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冠肺炎影像诊断系列】新冠肺炎进展期CT征象分析

 新用户52304g78 2023-01-03 发布于河南

 进展期CT征象分析

[病例31-病例58,本期介绍病例34-病例36]

病例34

 01


临床资料

患者男,39岁,咳嗽、咳痰伴发热5天,最高体温 38℃。于10天前从武汉回九江。血常规:白细胞计数 6.59×10^9/L,淋巴细胞计数:0.96×10^9/L。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02


影像资料

Image

 03


影像所见

双肺多发斑片状磨玻璃影,边界部分清楚,以胸膜下分布为主。可见增粗血管影、细网格征及空气支气管征。

 04


病例分析

  1. 分布:胸膜下分布为主,胸膜平行征。

  2. 密度:磨玻璃影,部分边缘不清,密度较均匀,伴随细网格征。

  3. 数目及形状:双肺多发,大小不等斑片状,部分有融合趋势。

  4. 支气管及血管: 病灶内见空气支气管征、增粗血管影。

  5. 阴性征象:未见胸腔积液,双肺病灶未见树芽征、空洞征、晕征及反晕征。

  6. 综合分析:患者发热,病程短,实验室指标不符合普通细菌性肺炎。影像上双肺多发片状磨玻璃影,以胸膜下分布为主,伴随细网格征,空气支气管征明显, 符合病毒性肺炎影像学改变。病灶密度低,无实变,部分边界模糊,结合临床及流 行病学史,符合新冠肺炎进展期影像学表现。

      【病例来源】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影像中心於雄提供

病例35

 01


临床资料

患者女,68岁,因 “头痛、头晕伴咳嗽、发热3天”入院,有疫区生活史。

常规:白细胞计数 3.56×10^9/L,淋巴细胞百分比 10.2%。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02


影像资料

Image

Image

 03


影像所见

双肺多发斑片状、结节状磨玻璃影,边界部分清楚、部分模糊,可见增粗血管 影、细网格征、胸膜平行征;病变以外带胸膜下分布多见,部分呈小叶核心区域分布;双肺下叶有少许边缘平直实变影及条索影。

04


病例分析

  1. 分布:胸膜下分布为主,部分小叶核心区域分布。

  2. 密度:磨玻璃影为主,局部融合呈大片状,内见细网格征,少许实变影及条 索影。

  3. 数目及形状:多发,结节状、斑片状、带状

  4. 支气管及血管:与支气管分布无关,未见支气管壁增厚及堵塞,病灶内见增 粗血管影。

  5. 阴性征象:未见树芽征、胸腔积液、晕征及反晕征。

  6. 综合分析:患者急性起病,发热,白细胞计数不高,淋巴细胞偏低,影像上多发 病灶分布于胸膜下及小叶核心区域,磨玻璃密度影为主,典型的细网格征及胸膜平行 征,均符合病毒性肺炎。结合临床及流行病学史,符合新冠肺炎典型表现。本例病 变有次级肺小叶分布融合成片,并有实变影及纤维条索影,以胸膜下分布为主,有新冠肺炎修复期表现,总体符合新冠肺炎进展期影像学表现,预判向好转方向发展。

       【病例来源】 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华润武钢总医院王潇提供


病例36

 01


临床资料

患者男,67岁。因 “咳嗽、咳痰、发热10天”入院,有疫区生活史。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及淋巴细胞百分比均正常。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02


影像资料

Image

Image

 03


影像所见

双肺多发斑片状磨玻璃影及少许实变影,以胸膜下及小叶核心区域分布为主,有 融合趋势,长轴与胸膜平行;边界部分清楚、部分模糊,磨玻璃病灶内可见细网格征、 血管增粗征;实变区病灶边界清楚,呈平直、收缩表现,并于双肺下叶见条索影。

 04


病例分析

  1. 分布:胸膜下、小叶核心区域分布。

  2. 密度:磨玻璃影和实变影。

  3. 数目及形状:多发,结节状及斑片状。

  4. 支气管及血管:与支气管分布无关,未见支气管壁增厚及堵塞,见增粗血管影。

  5. 阴性征象:未见树芽征、胸腔积液、空洞征、晕征及反晕征。

  6. 综合分析:胸膜下及小叶核心区域分布的磨玻璃影,长轴与胸膜平行,病灶 内有细网格征,提示病灶间质分布为主,结合临床及流行病学史,符合新冠肺炎典型表现。本例病灶实变区有平直、收缩改变,双肺下叶出现纤维条索影,符合新冠肺炎进展期影像学表现。

       【病例来源】湖北省武汉市华润武钢总医院秦艳磊提供

Image

参考文献:《新冠肺炎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编辑孔  儿

审核:徐  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