态。

二、教师校本化发展的整体规划

教师校本化发展从理论上揭示了教师发展与学校发展在战略方向上的一致性和连通性,澄清了教师为何发展教师发展何以走向校本化的问题。此外,还需要就教师校本化如何发展以及发展什么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当务之急是教师校本化发展的整体设计和系统规划,即明确教师的专业发展层次及其标准,并对教师的现有实际发展水平及其发展需求差异进行基于证据的测量与评估。本文以教师的能力发展标准为基底,遵循标准确立能力衡量需求评估目标生成的逻辑主线,整体规划与建构了基于教师能力发展标准的教师专业水平的校本化发展层次框架校本化的教师能力测评教师发展的校本需求诊断三位一体的理论模型。

(一)基于教师能力标准的校本化发展框架

首先,基于教师能力标准的教师专业水平的校本化发展层次框架为专业能力提升和教师的转型提供了清晰的路径,表征了普通教师在每个发展阶段应当具备的专业素质、 理解能力、情感态度和道德责任感,这为开展 教师实际能力测评和发展需求诊断分析提供了重要参考,使其有据可依。其次,基于教师能力标准的校本化的教师能力测评与教师发展的校本需求诊断有效结合,这在一定程度上 对教师专业水平的校本化发展层次框架进行了修正或补充,使其有迹可循。最后,三个模块之间形成耦合效应,能合力推动教师校本化发展实践生态的构建

1.教师专业水平划分与能力标准确定

教师专业水平划分是在教师能力标准基础上对发展层次进行的再划分。本文所说的教师能力发展标准”,是建立在上述教师基本能力标准基础之上的进阶型教师发展标准体系。该标准要求教师在具备合格标准后循序渐进地发展专业能力。例如:与时俱进和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有效且多元的课堂教学模式创设能力,复杂情境下的人际交往能力,积极的专业态度,自主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品质等。该标准的确立旨在为教师提供专业水平测评的基本框架和重要依据,以便根据教师发展的进阶水平明晰教师的自我发展需求。

2. 教师专业水平校本化发展层次框架

教师专业水平校本化发展层次框架建立在教师能力发展标准的基础上,旨在为教师的能力诊断或评估建立一种规格”,从而帮助教师发掘自身的发展空间,激活内在学习动机, 并为其自主选择课程、生成个性化的学习方案提供合理依据。根据教师能力发展标准的内容,结合学校实际,教师专业水平校本化发展层次框架大致可以划分为“合格教师”“骨干教师”“专家型教师”“教育家型教师”四个层次,依次渐进,反映了教师专业素质、专业情感和职业道德等持续发展性和教师本身的潜在发展性。

(二)校本化的教师能力测试

2020,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要建立符合中小学教师岗位特点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该项政策直接推动了教育评价改革,同时将如何对教师能力进行测评置于教师发展的核心位置。开展教师能力测评意在帮助教师了解自身真实的教学能力及知识结构、心理素质、身体和情感状态等,有助于为教师的校本化发展提供更精准的指导。随着AI技术、大数据和数字画像等新兴技术逐渐深入教师发展评价领域,国内已经出现人工智能 + 教师能力发展的测评系统或实验中心。借助AI测试云平台,利用多重算法,借助人物识别、视线分析、姿态分析、表情分析、语音识别等技术,可同步采集并动态分析师生的姿态、动作、表情、语音等内容,实时生成庞大的数据资源,甚至建立教师个人的全时态历史数据库和教师学习全过程生命周期数,由此学校可以实现 对教师个人生活、工作、学习和其他活动全方位全息的深度挖掘与科学分析,进而绘制较为精准的教师能力画像,包括能力特质、能力结构和能力提升区间等,构建教师个性化发展的推荐模型和相应的资源平台,同时推动教师发展的数据化管理,协助学校建立数据化的教师资源库,以及构建融合学校发展规划的教师专业成长体系,最终促进教师发展机制改革.

