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Y8M | 给孩子我不曾拥有的东西

 书鱼知小 2023-01-04 发布于北京
疫情最严重各地都很混乱时,我早已囤了药和粮食,但那几天依旧心神不宁,无法专注下来做任何事。有一个问题始终压在我的心头:让孩子出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是作孽吗?
孩子两岁八个月了,疫情差不多也持续了这么久。
2020年元旦,我挺着大肚子从北京西站回老家的时候,车站没有人戴口罩,病毒已经初露苗头,但还没被发现。孩子出生时,产妇在病房里也得戴着口罩,即使疼痛让你顾不上体面,护士还是会不时进门提醒“口罩戴好啊”。孩子出生后的48小时里,见到的每一个人医生、护士、父母都有口罩,当时我开玩笑,他的第一印象会不会觉得这个星球上,口罩是生命的一部分,就像是眼睛鼻子是人的一部分一样。
孩子大多时候都比较听话,很小的时候,去公共场所,只要你交代好戴好口罩,就不会乱抓。只是像很多小孩子一样,戴着口罩张着嘴,口水常把口罩浸湿,需要经常更换,稍微用得久点脸上就会过敏泛红。
今年我住的小区经受了5、6次封控,孩子性情一直比较稳,像他爸爸,隔离在家时,即使在屋里待上一周也总有办法找到娱乐方式,很少主动说要出去玩。有天封控在家,早上起床后,我只是感慨了天气真好,他便接了话“外面有疫情,我们不能出去。”一个两岁多的孩子,即使是家人的教育使然,这种的回答也显得可怕。在他的心目中,疫情是什么东西,为什么它可以导致我们无法出去,如果真的出去会发生什么,孩子可能没有想过,也想不出来。作为家长如何向他解释呢,无法解释。我只能庆幸,孩子三岁之前没什么记忆,等他有记忆时,愿一切都已经过去。

疫情的缘故,在家陪孩子的时间多了一些,但同时也越来越意识到,我做不到“理想”中的母亲形象,应该说是“幻想”中的母亲,因为那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我会有很多的不耐烦,比如刷牙时总咬牙刷,比如总是摸我正在用的耳机。即使我知道很多育儿理论,我知道什么是更好的方式,有时候还是会忍不住。心里清楚这是正常的,我不是神,我有情绪有血有肉,但当我失去耐心,大声说话或是威胁他“你再不…我就…”时,一般这种时刻一两个月会发生一次,依旧会觉得自己很不舒服。
孩子是有韧性的,我和他的关系足够牢固,偶尔的发火不会动摇他对我的爱。当我对他发火时,只要告诉他,即使妈妈现在在生气依旧是爱你的,他就会马上平静下来。我的不舒服不是因为我导致他不舒服,而是来自于我小时候不愉快的经历,好像我获得的爱是有条件的,只有当我xx时,我才值得被爱。当我成为母亲,这个场景偶尔会复现,比起它带给孩子的伤害,感受的复苏给我带来的伤害更大。
也许这就是养育的隐形好处,抚养孩子的过程,会不断地激活你是孩子时不愉快的经验,无论你愿不愿意,此刻的愤怒都会把你带到过去。咨询师培训的经验让我学会去思考此刻发生的事情是由过去的什么造成的,以及如何梳理这些情绪,把这些爆发的时刻当做机会让自己重新成长。以今天吵了孩子这件事为例,我会总结为什么我总在一种模式下发火(孩子吃饭),这里面有我的担忧(我认为吃饭代表孩子的自理能力),还有我对他人的不满(对家人不同育儿方式的反抗),还有我过去的创伤(我小时候缺少被关心)。以及我以后可以如何做来减少这种怒火的出现(如先关照幼年的自己,和家人沟通说清楚,分析自己的担忧是否真的会发生)。每次发火后有这样的复盘,我会越来越了解自己,孩子也会更清楚我的底线在哪里。当然,在理智地做完所有这些事后,并不代表着以后就不会有新的失控时刻,只是在下一次怒火复现时,自己会不那么难受。
当我切换母亲这个身份时,我总是是自己打很高的分,不是因为我陪孩子时间长,而是,我确信我把自己有的没有的东西,都给他了,我尽力了。当我是孩子时,我希望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同时希望拥有自由,可惜这些都是匮乏的。现在我做了母亲,我相信在孩子身上,这两样是充足的。
这种弥补办法,不仅给了孩子安全感,也改变了我,我觉得很踏实。我会恣意表达我对他的爱意,他永远知道我会在他身边,无论他做什么。在我生气时,我会告诉他,虽然妈妈现在在生你的气,但是我还是爱你的,只是心情不太好。我也不会跟他说,你听话/好好吃饭/赶紧睡觉我才爱你。在他还不会说话时,我就给他换尿不湿时会告诉他我要做什么。包括刷牙,会给他两种牙膏选择。绘本、玩具、衣服都是他自己挑的。我一直秉承一个原则,只要做的事情不伤害自己、不打扰别人,他就可以做。大一点他会意识到社会上大部分人是什么样的,他可以跟别人一样也可以不一样。所以他在某些方面和我很像,看起来平和,实际上很坚定,很清楚自己的喜好和想法,尽管他的偏好在大人看起来有点好笑,比如他说不喜欢刺猬和大灰狼,因为它们是黑色的不好看。
无条件的接纳并不意味着不设限,不设限是溺爱,也会给孩子带来没有边界的不安全感。自由和规则是不冲突的,两岁半我开始认真地教他规则。这里我有一个心得,大人有时候用的语言其实是抽象的。比如你说坐火车要听话,孩子是不太能理解的。我会在出门前一段时间,就跟孩子说,在火车上你可以吃东西、睡觉、玩玩具、看风景,不可以跑打闹、大声哭、踢别人凳子。很多父母觉得孩子不听话,是因为孩子不理解大人说的话,把事情说得具体一些,变成可执行的指令,孩子才能理解。这是家长需要的再编辑的能力,也是一种换位思考能力。
我也会通过一些游戏来教他规则,比如我和配偶有时候会下棋、玩桌游,我们会借这个机会告诉他规则是什么,他可以在游戏中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理解规则有助于他在社会中更好地生存,而且知道规则后其实是更容易获得自由的,因为知道边界在哪里。
我擅长学习教育的方法并实践,但是也有一些遗憾,比如我和配偶都不擅长社交,没能给孩子创造太多的社交机会。我的理想状况,两岁多的孩子应该有几个固定的玩伴,他的玩伴的父母我都认识,但实际上很少,因为我不太会跟其他家长打交道。偶尔我会担忧这个事情,但大部分时间都能自洽。我以自己的经历得出经验,交朋友真诚就够了。

