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三百问》226. “有罪以免邪”的“罪”是罪恶吗?

 舞酒绿林 2023-01-01 发布于广西

226. “有罪以免邪”的“罪”是罪恶吗?

(第六十二章)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有罪以免邪”的“罪”是犯罪吗?先看古人的注解:

河上公章句:“'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日以求得?’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不日日远行求索,近得之于身。'有罪以免耶’,有罪谓遭乱世,暗君妄行刑诛,修道则可以解死,免于罪耶。'故为天下贵’,道德洞远,无不覆济,全身治国,恬然无为,故可为天下贵也。”

王弼注:“以求则得求,以免则得免,无所而不施,故为天下贵也。”看现代名人学者的解释:

余秋雨翻译:“自古以来人们对道如此重视,似乎有求就能获得,有罪也能减免。可见,道,总被天下推崇。”(余秋雨:《老子通释》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1年,第185页。)

南怀瑾说,古人为什么对“道”看得那么重、那么珍贵?不是说要求得就可以得,要免罪就可以免?而是道清净无为,没有偏私。(南怀瑾:《老子他说》续集 东方出版社,2010年,第256-258页。)

陈鼓应今译:“古时候重视道的原因是什么呢?岂不是说有求的就可以得到,有罪的就可以免除吗?所以被天下人所贵重。”(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 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297页。)今译不准确。“所以被天下人所贵重”,没有依据的回答,文理欠通顺。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古人之所以如此尊重这个“道”,是什么缘故呢?不要说有求必应,也不要说有求必得,但起码可以避免人的过失吧? 所以,“道”是天下最尊贵的啊!

“不曰求以得”有不同的版本。这个“曰”,应读yuē,在这里是说话的意思,不是日子的“日”。

“有罪以免邪?”有罪能赦免吗?应该不是这个意思。道应该是避免犯罪,而不是赦免罪恶。罪,本义是作恶或犯法的行为,但还有过失、错误的意思。《孟子·公孙丑下》王曰:“此则寡人之罪也。”《史记》:“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这里的“罪”都是过失的意思,如罪过、得罪、功罪等。

“有罪以免邪”直译就是“有过失可以避免呀”。有罪赦免就是包庇犯罪,依法治国不允许,以德治国更不允许。道治天下就没有人犯罪,这才是最重要的。

邪,读yé,疑问词,古同“耶”,不读xié。

本章的现实意义是讲道的作用,体现的是为人之道,与人为善,亲人亲自己。对待犯错误的人,要耐心教育不要抛弃,以绝后患。道的尊贵就在这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