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归真第五十二讲:阴阳离合论

 归真医学 2023-01-03 发布于新疆

@所有人 今天我们继续讲课。


今天是2023年的第一课,跟大家讲一下黄帝内经,讲《素问》的《阴阳离合论》篇。


我先教大家读内经的方法。


读内经呢,有几个方法。一个是要细读,就是每个字每个字的要认真读,不能像读现代的书一样,一眼看过。因为古今的行文习惯是不同的,古文比较精炼,每个字的含义都不同。比如上古天真论,就要明白上古是什么意思,天真又是什么意思。第二个呢,就是要比较来读,在各个篇章中出现的概念,要相互比较,对比着来看,因为每个篇章论述的主旨不同,在一个篇章论述的比较简略的,在其它篇章会论述的比较详细。第三个呢,就是不要死读,在读的过程中,有不懂的,就先略过去,有个印象就行了,在读其它内容时,或许就会突然理解之前没懂的内容了。不能说哪个地方读不懂了,就非要死读、死背,一直去想,这样反而容易想错,陷入思维的误区。

好,我们开始讲《阴阳离合论》。


为什么要讲《阴阳离合论》呢,因为我们之前讲义里讲了“太阳为关”,而很多人读的是“太阳为开”,这个最近问的人比较多,所以就先跟大家解释一下这个问题。同时这一篇呢,也是内经中比较难读的一篇,很多人读的不是太懂,所以就先带大家读一下,也让大家了解读内经的方法。


我们来看内经的原文。


黄帝问曰:余闻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大小月三百六十日成一岁,人亦应之。今三阴三阳,不应阴阳,其故何也?


黄帝先说了天地日月的阴阳,日月往来,寒暑相移,天地四时阴阳变化,而人应该也与天地四时相应,但是天地四时变化是少阴、太阴、少阳、太阳,这样一分为二,二分为四,但在人体呢,却是分为三阴三阳,与天地四时变化不相应,这是为什么呢?


这句话其实问的是三阴三阳的由来,也就是说,按照正常的分法,阴阳应该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易中的阴阳也是这么分的,为什么我们医学中却出现了三阴三阳的分法,而在其它地方都没有这种分法,这是为什么呢?


岐伯对曰: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岐伯说了,阴阳呢,是分析事物的一种方法,阴阳是可以分之再分的,具体怎么分要根据事物的具体情况来确定,而不管怎么分,其道理是一样的。


天覆地载,万物方生。未出地者,命曰阴处,名曰阴中之阴;则出地者,命曰阴中之阳。阳予之正,阴为之主。故生因春,长因夏,收因秋,藏因冬,失常则天地四塞。阴阳之变,其在人者,亦数之可数。


岐伯又接着讲,还是拿天地来举例子,天覆地载,天在上,覆于下,地在下,承载万物,万物处天地之中而依附于地。因为万物都依附于地,所以以阴为主,未出地者,也就是在地下的部分,则称作阴中之阴,出于地上的部分,则称作阴中之阳。


阳予之正,阴为之主。是说万物都依地而存,而受天气的影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生于地,命悬于天。就像一粒种子,一棵树,它首先要扎根在地上,有土地才能生长万物,然后万物生长的情况如何呢,就要看天气的情况。这叫阴为之主,阳予之正。


后面岐伯又总结了一下,也就是天气对万物生长的影响。故生因春,长因夏,收因秋,藏因冬。也就是阳予之正的具体过程。


阴阳之变,其在人者,亦数之可数。接下来就开始引申到人体了,说人体的阴阳也是这样子的,人体也是一个小的天地。


那人体具体的阴阳是什么样子的呢?


黄帝接着问了。帝曰:愿闻三阴三阳之离合也。


然后岐伯开始作答。


岐伯曰: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后曰太冲。太冲之地,名曰少阴,少阴之上,名曰太阳。太阳根起于至阴,结于命门,名曰阴中之阳。中身而上名曰广明。广明之下名曰太阴,太阴之前,名曰阳明。阳明根起于厉兑,名曰阴中之阳。厥阴之表,名曰少阳。少阳根起于窍阴,名曰阴中之少阳。


这一段就不太好理解,很多人也都没有读的太懂。


这是把人体比做天地,以天地阴阳来类比人体阴阳,人体中也有天和地。


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后曰太冲。


也就是一个人面朝南站着,这样人体的前半部分呢,也就是朝着太阳的那一部分,称为广明。广明,就是广大、光明的意思。而后面的部分呢,称为太冲。冲,就是老子讲的谷的意思,引申为虚的意思。比如毛主席的故里,有个地方叫韶山冲,也就是在山谷中的一片空地。人面朝太阳,背后是接受不到阳光的,所以称为太冲。


也就是把人体分为前后两半,前面这部分称为广明,后面的部分,称为太冲。


太冲之地,名曰少阴,少阴之上,名曰太阳。


这是什么意思呢?这首先说的是人体的后半部分,也就是太冲的部分。太冲之地,这个地,就是类比天地的地,也就是在太冲这部分,在地的位置,称为少阴。而在少阴之上呢,这里的上,指的就是从地的位置往上走,对人体来说,其实也就是往外走,也就是出于地的部分,这部分称为太阳。


