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也是厥阴病的经典方

 青柠檬20230520 2023-05-22 发布于浙江

 🎋 【1000天阅读挑战赛】
时间:2023年1月3日
进度:254/1000
分享者:青柠檬
分享书籍:《经方医学:六经八纲读懂伤寒论》
作者:冯世纶 解读 胡希恕
分享章节:第三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起128条迄178条)
————————————

【重点摘抄】
🌱149.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胡希恕注:伤寒五六日,已传少阳,呕而发热者,则柴胡汤证具,而医未与柴胡汤,而以他药下之,若下后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治不为逆,则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解见前);若下后邪陷于里,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但心下满而不痛者,此因误下而成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胡希恕按:小柴胡汤证,为胸胁苦满;大陷胸汤证,为心下满而硬痛;半夏泻心汤证,为心下满而不痛,此三者之主要鉴别点,对于辨证甚关重要,学者须细玩。

冯世纶解读:从本条可进一步理解:小柴胡汤适用于半表半里阳证;大陷胸汤适用于里阳证;半夏泻心汤适用于半表半里阴证,也即厥阴病。

二、【半夏泻心汤方】
半夏(洗)半升,黄芩、干姜、人参、甘草(炙)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擘)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胡希恕方解:半夏、干姜逐饮止呕,黄芩、黄连解痞除烦而治下利。饮留邪聚,均由于胃气之虚,故复补以人参,调之以甘草、大枣,故此治呕而腹鸣、心下痞硬,或下利者。


【我的思考】
🌱先直译(必要时意译):
患太阳伤寒五六天,呕吐而且发热的患者,小柴胡汤证的主症已经具备了,而医生却用了其他药攻下,柴胡证仍在,就仍然可以用柴胡汤治疗,这个时候虽然已经误用下法了,也不是逆法,服用小柴胡汤之后,肯定会发生蒸蒸而振,然后发热汗出就好了;如果心下胀满而且坚硬疼痛的,这是结胸病,用大陷胸汤主治;但是,只有胀满没有疼痛的患者,这是痞,柴胡汤已经不对证了,适宜用半夏泻心汤。

让我们结合胡老、冯老先生的角度去理解这个条文。

患太阳伤寒病五六天,通常是去表内传的时期,已经传到少阳,有呕吐发热的患者,说明已经具备柴胡汤证。

我们复习一下柴胡的四个主要证候,之前说过“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这是柴胡四证。后面有条文说到见一证就是了,《伤寒论》第101条“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有个细节值得注意,发热不是柴胡汤的特质,呕吐也不是柴胡汤的特质,这就考验我们对柴胡汤的熟练程度了!柴胡汤证是往来寒热,本条文是“呕而发热”,柴胡汤是个解热剂,结合起来,说这个是柴胡汤证是没有问题的。

按理来说,应该用柴胡汤但是医生没有用柴胡汤,反而是用了其他药攻下,如果攻下之后柴胡证仍然在的患者,说明这个误用下法没有导致变证,可以再用柴胡汤,这个时候虽然已经攻下了,治法也不算逆,肯定先蒸蒸发热然后打寒战,发热汗出这个病会好了。

这个“蒸蒸而振”说明这是瞑眩状态。如果患者没有被误用下法,一开始给了小柴胡汤治疗,是不会有这个情况的。为什么呢?因为误用下法导致患者正气被消耗,身体虚弱,再用对证的药就会出现瞑眩状态。这个瞑眩,当医生的不能不知道!

就是说,病人吃了泻药了,但是还有柴胡证,有使用柴胡汤的指征,给病人服药之前就应该跟患者沟通,吃这个药可能导致瞑眩反应,让他不要害怕,这是经验之谈!如果没有提前说,患者出现这种情况可能误以为自己吃的药不对劲,然后跑去找急救,那可能坏事!

发生瞑眩状态,这是好事不是坏事,说明这个病也就快好了,肯定会好。这一点我们不能不知道,医家和病家都应该知道。

如果攻下之后病邪陷于里,胃脘部胀满而且坚硬疼痛的患者,说明热结于里,这就是结胸病,用大陷胸汤主治;但是,心下这个部位只是胀满没有疼痛的患者,这是因为误用下法导致痞,柴胡汤已经不对证了,适宜用半夏泻心汤。

做个总结:小柴胡汤证,有两侧胸胁的苦满;大陷胸汤证,是心下胀满而且坚硬疼痛;半夏泻心汤证,是心下胀满没有疼痛,这三个的主要鉴别点对辩证很重要,我们应该牢记。

小柴胡汤适用于半表半里阳证,即少阳病;大陷胸汤适用于里阳证,即阳明病;半夏泻心汤适用于半表半里阴证,即厥阴病。

这也是厥阴病的经典方子,前天分享了柴胡桂枝干姜汤,除了柴胡桂枝汤,半夏泻心汤也是经常用到的一个方子,后面还有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等等,它们的区别是什么?这是涉及到更深层次的辨方证了,属于方证之间的鉴别,后面再介绍,毕竟有的方子现在还没分享到。我们的思路是先辩六经再辩方证,所以胡老先生说:“辨方证是辨证论治的尖端。”

二、给出冯世纶先生的推荐处方:
清半夏15克,黄芩10克,干姜10克,人参10克,炙甘草6克,黄连3克,大枣4枚(切开)。

煎煮方法:上七味,先以冷水800ml浸泡1小时,煎开锅后15~20分钟,取汤150ml温服。续水再煎一次温服。

让我们结合胡老、冯老先生的角度去理解本汤方。

半夏、干姜用来逐水饮止呕吐,黄岑、黄连解痞除烦而且治下利。水饮停留在胃里面,这是因为胃气虚的缘故,胃虚则客邪之气往胃里面去,所以用黄岑、黄连祛热邪,也就是心下痞硬,同时用人参补胃气,加上甘草、大枣,所以可以治疗呕吐而且腹部有鸣响、心下痞硬、腹泻的患者。

前面说了,这也是厥阴病的经典方,真的是高频用到的方子!这个方子能治呕吐、能祛除胃里面的邪热(心下痞硬)、能祛除水饮、腹泻不止。临床上经常用在什么地方呢?经常用在现在很多人说的胃肠功能紊乱,有呕吐、大便溏泄,肚子呱啦叫,心口感觉堵塞,不想吃东西等等,这个汤方是经常用的!


我们专注于经方的分享,让更多的人真正地认识经方,参与学习,分享快乐,传递大爱!

关注“青柠檬说”订阅号,每天学一点经方,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仲景门人人可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