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希腊有著名的斯巴达三百勇士,曾经在温泉关抵抗波斯二十万大军,成功拖延波斯军队的进攻,为雅典和其他城邦争取到了宝贵的备战时间。 但你可能并不知道,中国也有自己的“斯巴达三百勇士”。 中国版的“斯巴达三百勇士”,耿恭十三勇士归玉门。 耿恭,字伯宗,陕西扶风茂陵人,是东汉大臣耿况的孙子,建威将军耿龛的侄子。 作为东汉名将耿氏家族的成员,耿恭为人慷慨而有谋略,有大将风范,一心想建功立业,征战沙场。 公元74年,骑都尉刘张出兵攻打车师国(今新疆吐鲁番一带),耿恭主动请战,担任司马,跟随刘张、奉车都尉窦固、驸马都尉耿秉(耿恭堂弟)一同西进,打败车师军队,并将车师国纳入东汉疆域。 东汉的疆域势力再度扩张到西域后,汉明帝便开始在西域重新设置西域都护、戊己校尉,而耿恭被任命为戊己校尉,负责驻守金蒲城(今新疆奇台西北)。 尽管东汉的势力已经开始进入西域,但由于西域远离东汉的中心,又大多为沙漠荒漠之地,东汉朝廷不可能派遣重兵驻守西域,所以留在西域东汉将士只有数千人,这就给老冤家对手北匈奴提供了在西域搅局的机会。 公元75年二月,北匈奴左鹿蠡王率兵两万攻打后车师国(今新疆奇台县西北),耿恭派兵三百救援车师后国,但由于寡不敌众,全部战死。 左鹿蠡王乘机率兵杀死车师后国王安得,并率兵将耿恭驻守的金蒲城团团包围。 此时金蒲城的东汉守军数量,虽然史料没有明确记载,但估计不会超过1千人,而北匈奴的兵力在2万左右,以不到1千之兵力对抗2万匈奴大军,形势对耿恭十分不利。 但耿恭毫不畏惧,他亲自登上城楼,指挥作战。 耿恭先命手下将毒药涂在箭矢上,然后他对城下的北匈奴大军说道:“这是汉朝的神箭,中箭者必出怪事。” 随后,耿恭便命守军向进攻之中的北匈奴军队发射箭雨进攻,很多中箭的匈奴士兵发现伤口处血水沸涌,觉得十分奇怪。 而此天空开始狂风暴雨,北匈奴将士大为惊恐,真的以为汉军有神箭相助,开始军心大乱。 耿恭便乘机出城,主动发起攻击,北匈奴军队一片混乱,狼狈逃跑,第一次金蒲城之围遂解! 但耿恭知道,北匈奴是不会甘心就此失败的,他们随时都会重新攻打金蒲城,考虑到金蒲城缺乏水源,耿恭决定撤离金蒲城,将治所搬移到有溪流绕城的疏勒城,占据疏勒城,继续对抗北匈奴。 七月,北匈奴得知耿恭移兵疏勒后,便再度率兵攻打疏勒,但疏勒临深涧、倚险固守,比金蒲城更难攻打, 所以北匈奴军队干脆采用围城战术,而且十分歹毒的将溪流截断,切断了疏勒城的水源。 随后,匈奴便向耿恭开出了极其优厚的条件,要求耿恭向北匈奴投降,但遭到了耿恭的断然拒绝。 耿恭虽然不可能向北匈奴投降,但城中水源的切断,让城中守军的处境十分困难,耿恭只能发动将士在城中打井取水。 但大家在城中打了好多井,甚至下挖十五丈,仍然都没能看到水源,城中将士饥渴难耐,只能“榨马粪汁”来解渴! 面对看不到水源的枯井,耿恭只能向上天祈祷,结果奇迹终于出现了,一口枯井中开始涌现了泉水。 耿恭立即命士兵打水拿到城头,当着北匈奴将士的面,扬威示威,把北匈奴人气得半死,最后认为有神明保佑汉军,只能暂时撤军。 虽然两度击退北匈奴,但耿恭的处境并没有得到改善,因为很快他发现自己已是孤军奋战。 自己的上级领导西域都护陈睦被投靠北匈奴的焉耆和龟兹两国攻杀,驻守柳中城的关宠也被北匈奴杀死,整个西域只剩耿恭在疏勒城孤守,其他小国纷纷投靠北匈奴。 水源问题尽事解决了,但粮食问题却又出现了,很快疏勒城粮草耗尽。 车师后国的王后是汉族人,她经常冒着危险向耿恭提供粮食补给,但仍然不能解决疏勒城的粮草问题。 几个月后,疏勒城粮草紧缺,将士们甚至用生牛皮制成的铠甲与弓弩煮了充饥。 