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浣溪沙·电吹风 | 每日好诗

 帅帅m1guxnxn4d 2023-01-02 发布于山西

图片


浣溪沙·电吹风

红泥小炉

图片 
不与时人论短长,惯于耳鬓诉炎凉。看舒看卷度流光。 
已著青丝飘又少,更吹白雪簇还扬。向无人处叹斜阳。

图片


电吹风,司空见惯之物,用来无甚出奇。又现代名物,古典未见,咏来空无依傍,能别开生面,其难一也。宋人张炎《词源》云:“诗难于咏物,词为尤难。”盖诗词分野,诸端异趣,诗于铺陈、议论见长,而词以抒情、寄托为妙。凡咏物多以赋笔而致比兴,故世人所称道之咏物词,多为慢词,若东坡《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清真《兰陵王·柳》、白石《暗香·旧时月色》诸调。作者能以《浣溪沙》一类小词咏物,更见其难。

此作上片以电吹风所用场景入题,因物比人。言使用者发无长短,尽皆吹之,若世间长短,不相计较;风过耳鬓,冷暖可知,而世间冷暖,亦轻轻诉诸。首二句写电吹风之特点,即词作者之襟抱,亦人世间之理趣。下句为上片作结,电吹风既能干发,又有造型之用,故可“看舒看卷”,发之舒卷,若云之舒卷,电吹风日日如此,流光抛掷,漫随而已。电吹风如是,作者亦如是,上二句即有着落。过片近乎赋,描摹使用电吹风之细节,首句写风著青丝,飘飞渐少,次句对以“白雪”,似用“朝如青丝暮成雪”典,青丝渐白,随风聚散。对仗工稳,描摹细致。又“已著”“更吹”,用虚词而有递进之感,下片故不板滞。人乃使用电吹风之主体,末句却反其意而道,写无人之境。上片末句作“流光”,此处作“斜阳”,流光渐度,如白日渐落,已近斜阳,青丝如雪,不堪再吹,故于无人处叹之。

张炎论及咏物词之难又云:“体认稍真,则拘而不畅;模写差远,则晦而不明。”王渔洋《带经堂诗话》亦云:“咏物之作,须如禅家所谓不粘不脱,不即不离,乃为上乘。”凡咏物词着物太近,易死于句下,枯燥无味;着物太远,又不知所云,晦暗难通。远近之道,宜取其中,正如王渔洋所言,需“不即不离”“若即若离”,近取物之特点,远出我之精神。又况周颐《蕙风词话》云:“以性灵语咏物,以沉著之笔达出,斯为无上上乘。”词于不即不离之间,联系物我,需兼“性灵”与“沉著之笔”,有“性灵”方能不即,有“沉著之笔”始可不离。

以上《浣溪沙·电吹风》,深得个中三昧,不即不离,物象世情妙合无垠,读之如见其物,如怀其情。小词咏物亦有举轻若重之感,可见作者功力。此作不足之处在于章法,过片与上片结构相似,略显重复。

特邀点评:马骁

  诗人简介

刘净微,笔名红泥小炉。河北省保定市中小学教育工作者。诗词爱好者,中华诗词学会、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半亩塘诗社、子曰诗社等社员。诗词作品散见于《中华诗词》《燕赵诗词》《中华辞赋》《诗刊》及市级刊物。在诸多赛事中偶获小奖,在中国作协《诗刊》社、中国诗歌网等主办的“让诗酒温暖每个人”全球诗歌征文大赛中获银奖。

  专家简介

马骁,1993年生,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现就职于中华诗词研究院。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唐宋方向毕业。发表论文有:《略论杜诗中的“伏枕”一词》《杜甫〈咏怀古迹〉中古迹的诗意形象》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