这半年多孩子的语言能力爆发,刚会说话的孩子很有意思,童言无忌嘛。比如他的已知经验中,小狗喜欢啃骨头,然后某天家里吃羊蝎子,他问我在干吗,我说妈妈在啃骨头,他说,妈妈是小狗吗。他啃我的眼镜,我说眼镜是用来干什么的,试图教育他一番,他一本正经地说,是用来吃的。
他会生编硬造很多不存在的词,比如bulelly,万物皆可bulelly,一个词可以替代世界上的一切。
他总是在说话,话很多很多,总是在问十万个为什么,即使无所事事,也要问一句“妈妈你在做什么?”但是在陌生人面前,他很少主动说话,甚至经常神游在外。
他的安抚物是耳朵,睡觉时要摸着大人的耳朵睡,有时候看动画片也要一只手摸着大人的耳朵。
依旧慢热,害怕响声,也许是我自己对声音敏感,一直以来生活环境都很安静导致的,也许是他天性如此,很难分辨出来。
也不喜欢打斗,看到奥特曼或是动画片里有打斗场景就让马上关掉。总而言之,他不符合这个社会对于两三岁“男孩”的定义,因为他不调皮不捣蛋不打斗,不喜欢枪不喜欢奥特曼,刚好,我也不认同那套评价体系。
我很早就教他遇到不喜欢的事情要说出来(又是我自己的课题,我花了很多年时间还是很难说“不”),所以他经常用“不喜欢”来表达对这些事情的态度。他的不喜欢列表很长很长,我觉得这样也蛮好,可能他会有点难适应外部的世界,毕竟要面对太多不喜欢的东西,但他也会对于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有清晰的了解。
一直没让他接触过电子产品,上个月开始,他看了人生中的第一部动画片。没有刻意去找过适合他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看的视频。看过《托马斯和他的伙伴》,孩子觉得还行,我不太喜欢这个画风。看过很多孩子喜欢的《jojo》,他不喜欢,我也不喜欢。看过一集《小猪佩奇》,他说不喜欢踩泥坑脏脏的,直到根据他的喜好看了《巴布工程师》。十分钟的视频对于他这个年龄的专注力来说,有点长。而且台词和故事情节还挺复杂的,但他比较喜欢,就每天午休前看一集晚上睡前看一集,看到现在有半个多月了。
之前一直视电子产品为洪水猛兽,担心损坏孩子的专注力,更希望孩子多花点时间在自然中,所以现在才让他接触动画片。而且在接触动画片前我大概了解了规则,比如孩子年龄越小家长越要一起参与看,方便一起讨论,特意选的我也喜欢的动画片。比如要建立好规则,我告诉他规则,第一不能离屏幕太近,第二每天看固定的集数,不能结束后说再看一集。一直以来都可以遵守,直到他患上新冠,有两天有了特权可以一次看两集,前几天他使用了一次特权,说自己病还没好,并假惺惺地咳嗽一声。我认为规则是可以打破的,正如我们成年人偶尔也想放纵一下,便同意了。确实,相信孩子后,会带来意外的收获,他之后没再用过这样的特权。
有时候我觉得,当我面对来访者(虽然经验还不多),在某种切面,就和面对我的孩子一样。她们是我的生活中两个独立的物种,我对待她们和对待其他人的方式不同,我会有更多的耐心和同理心,很认真地去听,去辨别他的需求。同时很重要的,是要去看到他本人身上的力量,并让这种力量持续生长。我要陪伴孩子/来访者,一直见证他的成长,直到她的力量足够时,可以成熟地离开我。从这个角度来看,咨询师或是父母,都是脚手架,在必要时提供协助,无法代替来访者和孩子成长,需要他们自己生活、去体验,在经验中获得成长。

有时候在想,这个系列还要不要继续写下去,因为写到孩子时,涉及到太多的自我暴露了,我的价值观,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抚养孩子时一览无余。这种自我暴露,会给我带来一些不安全感,因为它是在网络上呈现的。同时我也担忧它对于孩子的影响,它可能不像是父母们晒孩子正面照片那样直接,但它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展示。我知道这个系列给很多像我一样的新手父母提供过不少帮助,但是以后我会越来越少地写的,或是会调整写的角度。

以前的,也放一起吧:

孕期日记:一个生命的诞生

生了!

1M |  满月了!

2M | 惊人的成长速度

3M | 爱笑的小孩

4M | 翻滚吧!小孩

5M | 自我意识觉醒

6.5M | 感谢你让我有了满满的愧疚

7.5M | 辅食这件小事

8.5M | 第一次生病

10M | 吃草莓尖尖的小孩

11M | 练习离别

12 M | 踏上征程

14M | 育儿和自己生活的平衡
16M | 蹒跚学步中
18M | 孩子是我的老师
22M | 来自孩子无条件的爱
24M | 和孩子一起成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