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毛题

 新用户65120Joi 2023-01-03 发布于山西
看上去吓人的题不一定真的吓人。今天这20分的题就是这种题。

如图所示,左端固定有挡板的长木板(总质量为M=2kg)锁定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劲度系数为k=375N/m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在挡板上,另一端与质量为m2=1kg的小物块B相接触(不连接),弹簧处于原长状态,质量为m1=990g的小物块A静止在长木板的右端。现有一颗质量为mo=10g的子弹,以大小为vo=500m/s的水平向左的速度射入小物块A中(没有飞出),子弹射入A的时间极短,子弹射入后,小物块A沿长木板表面向左运动并与B 发生弹性碰撞(碰撞时间极短)。已知开始时小物块A、B之间的距离为s=1. 8m,两物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 25,弹簧的弹性势能表达式为(x为弹簧的形变量),小物块A、B均可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1)求小物块A、B碰撞前瞬间A的速度大小;
(2)求小物块A与B碰撞后,小物块B向左运动的过程中,弹簧弹性势能的最大值;
(3)如果A、B两物块在发生第二次碰撞时迅速结合为一体,同时长木板的锁定被解除,请通过计算判断A、B结合体能否从长木板上滑落?若最终滑落,求滑落时长木板和A、B结合体的速度;若不能滑落,求最终A、B结合体到长木板右端的距离。

    
这题看上去相当滴吓人,板块、弹簧,能量、动量。这物体模型,这考查的知识点。没一个省油的,还有就是文字多,分值大。能拿出来吓人的都拿出来了。

这种题目我倒觉得就是考熟练度了,若在平时复习中把板块、弹簧这种物体模型,能量、动量这种理论模型的常规套路弄清楚了,把题逐字读仔细了,也不会有太大的困难的,唯一的困难可能就是时间,可时间的困难实际上是熟练度。

看题:
(1)属于送分项目,高考也差不多如此,三问的压轴题,第一问还是想让大部分同学得分了,防零蛋举措平时练习就得跟上。

两个物体,两个过程,子弹打物块A,动量守恒;子弹和A这个整体向左运动去碰撞B,运用熟悉的动能定理就行。动量守恒一个方程;动能定理一个方程,两方程求解得结果。

(2)问,A和子弹这个小系统和B先碰撞,这个碰撞过程熟悉了就简单,不熟悉就止步了。双守恒碰撞过程,机械能守恒、动量守恒。省时的关键措施是把这类双守恒碰撞的结论要在平时的复习中通过没记住就推导的硬扛方式记下来,记准确,可以节省好多计算的时间。A、B碰撞结束后,B开始压缩弹簧,这个弹簧问题实际比较简单,把给定的弹性势能表达式用对就没什么问题了。B和A碰撞后,B的动能转化为内能和弹簧的弹性势能。弹簧的弹性势能和转化的内能都与弹簧的形变量有关。能量转化和守恒的方程比动能定理更好一点。

(3)问使学生犯怵的板块直到第三问才开始登台了,这命题者的内心需要有多大的善意啊!

长木板固定,直到B压缩弹簧到最短后反向运动第二次和A相遇才真正变为了一个板块问题。

第(2)问要是A、B第一次相碰的时候的结论搞得清清楚楚,交换速度。就可以求得B向右运动与A再次相碰时的速度,这回时完全非弹性碰撞,机械能损失的最多。接下来AB整体和长木板相互作用,AB向右减速速,长木板向右加速,共速时相对静止。看看从长木板开始运动到共速这个过程,AB和长木板的相对位移大小为多少,和题目中所告的s比较一下,滑不滑落及到最右端的距离都就可以求解了。

总感觉这个题是通过大量文字来吓人了,一看文字多,肯定难,有了这种意识潜意识,这种题就只能在考后后悔了,准备拿下这个压轴题的,平时就应该养成一种考前浏览试卷的习惯,把大分值的题目,尤其是这种20分的题目,先初步估摸一下难度,心里有点底,做与不做,该做到什么程度,应早做决断。一般人,紧张时候的决断都是武断,有时候比不决断还要糟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