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分为二与一分为三

 大成教育图书馆 2023-01-04 发布于山东

在中国当代学人中,冯友兰先生主张一分为二,庞朴先生主张一分为三,二位学者各有其理据,笔者认为庞先生较合中国哲学思想,即中华

道学精神。

冯友兰先生将新实在主义原则运用于中国哲学,接著宋明以来的理学讲,写出《新理学》。他强调“科学方法”和“认识关系”,因此说西洋近代史中一最重要的事是“我之自觉:“'我’已自觉之后,'我’之世界即中分为二:'我’与'非我’”斯论然也!但作出:“在中国人之思想中,,迄未显著的有'我’之自觉,故亦未显著地将'我’与'非我’分开,……”的评判则有所偏颇,《新理学》及其他冯著带有鲜明的西方哲学范式。

依笔者浅见,中国人早于西方而有“我”之自觉,与西方不同的是,“我”自觉于人伦关系的角色中,即中国人的关系结构是“我——你——合你我”,而西方人的关系结构是“我——非我”。也就是说,中国人有“我”之自觉后,“我”之世界即一分为三,而非一分为二。2016年9月7日记者问庞朴先生“是不是可以说,两个对立面是“实”元素,一个关联是“虚”元素,任何事物都是这三者合成的?”先生回答说“可以这样说。不过别忘了,“虚”的也是客观的。而且,这一个“虚”的关联,比起那两个“实”的对立面,就内容来说,更为丰富得多;辩证法的许多道理,正是藏在这个“虚”的关联之中;二分、三分的差别,也源于是否看到了“虚”之存在。”【详见《“一分为三”——解读中国文化的密码》】笔者很赞成庞先生的看法。“我——非我”(一分为二)结构走向了非此即彼的逻辑理路,“我——你——合你我”(一分为三)展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生命活动,中国人主客合一、天人合一、虚实合一的大智慧远较西方人主客两分、天人两分、有无两分的理性思维要高明得多、丰富得多、广大得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