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虚空济 2023-01-04 发布于山东

为政篇第二

㉑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㉒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有人问孔子,子是尊称,您为何不去为政呢?不去求得官职去从政?

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这句话出自于《尚书》的周书,描述周朝的事情。周书君陈篇,我们先讲一下,君陈篇的历史背景。

周公旦,就是我们说的周公,周公的第二子叫姬陈,姬陈在周公去世之前,并没有去做过从政的事情,在周公去世之后,周成王命周公的第二子姬陈,去治理东郊成周。

成周是一个地名,现在的河南洛阳市,为什么要让他去治理这样一个地方呢?因为在这之前,他并没有从政的经验,更没有治理过一个地方的经验。

所以写了这篇君陈,开篇的内容讲了一句话,惟尔令德孝恭。惟就是只有,只因为的意思,尔是你的意思,因为你有德行,有什么样的德行,孝顺父母的德行,恭敬兄长的德行,所以说惟尔令德孝恭,只是因为你是孝顺父母,恭敬兄长的,所以可以让你去治理成周,这样一个地方。

这里孔夫子引用了这句话,孝乎惟孝,友于兄弟。孝首先是一个感叹词,孝顺这件事情,不单单是体现在孝顺父母,还要友于兄弟。友于兄弟是善事兄弟的意思,善于做事情,善于帮助兄弟,又孝顺父母。

中国文化孝悌,都是放在一起讲的,不光要孝顺父母,还要友爱恭敬兄长兄弟,帮助兄弟,对于父母来讲,本是同根生,大家都是兄弟姐妹,作为父母的心里,肯定是希望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

这里重点的提出姬陈的孝道,友爱兄弟之道,他是守孝悌的,所以他是可以去为政的,可以去从政的,接下来孔子讲了。

施于有政,是亦为政。把这种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这种品德修养,放在从政上,就是在从政了。

所以这里引用了这句话大有深意,一个人可以没有从过政,一个人可以没有做过相关的事情,但是他是孝顺的,是恭敬友爱兄弟的,说明这个人的内在修养很好,他是品性很好,内在是有仁德的,所以有什么不能去从政的吗?

奚其为为政?怎么能说,我不是在为政,这个时候,我们再来回头看,整个这句话的意思,有人问孔子,您为何不去从政,孔子说,《尚书》有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把这种孝悌之道,推广到从政上,就是在从政,所以说施于有政,是亦为政,怎么能说我不是在从政呢?

这个是儒家文化的精髓之处,虽然我自己没有去做从政的事情,但是我在教化于人,让每个人懂得仁、义、礼、智、信,让每个人去修习孝悌之道,让每个人提升内在的修养和德行,当一个人内在是有修养的,是有德行的,是懂得孝悌之道的,这本身就是在从政。

我们再把从政这件事情破掉,延伸来讲一个人守孝悌之道,一个人懂得提升自己内在的修养,一个人品性是纯良的,可以做的事情太多了,可以去从政,可以去教学,如果到了现在可以去做生意,可以去工作,可以去经营好的家庭关系,可以去经营好我们的人际关系。

我们可以做任何事情,反之如果一个人是没有内在修养的,没有品德的,做什么事情,又能做的好呢?这里也体现了孔夫子的政治思想,认为我不一定是要去从政,而我要去教化更多的人,传播更多的思想,更多的人懂得提升自己内在的道德修养,就有更多的人可以去从政,可以去经商,可以去务农,可以做任何的事情。

这个时候,我们再来延伸,孔子不光是在为政,还在治国,还在平天下,还在治万世的民心,因为有了孔子,有了儒家的思想,因为有了孔子,文化有了传承,因为有了孔子,有了仁、义、礼、智、信。

当我们在学习孔夫子的这些思想,我们有的人在从政,有的人在经商,有的人在经营我们的五伦关系,到了现在我们这个社会,衍生出来各行各业,何止三百六十行。

看似这些事情,孔夫子都没有做过,实则我们接受了孔子的教化,提升了内在的道德修养,我们都在做这些事情,这也是孔夫子对后世的贡献,所以才有了朱熹的那句话,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人们的思想是见不到光明的,犹如在黑暗之中。

到了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我们再换一个角度来理解,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是不是也会碰到这样的问题。举个例子,公司的董事长,或者公司的经理,有的人就会说了,为什么你不去做某一件事情,看似好像我们没有去做那件事情,可是我们教会了更多员工,去做那件事情,这个才是为领导之道。

有的人也会说,你讲经营企业,你为何不去经营企业,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懂得去修行,都懂得去学习,让自己的内在更有修养,谁去做企业又有什么区别。

这个就是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教练和运动员的关系,老师可能会教会学生道德操守,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可是学生们,却可以创造更多的作为,去做更多的事情。

教练可能不会像运动员一样,自己去上场,再去跑,再去跳,可是教会了更多的人,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运动员。所以我们在一个人生当中,要让自己学会去做一个教练的思维,让自己学会去做一个老师的思维,非常重要。