(三)教师发展的校本需求诊断

对教师发展需求的有效诊断与科学分析是形成教师校本化发展个性化方案的主要依据之一。当前我国教师教育已经由补偿性培训阶段过渡到发展性培训阶段,低效和低质量仍然是困扰我国教师教育的重要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对教师发展需求分析的缺位和错位是降低教师培训效果的根本原因之一。针对该问题,在对教师校本化发展进行整体设计时,以校长为代表的学校领导者和其他教师教育者应注意三点:首先,在观念层面,要走出认识上的误区,充分意识到教师发展需求及对其分层分类诊断的重要性;其次,在技术层面,可以基于对经典需求分析模式与方法的掌握,适时采用一 些前沿的学习分析技术,可以结合已有的发展水平级差表教师反思录等诊断工具来开展相关研究设计与实施工作;最后,在内容层面,不能仅局限于教师当前的需要,还要适时地对教师潜在需求进行分析与预测。只有对教师的发展需求进行科学、整体的诊断与分析,并与教师的能力评测有机结合,才能系统设计递进式课程,按需施行,持续地提升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有针对性地提高个体教师的能力发展水平。具体如图所示,依循对象内容情景思路,结合教师发展水平的校本层次框架和能力测评系统,对象、内容和情景三个维度48个模块,指向终身学习的教师发展需求分层分类模型。

三、教师校本化发展的实施体系

教师校本化发展的能力标准能力衡量需求诊断三位一体理论模型从整体上思考了教师校本化如何发展的问题。现在,该问题又在操作层面细化为为何”“什么”“如何何如四个具体问题。围绕这四个具体问题,本研究构建了教师校本化发展实施体系,旨在促进教师校本化发展实现从理论到实践落地的目标。

(一)个体化的发展目标制订

教师个体化的发展目标制订意在确定教师下一个发展阶段。为此,需要厘清教师校本化发展的基本目标。教师校本化发展的基本目标是设计和实施相关内容的前提和依据,其实质是以学校为基石,以学习为路径,帮助教 师实现个人、专业和社会全面发展,旨在回答“教师于我何意”的情感信念问题、如何从学科化走向专业化的知识技能问题、答教师于社会 何为的社会价值问题。教师的个人发展先于专业发展,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又统一于专业发展。因此,教师校本化发展的基本目标,即通过为教师个人的专业知识发展、社会化进程和自主生命历程提供系列化和个性化的学习内容,促进教师实现专业自主、人格自强、学术自立,并帮助教师体会与感知由此带来的职业幸福感。

(二)发展性的学习内容设计

依据教师校本化发展的基本目标,结合教师能力测评和需求评估结果,遵循内容设计的 基本原则,可以将教师校本化发展的学习内容简要地概括为:“一中心、两主线和三方面一中心是指学习内容的选定和设计应当紧 紧围绕教师能力发展规律与需求特点进行; “两主线是指贯穿教师校本化发展始终的两条线索—“学校需要怎样的教师”“教师期望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点明了教师校本化发展的重要特质,即教师个性化发展与学校内涵式发展具有内在耦合性;“三方面是指设计学习内容需要从技术、道德和情感三个主要度展开涉及教师的知识与技能发展、自我 理解和生态革新。

(三)基于学习者画像的精准实施模式构建

基于教师校本化发展的内涵和特征,结合当前我国教师培训的现状,教师校本化发展可采用基于学习者画像的精准实施模式。这有利于教师回归成人学习者的身份,使教师从依附技术的工具人身份或被动的受训者角色中摆脱出来。多模态数据赋能的学习者 画像技术,可以对学习者的基本属性、学习习惯、行为特征等信息进行分析、预测,以及形象化、可视化处理,并将其结果与教师的经验基础、知识背景、发展定位和需求评估有机结合, 有益于生成与画像相匹配的个性化学习方案和资源。

(四)融合激励机制的发展性评价

为进一步优化教师校本化发展的内容和过程,贯彻教师与学校共赢、共生发展的核心理念, 现教师的个人、社会和专业全面发展的基本目标,学校需要构建一个融合激励机制、注重增值性评价的评价体系。在进行教师评价时,学校要做好以下几点:首先,秉持分层发展、多元开放的评价理念,以评价促发展,充分考虑不同教师群体的复杂性和差异性;其次,打破静 态评价规则,将教师置于动态的校本化发展过程中,自我实现自我超越为价值导向,构建凸显教师个体差异的自我参照标准; 再次,突出评价主体、内容和方式的综合性,具体表现为评价主体的多元融合、评价内容的系统综合、评价方式的量化与质性相结合。另外,学校可适当增加质性评价内容,或通过使用教师表现性评价技术的评价任务量表和评价量规,建立反映教师生活和工作的证据链条”,探索适合本校的教育哲学和发展逻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