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脾健无痰湿——附补泻脾曲目

 txfs789 2023-01-05 发布于湖南

好消息:

厚朴筑基线上选修课即将上线,

敬请期待...

总说:

人体通常是通过眼耳鼻舌身意与外界发生能量交换的。比如中医的方剂通过不同药材的不同性味归经,按照君臣佐使的原则配伍,调整生物的失衡状态;中医的针刺是通过对穴位或经络的刺激,纠正人体的偏性;艾灸是通过将热量注入体内,或补或泻……中医六艺莫不如此。中医六艺中很高级的一门叫做祝由,操作很复杂,简言之就是通过心神的干预解决罹患的意识层面问题。祝由的经典应用案例之一,就是汉代枚乘的《七发》,徐老师在很多课上都提到过,有兴趣的自己去找来看看体会一下吧。

声音干预人的生理或心理健康古已有之,理论渊源来自于黄帝内经所确立的“五音疗疾”,相关具体章节至少包括:《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素问·金匮真言论》、《灵枢·五音》、《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等。总括起来讲就是通过耳朵听有节奏的音调,改变某一或某几脏腑的太过或不及,使其与其它脏腑达成平衡,进而改善不健康状态。具体来说就是根据角、徵、宫、商、羽五种调式声音的特性和与脏腑的关系有针对性的选择曲目收听,回归脏腑平衡。

01何谓脾土?

黄帝内经里记载说: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脾主口。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藏为脾,在音为宫,在声为歌……湿伤肉,风胜湿。

这是一个满街是神医的年代!总能看见各种媒体里渲染“湿”的可怕,说着道听途说的各种湿的特征,以至于身边总有人说感觉自己最近有点湿。恍惚间这种场景似曾相识,打开我八十岁老母亲的药箱,满是来自电视购物的各种奇葩保健品,而她言之凿凿“渊博”的医学知识也大多来自于这些卖药广告里的资深专家。

诚然,作为“六淫”之一,湿当之无愧成为很难祛除的邪害。徐老师说:湿如油入面。湿在体内总是依附存在的状态,与寒热等客邪混合的最为彻底,若想析出而不损害本体,实在很难。如若没有专业人员辨症指点,看看广告泡个水吃点东西就能祛掉湿邪,那大概率是瞎猫碰见了死耗子。因为湿实在是很复杂,不能孤立的看待和对待,要放在整体的系统里进行讨论。说了这么多的湿,就是因为湿与脾密切相关。《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素问·灵兰秘典论》里封神时写道: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其他脏腑都是单独封官,只有脾胃合并为一个职位,总感觉怪怪的。继续翻经典发现徐老师重广补校的四色版黄帝内经里这样记载:脾者,生成之官,五味出乎阴也……脾者,阴中之太阴也,生乎阳而用其阴,动乎胆以同其运……《素问外篇·刺法论》:脾为谏议之官,知周出焉。

02脾的健运

脾属土,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要职责是运化谷食和水饮,因此脾必须健旺。人体从外界摄取的物质养分大致可以分为谷食和水两类,正常情况下,大致的传送程序是这样的:谷食经口的 “消”胃的“腐”之后,抵达小肠长时间停留开始“化”,小肠泌别清浊,清者转给脾。清浊可以简单理解为清就是好的能量,浊就是不好的能量。清者会转化成精、气、血、津液等等支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不同能量状态。脾运化清者化生五味,再有针对性地向肺输送,直至全身,浊者转给大肠。大肠为传导之官,化物出焉,大肠吸收后的糟粕经谷道排出。水在小肠的火热中“煮开”,清者转化成津液后由脾输于肺,在宣发肃降作用下散布至全身。浊者或汗或小便排出。

脾像一个总调度,汇集的能量源源不断的输布周身,脾健运,运化功能则强,外在的表现就是肌肉满壮。反之,若脾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减退,则机体的消化吸收机能亦因此而失常,而出现面色萎黄,肢体失养,血脉不充等现象,还有腹胀、便溏、疲倦等症状。正所谓:不合则懈,力不恒,闷闷然,有余则喘满,昏昏其然也。典型的伤脾行为,比如暴饮暴食、思虑过度等都会让脾因负担过重而导致腹胀、便秘、口腔溃疡等不适。

看脾的健运有个小妙招,非常简单,就看嘴唇即可。嘴唇丰满、颜色鲜艳、弹性十足的,脾通常没问题。很多美女不涂口红也让人感觉十分性感,就是脾气健旺的外在表现。

03 ▏脾之声音

脾居中央黄色,在音为宫,在声为歌,是五线谱中的“do”。宫音比较适合的乐器就是埙、笙、竽等,大都是古代早期的乐器。古埙的乐音低沉、缓慢、浑厚,仿佛来自遥远的夜空,近代考古证明,“原始先民吹埙,群民围篝火而听”。想象一下,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围坐在篝火前,孩童眼巴巴的看着妇女在烤肉,男人们大声说着今天狩猎的惊险场景,一大汉围豹皮赤膊吹着埙,浑厚悠扬的埙声与烟火味、炙烤肉味掺揉起来,一派人间烟火。

脾在声为歌,不知道荆轲刺秦王时高歌的风萧萧兮易水寒是否属于宫音,也不知道刘邦的大风歌是什么调调,只是在想象荆轲的壮举和高祖秉风挥斥方遒画面的时候,感觉到苍凉雄壮,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很多人都有类似的体验,在情绪低落时,跟着喜欢的音乐放声歌唱,很快就神清气爽,一扫阴霾了,尤其是合唱,与好兄弟或者好姐妹勾肩搭背着,一起唱道: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的叫着夏天,隔壁班的女孩怎么还没经过我的窗前……现代人酒足饭饱后去唱K,唱到半夜还能吃不少的夜宵,原因之一就是促进了脾的运化,唱歌调动了脾的工作积极性。

所以,感觉体内有湿的同学们,放声高歌吧。

最近正在招生的两门线上课,一门乐课和一门书法课,两者一静一动,看似迥然,实质殊途同归。乐课沿着五音入五脏的基本面展开,书法其实是写字课,乐课培养专注力,书法也是培养专注力,乐课是世界观,书法也是世界观。这几句看不懂没关系,厚朴六字真言之一就是:慢慢来,比较快。

下面是张珂老师推荐的补泻脾的曲目供参考选择。

补脾曲目推荐:

秦立巍 巴赫(G大调第一大提琴组曲)前奏曲

群星 霓裳羽衣曲

泻脾曲目推荐:

古琴唐彬 琵琶语 古琴版

于红梅 良宵


撰稿 / 散宜生

视觉设计 / 彭丹

审核 / 宣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