即使我们在一个家庭环境当中,也是一样的,很多事情,不是我们要代替孩子去做的,不一定要我们每件事情都要亲力亲为,可是我们要懂得去指导孩子的思想。

我们在一个企业当中,也是一样的。当我们做到了领导层,再往上讲是一个团队的领袖,很多事情我们是不能再亲力亲为的,但是我们要懂得去指导人的思想,让每一个人去成长,这才是教育的意义。

所以我们不要局限在,某一个固定的思维上,认为只有自己去从政,才叫做从政,只有自己去经商,才叫做经商。是我们的思维没有扩展得更开,当我们有了教练的思维,有了老师的思维,我们要去改变更多人的思维。

这个时候是提升所有人的内在修养,提升所有人的品德,是在做着文化传承的事情,它可以改变一个人内在的修养和品质,从而才有能力,有智慧,可以去胜任外面的一切事情。

外面的事情就包含了从政,包含了事业,我们现在说的生意,包含了工作,五伦关系,家庭关系,人际关系等等所有的关系。可是如果我们内在是没有素养的,是不懂得孝悌之道的,我们又如何能经营好这些事情,即使去从政,也走不长远,即使是经商,也不得人心。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人,如果是不讲信的,我不知道这个人还能做什么,重点这句话在一个信字,信就是实事求是,不欺骗,不隐瞒,信守承诺,这都称之为信。

一个人如果不是实事求是的,如果不能信守承诺,如果总是欺骗和隐瞒,我不知道这个人还能去做什么。人无信不立,人没有信,是立不住的,无法在社会上立足,也无法在家庭之中立足,无法在工作之中立足。

所以我们可以试想一下,无论是在家庭当中,还是在人际交往的过程当中,还是在工作当中,做生意的过程当中,如果一个人是不讲信的,别人可能一次两次都会包容我们,但是发现我们这个人从来都不讲诚信,也不讲承诺,从来不是实事求是的状态,最后就会导致所有人的离开。

家庭关系为什么破裂?因为不再相信对方,或者说对方不再信任我们,包括对小孩子也是一样的,如果我们对孩子所讲的话,总是一而再再而三,你会发现孩子心中就失去了对父母的信任。

就会导致以后有什么话都不和父母讲,当你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他就会来顶撞于你,你说话都不讲诚信,说话从来不算数,你怎么能来说我呢?你会发现,即使是我们自己的孩子,也是心有不服的。

我们对待员工也是一样的,如果我们说到,总是做不到,一定会离开的。我们对我们的客户,同样也如此,如果我们讲的话,自己总是做不到,客户一定另择它路,我们对我们的领导讲话,不是同样的道理吗?

我们总去保证,总去承诺,却总不去兑现,我们说是一个样子,做的是另外的样子,最后领导肯定要舍弃我们的,所以人生于天地之间,无信是不立的,立不住。接下来,孔夫子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告诉我们信的重要性。

大車无輗,小車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大车以前是指运送货物的车,通常是指牛车,小车是用来乘人的。比如说以前的田车兵车,只要是乘人的,通常都是马车,被称为小车,牛车被称为大车。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如果在农村生活过的朋友,就会很容易理解。輗和軏是什么?就是牛车和马车,车辕和横木的一个连接的部件。

牛车和马车都有车辕,就是伸出来的那两个木头,叫车辕,牛和马身上背的叫横木,在横木和车辕之间,会有一个连接的部件,这个部件,大车称为輗小车称为軏。

如果没有了连接的关键部分,这个车是走不了的,它无法前行,这个部件不大,有的是金属做成的,有的是木质,再加上铁做成的,这样一个关键的卡扣,在连接横木和辕的地方,有点类似于插销,但是还不是,因为有了这个輗,它的灵活性会变得更好,它也会变得更牢固,如果车没有了輗,没有了軏,车是无法前行的。

这里孔子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人无信就是这样的道理,就好比是大車无輗,小車无軏,这个车是无法前行的,人自然也就是无法立足的。所以这句话我们来总结一下,人无信不立,车无輗不行。举的这个例子,就是告诉我们信的重要性。

我们如果不讲诚信,不是实事求是的,我们无法立足于天地之间,我们无法更好的去生活,我们也无法更好的经营家庭,我们也无法更好的,去做自己的事业,无法行走的。

所以我们要从心里认识到,信的重要性,绝不能破坏自己的诚信。我们现在每天大家都在讲信,很多人也听说过信的重要性,但是我们没有思考过,我们没有用心的去体会过,信到底有多么重要?当我们懂得换位思考的时候,如果一个人是不讲诚信的,我们怎么愿意跟随这样的人呢?

我们试想一下,我们家庭当中的伴侣,如果总是对我们欺骗和隐瞒的,我们心里会产生什么样的想法,如果我们的孩子,总是对我们撒谎的,总是欺骗于我们的,你看看我们是什么样的想法。

如果处于我们上位的老板经理,对我们讲的话,从来都不算数,我们心里又会是怎么想的呢?如果我们是做领导的人,我们的员工,对我们总是欺骗和隐瞒的,看看我们自己的心里,又是如何想的呢?

把这些问题都留给自己,看看自己是什么样的想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我们自己是觉得伤心的,觉得难过的,是想逃离的,是想离开的,别人何尝不是这样的想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