北匈奴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便再度对耿恭开出投降条件:“如果投降,单于就封你做白屋王,给你女子为妻。”。 耿恭假意接受投降,将北匈奴使者诱至城中,然后将使者杀死,在城头炙烤北匈奴使者尸体而食之。 北匈奴单于勃然大怒,立即率后再度攻打疏勒城,但在士气高涨的汉军面前,北匈奴攻城不利,再度无功而返。 尽管又一次打退了北匈奴的进攻,但耿恭和他手下的勇士们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位,但他一直在坚持,没有放弃,他在等待朝廷的援军。 当耿恭被北匈奴围攻时,由于汉明帝去世,朝廷忙着帮皇帝办丧事,短时期内没空去关注西域。 汉章帝继位后,关于是否要救援西域,朝中分为态度截然不同的两派,很多大臣建议放弃路途遥远的西域,但司徒鲍昱坚持发兵救援西域。 于是汉章帝派征西将军耿秉屯守酒泉,派酒泉太守秦彭、谒者王蒙、皇甫援征发张掖、酒泉、敦煌三郡以及鄯善部队,共七千多人,前往救援西域。 公元76年正月,秦彭等人率军在柳中集结,进攻车师,攻打交河城,斩杀三千八百人,俘虏三千余人,北匈奴军队惊慌而逃。 但疏勒城离柳中城还有一段距离,大家并不知道耿恭还在坚守疏勒,因此王蒙等人主张撤兵东返,但部下军吏范羌坚持要出兵救援疏勒。 出兵西域作战十分危险,而且又要面临北匈奴的军事威胁,大家都不想再深入西域,最后决定派2千人马给范羌,让他自己去救援疏勒。 范羌于是率领着2千人马,向北翻越积雪皑皑的天山山脉,历经千幸万苦,终于到达了疏勒城。 当耿恭听到城外的人马声时,以为北匈奴又来进攻,大为震惊,这时范羌对着城中高喊道:“我是范羌,朝廷派部队迎接校尉了!” 城中守军立即齐呼万岁,打开城门,迎接援军,众人互相拥抱,痛哭流涕! 此时疏勒城中耿恭的守军只剩下26人,如果不是范羌坚持派兵救援疏勒,耿恭和他的手下将士将永远长眠在疏勒城了! 但事情还不算完,北匈奴很快得知了汉军救援疏勒的消息,很快派兵攻打疏勒城,耿恭和范羌立即组织全军撤退。 这支军队边走边打,一路忍饥挨饿、饥寒交迫、向东行军,三月,大家终于走到了玉门关,这里已经是东汉朝廷的势力范围,大家终于回到家乡了! 耿恭的这支军队,从疏勒城出发时,还有26人,但一路之上一直有人死亡,最后走到玉门关时,只剩耿恭在内的十三人! 当玉门关的中郎将郑众看到衣衫褴褛,鞋履洞穿,面容憔悴,形销骨立的十三位勇士出现在他面前时,激动的热泪盈眶,立即安排为耿恭及其部下安排洗浴,更换衣帽。 郑众随后向朝廷上书道:“耿恭以微弱的兵力固守孤城,抵抗匈奴数万大军,经年累月,耗尽心力,凿山打井,煮食弓弩,先后杀伤敌人数以千计,忠勇俱全,没有使朝廷蒙羞,应当赐给他荣耀的官爵,以激励将帅!” 耿恭回到洛阳后,司徒鲍昱上奏称耿恭的节操超过当年的苏武,应当封爵受赏,于是任命耿恭为骑都尉。 耿恭和十三勇士孤守疏勒一年多,先后杀伤北匈奴数千人,一直牢牢控制着北匈奴进入西域的通道疏勒城,不辱朝廷使命,最后千幸万苦,成功回归祖国,其英勇事迹并不亚于希腊的斯巴达三百勇士! 这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古代战争电影题材,有惨烈悲壮的战争场面,有西域美丽的天山雪景,有千里奔袭的远征作战,有坚贞不屈的英雄豪杰,希望中国的导演们好好利用这个历史军事题材故事,争取拍出中国版的《斯巴达三百勇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