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食糕点的种类颇多,用料无外乎面粉白糖和油。糖糕属于糕点,更像是早餐的甜点,是为那些挑食、纤弱的女子,或者是那些豁牙少口的老人备下的爽口美食。 中国人喜欢食用新鲜的、刚出锅的、焦酥食品。中式食品烧饼煎包油条麻花馓子等都是这类品系。西式糕点大多软糯,蓬松型的,不过油。中式糕点多经油炸,要软糯也要香脆。 ![]() 早餐店有炸糖糕的,和好的面盖在布下,旁边一口油锅里漂浮着刚下锅的糖糕。小案板前一古典女子端坐如圣女,她神态安详,十指纤细,胸前一幅碎花围裙裹住膝盖。只见她把掐好的面剂子沾上油,轻轻团成圆型,再按扁包入红糖,慢慢在手心里把红糖包圆,轻轻下锅,整个过程都是轻柔缓慢的,也是一丝不苟的。滚热的油锅里糖糕悬浮不沉,先下锅的已经金黄,用筷子翻一个身继续炸,炸到两面酥黄,冒出细小的泡泡,捞出放在锅上的两根铁棍上控油。 ![]() 小时候我常站在炸糖糕的热油锅前怔怔地看着糖糕在油锅里翻腾,看着长长的筷子夹住炸好的糖糕放在两根细细的铁丝上,糖糕在散去热气,油顺着糖糕往下滴,滴到锅里,锅里是沸腾的油和正炸的糖糕。一个一个糖糕被夹出来,放在铁丝上,像串起来的小鱼,整齐地排列着。我多想其中一只糖糕是我的,可是我没有钱,三分钱一个的糖糕吃不起。长大后对糖糕的偏爱有增无减,早餐吃两个糖糕,感觉到是这世上最幸福的事。 我对肉食没有欲望,一天三餐炒青菜烧面汤做腻的时候,我会自己炸糖糕吃。先烧开水把面烫了,烫熟的面黏黏的,正是这黏黏的面让糖糕别具风味。包糖糕是技术活,包不严下锅里会漏糖,吃得时候胃口差一点。自己包的时候放得糖多,做得糖糕也大,鼓鼓的圆圆的,像一个小苹果。吃糖糕也很有讲究,热糖糕不容易下嘴,烫嘴不说,糖会流出来,流到下巴上衣服上,且会烫人,也失去了吃糖糕的意义。我见一老者吃糖糕,斯文、优雅,十分享受吃糖糕的滋味。糖糕盛在盘子里,他先用筷子把糖糕鼓起的肚子压扁,让外皮和里面的糖水粘合在一起,然后夹起来糖糕慢慢吃。 ![]() 小街上原来有一家炸糖糕的,和做煎包的在一起经营了几十年,煎包还在做,糖糕不炸了。糖糕终究不是一日三餐的主食,作为辅助食品,市场需求量不多,经营者还是无法继续下去。最主要的是这种纯手工的慢活,没有人愿意干了。 ![]() 我时常回想到糖糕的味道,想到小街上炸糖糕的老板娘。清晨湿润的小街上雾气萦绕,慢慢起过凉风吹拂的街道,远远闻到炸糖糕的气息。就在路边的空地上,三两张小桌子,马扎或者长条矮凳放在小桌子周围。一个人或者和陌生人坐在一起对着老板娘说:要三个糖糕一碗粥。老板娘应声端上糖糕和粥。糖糕圆而微扁,躺在白瓷盘子里,用筷子把鼓起的糖糕压扁,先吃糖糕的中心,再把焦酥的边缘吃下。糖糕面有糯米面的黏,软糯香甜,有红糖液的粘稠,仿佛甘蔗的味道溢出来,糖的甜和黏面的软糯,直沁心脾,回味良久。 这样的场景即将成为一种回忆,随着时间消失的很多事情都将成为记忆的一部分。我们回不到过去,过去对现在意味着什么?乡愁?还是我们抛弃不了的旧日情怀 相关内容已获授权,如有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删除。 |
|
来自: 常熟老李jlr5mr > 《★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