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能超越硅谷吗》:在数字时代,中国企业已经有了自己的管理创新之路

 在山清泉水 2023-01-04 发布于湖北

20世纪50年代,英国学者李约瑟出版了《中国科学技术史》,他在书中宣称,中国很早就有了科技创新,并领先于世界:张衡发明了地震仪、祖冲之发明了圆周率、葛洪的炼丹术……

时间走到了21世纪,当今是数字化时代,全球的营商环境已经发生巨变,企业的管理模式也要随之而变。

沿着旧地图,一定找不到新大陆。

那么,如何变?变成哪种模式最佳?这已成为当今全球企业领导人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众多研究商业模式的学者研究的课题。

美国学者安妮卡.施泰伯在她所著的《在中国能超越硅谷吗》一书中,向读者阐述了她研究的中国五家新型高科技公司管理模式的成果。

作者对标美国硅谷企业,并站在客观、公允的角度,提纲挈领地分析了中国企业、硅谷企业和传统企业在管理模式上的利与弊。

作者安妮卡在研究中国管理模式之前,曾对美国“硅谷模式”进行分析。

她认为,硅谷创业成功的秘诀是,在当今这个典型的VUCA(易变的、不确定性、复杂性和模糊性)的商业环境中,这些企业依然能保持适应性、快速行动和创新性为目标,进行企业的建构和管理。

虽然,硅谷的管理创新处于全球管理创新的前沿,是管理创新的摇篮,但这种模式并非全球唯一。

在中国,已有一批勇于创新、快速发展、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型企业,在吸收“硅谷管理创新模式”的同时,也增加了独属于中国企业特征的新元素。

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是同步发展,并且成绩斐然

比如,海尔、阿里巴巴、百度、腾讯和小米这五家创新型企业,创新速度呈指数级,并有着自己的特色。特别是在这些管理因子上:领导力、人才选拔、组织构建、放权与赋能。

其实,“创新”一词在中国也并不是个陌生的词汇或概念,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中国的经济改革,很多中国企业已经能够拥抱变革,并且在“快速试错”、“并行开发”上比跨国公司更快,更迅速地捕捉市场及客户需求的变化,灵活性更高。

回观整个中国,在商业模式、产品制造、流程等方面都超越了硅谷,比如:电子支付、电子商务、新能源汽车、共享经济、量子计算……

中国目前这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和优惠政策的发布,给很多创新型企业提供了很好的培育土壤。

当然,创新离不开人才的培养

为了提升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中国政府和企业都在关注如何进一步提高创新和创业的能力。

虽然“创新能力”无法通过在学校里开设一门专业课来培养学生,但目前,大学已经为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提供资金支持和创业的环境。

中国的教育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也在不断提高,其中包括了支持大学生创业活动设立的助学基金。

中国在教育制度上的这些改变,体现了中国对创新的重视,大量创新人才的出现也注定会成为革新的助推器。

在《中国能超越硅谷吗》一书中,作者并没有对“中国能超越硅谷吗?”这一问题给出明确的答案。

但毋庸置疑的是,中国企业在促进持续创新、速度和灵活性方面的管理创新已经超越了硅谷。这些都值得发达国家企业界和学者高度重视和探究。

同时,书中对中国企业、硅谷及传统企业管理模式的比较,也能为国内企业带来企业管理创新上的更多启示和借鉴。

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在这次新时代的工业革命中,必将领跑于全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