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析王羲之《丧乱贴》谋篇布局之精妙——章法篇

 福莲 2022-12-31 发布于云南

章法在书法当中尤为重要,欣赏者往往第一眼看到的是你的章法感觉,一般处理较好的会使欣赏者有兴趣继续品读下去,因此,章法是书法欣赏的第一窗口。

可以说《丧乱贴》的章法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范本,也能很好地提高我们欣赏书法的水平,本文将从初级认知和高级认知两个角度去理解《丧乱贴》的章法精妙。

然而,我的这一套分析仍然会遭到很多人的质疑,特别是在上期讲解结构篇的时候,不少人觉得小编是在胡言乱语,我非常理解这些质疑之言,因为自己曾经就和他们的想法一样,只是经历多了、看的多了,思想也就变了。真正喜欢研究书法的人,早晚都会醒悟过来。

看这篇文章仍然有一个思想前提:虽然王羲之书写《丧乱贴》没有想那么多,更不可能像我分析的这样复杂,但是,你不这样分析,自己的水平怎么去提高?你有更好的方法吗?你能确定王羲之平时练习书法的时候没有这样思考过?因此我的分析只为给大家提供一个参考,觉得有用,请点个关注,觉得无用,可以当没看过。

《丧乱贴》的整体感觉以现代人的欣赏角度看,其实并不跳跃,而呈现处中规中矩之感。

图片

在日本博物馆中,《丧乱贴》与《得示帖》、《二谢帖》共一纸。在章法上,《得示帖》、《二谢帖》与《丧乱贴》相比要跳跃的多,他们的大小对比、行草对比、粗细对比、疏密对比非常夸张。但这并不代表《丧乱贴》缺少变化,他的变化另有高妙之处。

初级认知(技法层面):

1、或行或草

想要让自己书法作品更富有变化,就可以行草结合,这种风格的书法我们称为“行草书”,甚至在里面夹杂一点楷书都是可以的,这种书体的变化是一种很好的技法。

2、粗细、疏密、大小的对比

图片

这些地方都是比较粗大之处。

3、字组多寡

图片

这些字很多是几个字连着一起写,而且一般是实连,即有明显的牵丝引带。有两个字的,有三个字的,并且参差不齐。

4、行气摆动

图片

《丧乱贴》的行气摆动虽不大,但还是存在的,基本写到行末时都会向右摆动,但是整体看上去,为什么《丧乱贴》的行气并没有摆动的感觉?因为有些小技巧。

首行并没有什么摆动。

从第二行的第一个字开始,行气出现摆动,后文所有字摆动都从这开始,而且大部分都是向右边摆动的。

图片

但是,你会发现后面的行距开始变得均匀,全篇仅有“先”字与“羲”之间的行距最大,其他行距基本一样,因此《丧乱贴》整体看起来并没有明显的行气摆动。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那就是将字形大小进行适当的调整。

图片

为了保证行距大致一样,图中“奈何”二字就被缩小了。

图片

“获”因为所留空间大,如果写小了就会和右边的“奈何”拉的很开,因此书写地比较大。

高级认知(情感、书写等因素):

以上分析的所有变化都是可以在我们创作当中运用的,然而,这种生搬硬套的方法应用到实际时,却会存在一个大问题,那就是缺乏自然书写性,你的书法作品当中会缺少自然的流畅性,很多细节处理会存在生硬的感觉。那些反对我这样分析的人其实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他们就是担心自己的作品没有自然书写性。可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想要快速提高自己的水平,就必须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但同时也要分析自己如何解决自然书写性的问题。

孙过庭《书谱》中有言:“遂令学者茫然,莫知领要,徒见成功之美,不悟所致之由”。可见我们在学习书法的时候需要多问几个为什么!知晓这些变化的原由。下面就来分析《丧乱贴》的“所致之由”。

我们逐行分析《丧乱贴》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首先,王羲之在写《丧乱贴》时候是得知了老家祖坟又被毁了,这种事情在古人眼中非常重要,因此,王羲之当时非常悲伤,首行之字,书写节奏缓慢,顿挫有力,偏于行楷,字形粗大,这与当时王羲之严肃震惊的心情表达是一致的,即书写节奏与情感表达一致。

图片

至于“离”字,则是全文最大最密的字,与王羲之悲伤的情感吻合。

“第四行”则是全篇最为出彩之处,“痛贯心肝,痛当奈何奈”中的两个痛字可以说是全文的眼,它既是书法的眼,也是情感的眼,这两个眼达到了高度一致。而且这两个“痛”字还有很大区别,第一个“痛”字与“贯”实连为一组字,第二个“痛”字与“当”虚连为一组字,并且书写节奏不同,前者节奏更快,后者更顿挫有力,另外,“痛”字与“肝”字之间的留白较多,可以缓解粗大字带来的空间挤压感,使字与字之间能够透气。因此,艺术境界极高。

图片

“何奈何奈”四字则是其悲痛之情的余音,表达了无可奈何之感,“虽即修复,未获奔驰,哀毒益”几个字的书写节奏又开始放缓,虽然坟墓经立即修复,但自己还是没有办法亲自过去拜祭先人,因此,在这一事实的陈述后,慢慢又开倾泻自己的无奈之情,所以“虽即修复,未获奔驰,哀毒益”相当于蓄力,为后文的快速书写节奏打下基础,“深,奈何奈何!临纸感哽,不知何言。羲之顿首顿首”的书写节奏明显加快,连笔增多,而这种快速的书写正是其无奈之情的表达,前面还能控制住自己的悲伤,后文直接如涌泉般倾泻而下,化作笔端的快速书写。直到最后的“顿首顿首”则完全是减省的符号化书写,已经不在乎字的正确性了,因为王羲之已经写不下去了,文字语言没有办法表达出自己的楚痛。

这是整体的节奏感,套用这种分析欣赏方法,你还可以更加细致的分析《丧乱贴》的节奏变化。 

因此《丧乱贴》是情、文、写的交响曲,它的所有技法表达与情感变化呈现出高度一致性,再加上书写的连贯性,因此整体自然流畅,极具书写性。有人说《丧乱贴》的艺术价值不比《兰亭序》低,这种说法也是有其一定的道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