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进身边的沈阳历史】他是“万岁军”的大后方保卫者,在反细菌战中牺牲

 冬不拉拉 2023-01-03 发布于安徽

英烈简历:丁庆枝,江苏省铜山人,1924年生,生前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留守处保卫科副科长。1939年入伍,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12月因病牺牲。

入葬情况:1953年3月30日,丁庆枝入葬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墓地番号西区三排七号。

【走进身边的沈阳历史】他是“万岁军”的大后方保卫者,在反细菌战中牺牲

志愿军第38军从铁岭出发,奔赴抗美援朝战场。出国作战前,第38军在铁岭成立了留守处,留守处不仅负责安置志愿军的家属和子女教育工作,也负责安置回国疗伤的战士和干部,还负责兵员补充的集结输送等,任务繁多。

丁庆枝任第38军留守处保卫科副科长,虽然没有走上前线杀敌,却为保卫第38军大后方的安全作出贡献。第38军在第二次战役中打出了“万岁军”的美名,这里面也有他的一份功劳。

荣获“勇敢”奖章

丁庆枝15岁参加了八路军,他年龄虽小,但好胜心强,打起仗来,别人都不敢相信他是个十多岁的孩子。他随部队在山东抗日,由于作战勇敢、不怕吃苦,不久就当上了班长。他喜欢学习,文化水平提高很快,领导看他勤奋努力,就送他去教导队学习军事和文化,回来后他先后担任团青年干事、连指导员、营教导员等职。

抗战胜利后,丁庆枝随部队挺进东北,山东军区第1、2师与东北军起义的第111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1947年改称东北野战军第1纵队。在东北解放战争中,1纵以三下江南、四战四平名扬天下。东北军区对1纵的评价是:“第1纵队(第38军前身部队)在东北解放战争重大战役中都担任主力,是东北各纵队中人数最多、装备最好、战斗力最强的部队。”

丁庆枝随第38军一路南下,从东北一直打到广西,以摧枯拉朽之势打败了国民党数十万大军,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赫赫战功。丁庆枝曾荣获“勇敢”奖章,当时只有立大功的指战员才能得到这样的殊荣。

1950年2月初,第38军主力奉命北移至河南信阳一带休整,当地人民对凯旋的子弟兵表现出极大热情,主动让房、筹粮,提供生活便利,部队迅速投入到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和当地的生产当中。这个时期,丁庆枝与一位贤惠的女军人结婚,婚后两人感情非常好。可是结婚不到半年,丁庆枝所在的第38军就接到集结北上开赴东北边防的命令。

【走进身边的沈阳历史】他是“万岁军”的大后方保卫者,在反细菌战中牺牲

这是志愿军第38军铁岭留守处幼儿园的三位小朋友(左起:刘会民、王卫祖、王东满)穿上儿童飞行服的照片。看到美国飞机的狂轰滥炸,他们立志长大了要当飞行员。

反细菌战中牺牲

1950年8月上旬,第38军从河南信阳到达辽宁铁岭、开原一带集结整训。10月19日,第38军赴朝参战,并在铁岭成立留守处,丁庆枝任志愿军第38军铁岭留守处保卫科副科长,负责后方保卫工作。他恪守职责,全力做好物资器材的集结警戒、前运弹药物资的准备、伤病员的临时安置和转运、家属的组织和思想稳定等工作,尤其是严防敌特分子的骚扰破坏活动,确保了后方的安全。

在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北汉江保卫战中,志愿军第38军和第50军两军指战员依托临时构筑的简陋工事,与敌人殊死搏斗,以重大牺牲保证了志愿军主力部队的休整、集结和物资弹药补充以及我军后续兵团的开进。第38军在此战役中,战斗员所剩不到5000人,急需兵员补充。丁庆枝参与到留守处兵员补充的组织工作中。

留守处的营区里还生活着这样一群孩子,他们都是新中国诞生前后出生的学龄前儿童,这些“留守儿童”是志愿军的骨肉后代,父辈们一口炒面一口雪在朝鲜战场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打仗,军娃们生活在大后方,丁庆枝和战友们对这些孩子格外呵护,尽力给他们创造一个安全的成长环境。

1952年2月19日,留守处驻地先后发现细菌蛋壳和成片带有细菌的昆虫,经化验,昆虫身上带有鼠疫、伤寒、痢疾和霍乱等病菌。在搜集材料过程中,丁庆枝不幸被细菌感染。由于当时铁岭医疗条件有限,他的病情越来越重,组织上准备送他去沈阳治病,被他拒绝了。他说:“我们的战友还在前线杀敌,后方人手这么紧张,我能扛过去。”他依然兢兢业业地做好工作,带领大家采取火烧传染源、开展大扫除等方式实施消毒,最大限度地减少细菌对留守处官兵和驻地群众的危害。12月,丁庆枝病情加重,经治疗无效不幸逝世。

革命证明书祭烈士

丁庆枝入伍后,只和家里联系过一次,那是部队南下途经徐州时,他往家里写过一封信。信上说,他将在杨口下车停留个把钟头,但他们那里有一个杨楼,有一个黄口,而没有杨口这个地方。接到他的信后,全家人都很高兴。因为当时的杨楼有一个火车站,家人猜他应该在杨楼下车,于是便派哥哥丁庆昌去杨楼和他见面,还带去了一些家乡的土特产。可是哥哥跑到杨楼等了一天,也没有见到弟弟,这成了全家人心中的遗憾。

抗美援朝期间,丁庆枝虽留在国内,但大量的军务让他无暇与家人联系。家人再次获得丁庆枝的消息,已是一张病故革命军人证明书。丁庆枝的侄子丁孝云说,这张革命军人证明书成了丁庆枝养母唯一的精神支柱。证书被保存在一个约20厘米长的正方形木框内,那一张泛黄的证明书上面,有一张已经模糊的2寸黑白照片,但证明书上的字迹很清晰:丁庆枝同志于1939年参加革命,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留守处任保卫科副科长。

很多年里,丁庆枝家人都把烈士的照片挂在墙上,逢年过节都祭拜。丁庆枝有兄弟三人,他排老二,由于叔叔没有子嗣,他过继给了叔叔家,养父母非常疼爱他。丁庆枝的养父母过世后,这个证明书交给了丁孝云保管。丁孝云一直以为丁庆枝牺牲在朝鲜,直到2010年3月,《沈阳日报》寻亲小组找到烈士亲人,他们才得知烈士安葬在沈阳。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周贤忠/文 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供图

编辑:王沛霆

责任编辑:张红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