举例来说,比如人体的后半部分,在里面的,也就是人体背部深入到里面的部分,比如脊柱脊椎所在的地方,称为太冲之地,这个部分,称为少阴。而在少阴之上,也就是少阴往外走,到背部皮肤的位置呢,这部分称为太阳。


太阳名曰阴中之阳。跟万物已出地者名曰阴中之阳是一个道理。


这是太冲的部分,然后看广明的部分。


中身而上名曰广明,广明之下名曰太阴,太阴之前,名曰阳明。阳明根起于厉兑,名曰阴中之阳。


广明的部分跟太冲的部分一样。中身而上名曰广明,这是又先点明了一下广明的位置,也就是人体分为前后两半,中身而上,也就是从中间在前面的部分,称为广明。上,还是前的意思。广明之下,名曰太阴,也就是在广明这一部分,在下面,也就是在里面的部分,称为太阴。太阴之前,名曰阳明,也就是从太阴的地方往外走,往体表走,在太阴外面的地方,称为阳明。


阳明与太阴的相对位置与太阳与少阴的相对位置是一样的,阴在内,阳在外。一个是讲的广明的部分,一个是讲的太冲的部分。阳明与太阳一样,也是已出地者,也称为阴中之阳。


然后呢,是厥阴与少阳,道理还是一样的。


厥阴之表,名曰少阳。少阳根起于窍阴,名曰阴中之少阳。


这里没有说厥阴的位置,而是放在后面讲三阴的时候说的。厥阴是在身侧,身侧在里面的部分,称为厥阴,而在厥阴的外面,则称为少阳。


这其实说的就是三阴三阳在人体的划分,阴在内而阳在外,在里面一层,前为太阴,侧为厥阴,后为少阴,在外面一层,前为阳明,侧为少阳,后为太阳。也就是把人体看做是一个天地,把人体划分成六个不同的层面。


前面讲的是三阳,然后开始讲三阴。


帝曰:愿闻三阴?岐伯曰:外者为阳,内者为阴,然则中为阴。其冲在下,名曰太阴,太阴根起于隐白,名曰阴中之阴。太阴之后,名曰少阴,少阴根起于涌泉,名曰阴中之少阴。少阴之前,名曰厥阴,厥阴根起于大敦,阴之绝阳,名曰阴之绝阴。


黄帝说,那三阴的情况是什么样的呢?


岐伯说了,人体外面一层是阳,里面一层是阴,阴在内而阳在外。然则中为阴,也就是最靠近身体中心的才称为阴,太阴相对于少阴来说,其冲在下,在下也就是在里的意思,人体腹为阴,背为阳,太阴在腹,处在人体更里层,所以称为太阴,太阴后面呢,就是少阴,而少阴前面呢,就是厥阴的位置。


这就是三阴三阳在人体位置的划分。


之后呢,又总结了一句。阴阳冲冲,积传为一周,气里形表而为相成也。


也就是阴阳之间相互流动,在身体内部流传一周,气在里而形在表,阴阳运行有序,这样相辅相成。


这就是阴阳离合论的内容。其中阴阳流转的过程,也就是关阖枢的内容我们没有讲,我们留待下节课再讲。大家先把三阴三阳的划分理解清楚。


好了,今天就讲这么多。


答疑


江河湖海:老师,请问厥阴不是在身侧吗?为什么又会跑到少阴的前面去了?


归真老师:身侧相对于背后不是在前吗?


江河湖海:身侧相对于背后为前,明白了,谢谢老师!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冲,就是老子讲的谷的意思,引申为虚。”请问太冲和另一个词太虚,应该不是同一个意思吧?


归真老师:有太虚,还有太空呢,难道要把所有的词都理解成同一个意思吗?


小凡:老师好,在人体最里面的,就是口-胃-肛门,这不是叫阳明吗?可按照这节课里,最里面的应该为阴,这里不太明白。


归真老师:三阴三阳在不同的地方是有不同的含义,不能强行统一,有伤寒的三阴三阳,有经络的三阴三阳,有六脏的三阴三阳,还有六气的三阴三阳。就像太冲,有太冲脉,还有太冲穴位,还有今天讲的太冲部位,名字之间是有关联,但是其具体含义是不同的。就像我们说的师傅,教人学问的可以叫师傅,司机也可以叫师傅。


花儿朵朵:然则中为阴?老师中不是两者之间吗?


归真老师:中为阴是以人体为本,以观察所在的位置为阴,不是说两者之间就是阴。


贵州-遵义-文源笙:老师,既然阴阳有内外关系,是否可以理解为在扎针的时候,三阳用针要浅,三阴用针要深;三阳在不同的位置,都算浅;三阴是从里自外,三阴中,太阴最里、少阴次之、厥阴最外,是否意味着太阴下针要最深?


归真老师:刺有五刺、九刺、十二刺,深浅随所用而定。


小白不败:老师,打印版和公众号上内容一样不?


归真老师:有稍许区别,打印版是整理后的,更精简一些,修改了一些错别字。

声明:文章内容归“归真医学”所有,严禁私自翻制音频、视频等内容,严禁用于商业用途,转载需经过授权。文章内容只为普及医学知识,不构成任何医疗建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