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作家昆德拉:性和政治,人在成长中要跨过的两关,生活在别处

 亨得利vgt5m9j9 2023-01-06 发布于山东

米兰·昆德拉是当今世界上最著名的作家之一,虽然一直无缘诺贝尔文学奖,但这丝毫不影响他的伟大。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昆德拉相继创作出一部又一部具有深刻内涵的小说,受到了专家、学者以及普通读者的普遍赞赏。

在昆德拉的创作中,《生活在别处》是一部非常重要作品。在这部小说中,昆德拉从探寻人类的生存方式出发,将主人公雅罗米尔先后置于“性”与“政治”的旋涡之中,考察他如何从“此处”走向“别处”。雅罗米尔追求崇高的理想,最终却走向了残酷和荒谬,从而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错位展现得淋漓尽致。

文章图片1

主人公雅罗米尔是一名诗人。对于诗人来说,“此处”和“别处”是无法逃避的深刻问题,正如外国的著名诗人艾吕雅、布勒东、莱蒙托夫、兰波、马雅可夫斯基一样。中国的现代诗人顾城和海子,也同样深受这个问题的困扰,最终走向了悲剧结局。

事实上,对于任何一个普通人来说,“此处”和“别处”同样也是必须要面对的深刻问题。一个孩子从家庭走向社会,一个成人不满足现状,一个对现实感到厌倦的人憧憬诗与远方,这些其实都是“此处”和“别处”。

《生活在别处》为我们呈现的,正是一个孩子从家庭走向社会,从孩子到成人、从“此处”走向“别处”的披荆斩棘的历程。其中,昆德拉选择了“性”与“政治”作为最关键的两个点。

文章图片2

按照昆德拉本人的解释,主人公雅罗米尔和他母亲的故事发生在一个“由刽子手和诗人联合统治”的特定时代。但昆德拉也明确表示:我的目的不是要去描写一个时代,之所以选择那个特定时代并不是对它本身感兴趣,而是因为它照亮了人性中隐藏着的另一面。

因此,小说主要是为了探索“人的生存是什么”、“青春是什么”,是探索人的生存状态以及人性本身的内涵。如果抛开那个年代的特殊背景,那么小说中的“政治”其实等同于任何时代的“社会现实”。

《生活在别处》讲述了什么故事?主人公是如何从“此处”走向“别处”的?“性”和“政治”(社会现实)为何对一个人如此重要?对于普通人来说,我们能从这部小说中收获什么?欲知详情,且看下文。

《生活在别处》的主人公雅罗米尔从小拥有过多的母爱,但这对他来说却是不幸的,致使他的性格出现问题。原生家庭对人的直接影响主要集中在最初的十几年里,但却会对人的一生产生深远影响。

文章图片3

雅罗米尔的母亲玛曼曾奋力追寻她所向往的爱情,甚至放弃了学业,但结婚之后,丈夫把她幻想的美好浪漫的爱情故事摧毁了。生完孩子后,丈夫对她更是越来越冷淡。玛曼感到极度悲哀,同时明白了一点:和她朝夕相处的男人根本不爱她。

于是,她把缺失的男女之情转移到了儿子身上,通过儿子来使自己对于爱情的幻想得以满足。因为她脑子里想的都是艺术,雅罗米尔便在她的引导下走上了成长为一个“诗人”的道路。所谓“诗人”,往往与高雅和诗意相关,终日浸泡在诗歌里而进入不了现实世界。

母亲玛曼充满激情地想要控制住雅罗米尔,来完成自己破灭的幻想。她甚至将情人那里的书籍带回来给雅罗米尔看,又将雅罗米尔带到情人那里。雅罗米尔表面上非常受宠爱,但其实像个木偶一样被母亲控制着原本属于自己的灵魂。对雅罗米尔来说,家庭或者说母亲意味着整个世界。

文章图片4

或许,不单是雅罗米尔,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在生命最初的几年里,家庭都意味着一切。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不可避免要步入学校,要与外界接触。雅罗米尔与外界接触之后,渐渐地意识到了意识到了家庭并不是全部的世界,母亲也并不是他与外部世界唯一的纽带。

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这都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是有的人选择勇敢跨出家庭,迎接挑战,走到“别处”。而有的人选择留在家庭的温室里,拒绝成长,留在“此处”。雅罗米尔选择了成长,力图逃脱母爱的牢笼。

对于具有雅罗米尔来说,“别处”意味着什么呢?对于母爱中的雅罗米尔来说,“别处”是生活在母爱之外。对于诗歌世界的雅罗米尔来说,“别处”是生活在诗歌之外。对于生活在时代潮流中的雅罗米尔来说,“别处”是生活在时代潮流之外。

文章图片5

雅罗米尔幻想出了一个人,那个人名叫克萨维尔,是一个富于激情、勇敢、个性张扬的年轻人,游离于现实生活边缘,过着雅罗米尔梦寐以求却始终无法企及的生活。

事实上,每个人在年少时大概都会幻想自己成为另一个人,过着不一样的生活,能做现实中自己无法做的事情。但是,那种方式虽然能够使内心得到一定的慰藉,但终究还是得回到现实之中。

