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可疑的“实录”

 江北大汉 2023-01-05 发布于江苏

很多人都知道,封建时代的皇帝身边有个叫“起居舍人”的官员,专门负责记录皇帝言行以备修史。而记录皇帝言行的文书则叫《起居注》,一般情况下是不让皇帝自己看的,其原因乃是因为担心被皇帝看了,可能让 “起居舍人”们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进而影响到《起居注》的客观性。但事实上,在唐代,至少有一位皇帝是看到过记录自己言行的《起居注》的。这皇帝是谁?唐文宗李昂。

事情是这样的:开成四年(公元839年)的十月的某一天,唐文宗命令起居舍人魏谟把记载朝政大事的《起居注》拿来给他看。魏谟认为不妥,说:“《起居注》既记载善行,也记载恶事,用来警诫帝王,去恶从善。陛下只管努力勤政为善,而不必观看《起居注》!”唐文宗说:“过去我曾经看过。” 魏谟说:“这是以往史官的过错。如果陛下亲自观看本朝的《起居注》,那么,史官在记载时就会有所避讳,将来怎样让后人相信呢?”(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六十二》)

应该说,像唐文宗这样关心《起居注》的皇帝,比起那些“我死之后哪怕它洪水滔天”的皇帝,还是要稍稍可爱一些,因为这反映出的是,他们对自己日后留在“史册”上形象,对后人如何评价自己还是比较在意的。而因为在意,或者说出于这样那样的担心,他们自然有可能在平时说话做事的时候,稍稍庄重一些、谨慎一些,较少无法无天或者说肆无忌惮。但是,一旦他们过度重视,非要将《起居注》过目不可,那么,其负面影响也是客观存在的,那就是可能让《起居注》失实甚至严重失实。

在中国历史上,委实出现过秉笔直书无所畏惧的董狐那样的史官。对于这样的史官,我们不能不由衷表示我们的敬意,因为他们不惜用生命来捍卫真实的结果是,让既往历史按照其本来的面目保留下来了,进而让后人可以更好地认识既往历史。然而,无论对于何人来说,假如捍卫真实的代价乃是自己的一过性质的生命的话,或许难免犹豫与颤抖。因此,在面对这样的压力的时候,大概其中的部分“起居舍人”是有可能动摇,乃至最后放弃自己的原则和立场的。而在这里,透过唐文宗“朕向尝观之”,我们可以推知,那位最后时刻退缩了,把《起居注》拿给他看的“起居舍人”,就应该是其中的一位。

既然唐文宗们如此关心《起居注》,随时都有可能让“起居舍人”拿过去给他们过目,那么,记录历代帝王的言行的《起居注》我们就不能太当真了。并且,这还有唐太宗高度关心《起居注》,让司马光不得不提醒后来之人,《太宗文实录》中某些部分不可轻信为证。更具体地说,如史书上的“玄武门之变”就不可轻信:唐太宗曾经数度就此与负责《起居注》的诸遂良、房玄龄们表达过他对史官们能不能客观真实地记录这段历史的担心,而从诸遂良、房玄龄到具体记录皇帝的言行的“起居舍人”,应该对唐玄宗的担心心领神会,并且无论是出于忠诚还是害怕,都有可能让他们放弃客观,选择讳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