青春期萌发的性意识,为少年窥探成人世界打开了一扇门,雅罗米尔也不例外。他开始偷窥女佣洗澡,对郁郁动人的女性产生了一种神秘的感觉。在雅罗米尔的想象中,自己未来的女朋友应当是褐发褐眼,柔和而又忧郁。然而,雅罗米尔接连遇到了两个女人,都不是自己理想的类型。

现实往往事与愿违,他所最终得到的并不是一直幻想的。雅罗米尔似乎接受了这个事实,和一个自己并不喜欢的红头发姑娘发生了关系。这预示着他将进入这样一个真实平庸的现实世界,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一位动人的女电影艺术家出现在了他的世界里。

文章图片6

更令雅罗米尔心动的是,那位女电影艺术家甚至不惜出卖色相委身与他,在这种情况下,雅罗米尔很难找到拒绝的理由。但是,他的母亲又拼命想将他拉回家庭,使他最终想要回归到母爱中寻求慰藉。

与风靡一时的欧洲情色文学不同,昆德拉虽然在《生活在别处》中写了很多“性”,但那没有使得文字变得媚俗。相反,他用简练的语言和词汇刻画人与人结合的过程,在其中加入对人性的思考。和弗洛伊德一样,昆德拉相信“性”是人类最原始的冲动,而艺术创造是人们发泄被压抑的性欲的方式。

《生活在别处》中的“性”与道德伦理、个人意志剥离,展现的是生命的本源。比如小说中有这样的描写:他觉得自己刚刚不仅仅是在和她做爱,而且是在和她归在他头上的五个到十个女人做爱。她不仅仅将他从他的童贞中释放出来,而且一下子将他在男人的年龄之路上带的很远。

对于雅罗米尔来说,“性”不仅仅是发泄欲望,更是对母亲、家庭、生活的反抗。因为性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本源,得到性爱的雅罗米尔,才是独立于家庭的人,才是可以独立面对政治、面对现实的人。

文章图片7

除了“性”之外,另一个去往“别处”的方式就是投身于时代潮流之中。在雅罗米尔生活的年代,革命是最大的潮流。因此,雅罗米尔选择了政治,借此融入社会。然而,雅罗米尔并不明白那到底意味着什么。小说中写道:

最为重要的是他加入了他们,他同他们满怀激情地进行争论,甚至有时候根本不去细听别人说的到底是什么。在他看来,他找到了一个让自己感觉无比幸福的团队,在这里,他摆脱了母亲,摆脱了童年……他丝毫没有犹疑就站到了这场革命里,同鼓励他继续创作的画家彻底地决裂,同反对他参加革命的姨父反目成仇,在这场疾风骤雨一般的革命之中,他昂首向前。

雅罗米尔并没有真正地成长,他所在意的是在众人眼里自己的形象。他并不关心外界,并不关心本身的意义。对此,昆德拉写道:当无经验的青春进入人群、政治、时代和历史时,便潜在了一种可能的悲剧或危险

这是个可怕的时刻:虚妄的激情、无经验的青春与“革命”遭遇了。其可怕在于,像雅罗米尔这样的年轻人,极易在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中生成罪恶,给别人带来伤害,最终引火上身,毁灭自己。

文章图片8

当女朋友约会迟到,骗雅罗米尔说:自己是在劝阻哥哥越过边境偷渡国外。雅罗米尔毅然决然地做出了重大决定,郑重其事地穿上衬衫,系好领带去向警察告密,庄重地将女朋友送进了监狱。

在此之前,雅罗米尔一直要求女朋友对他保持绝对的纯洁,无法忍受她的身体被任何除他以外的人看见及触摸。他甚至对女朋友施暴,为的是让她完全属于他。然而,在最后关头,他却毫不犹豫出卖了她,并大义凛然地认为:在这种事情里,不能牵扯任何感情因素。

雅罗米尔一生在执着寻求“别处”的生活,但结果是毁掉了无辜者,自己最终黯然死去。在荒谬的时代里,以崇高的名义毁了无辜之人的一生,这是极大的悲剧。崇高的背后是残酷,在绝对的边缘是暴力,斗争哲学遮掩下是亲友间的相互出卖、人性的丧失和良知的泯灭。

文章图片9

受到乌托邦声音的迷惑,他们拼命挤进天堂的大门,但当大门在身后砰然关上之时,他们却发现自己是在地狱里。

雅罗米尔的悲剧在于,他一直执着追寻自我的存在,被未来和“别处”所诱惑,但却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陷入了现实的泥潭,在寻求天堂的过程中走进了地狱。正如卡夫卡笔下的土地测量员K,为了进入城堡以证明自己的身份,但最终所导致却是对自我的流放。

人的“存在”境况究竟是怎样的?人为什么会常被“别处”所迷惑?人应当如何从“此处”走向“别处”?想要弄清这些问题,欢迎阅读米兰·昆德拉的原著小说《生活在别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