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蜀三星堆玉器改写中国雕塑史

 weimiao 2023-01-07 发布于安徽

朱文灿 朱 帆

核心提示:民间收藏的大量古蜀三星堆玉石器雕塑作品,是在同时期西亚等外来文明强烈催化下,与之相匹配的古蜀文明鼎盛阶段的物质文化遗存,是我国雕塑艺术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它从蒙昧到萌芽,从发展到完善的行进过程中,形成狞厉美、神秘美、厚重美、完整美、造型美的重要特征。其数量巨大、制作精湛、内涵丰富,表明古蜀先民对祭祀之重视、场面之隆重、地位之重要、影响之强烈,为我国上古时期独一无二的玉石器文物群体。它构成了古蜀文明所具有的注重造型艺术、吸收多元文化、强化精神观念的重要特征。它在一定意义上已经凝固成人类文明的历史长卷,是古蜀先民思想、感情、审美观念的结晶,以及社会发展形象化的不朽记录。同时,它也给今天的人们带来无穷的艺术享受和创作启迪。

一、前言

提起雕塑艺术,人们往往会联想到人尽皆知的罗马古建筑雕塑、希腊的人体雕塑。是的,国外最早的雕塑作品,是产生于2.5万年前的《维伦多夫的维纳斯》。这类原始部落神圣的生育神雕塑,因体积小,可供原始人随身携带,曾在欧洲流传了数千年。

从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以埃及雕塑、希腊雕刻、罗马雕刻、中世纪雕刻和文艺复兴时期雕刻为代表的外国著名雕刻艺术。这些代表亚洲、非洲、欧洲主要文明古国的优秀作品,一直是世界文化艺术遗产的瑰宝。其中,古埃及文化是世界历史文化长河中一颗灿烂之星。古埃及雕刻是雕塑与建筑完美结合的艺术典范,具有历史性、纪念碑式的宏伟,博大和很高的艺术成就。

文章图片1

图(1)民间收藏古蜀玉鼎

令人遗憾的是,当人们一涉及中国的雕塑艺术史,竟然被“中国上古无雕塑”的论调所左右。有人撰文介绍,“中国成熟的雕刻艺术,是1600年前后的南北朝时期从印度佛教传入的”。其实,中国的雕塑艺术源远流长,古人虽然没有留下系统的雕塑史论专著,却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精美的玉石雕塑作品。

坚固、永恒和优质,是上古雕塑对材料的要求。由于出产于四川汶川的龙溪玉石在雕塑中的特殊地位,同时又可以就地取材,自然而然地成为古蜀先民首选的雕塑材料。

经检测,近二十年来,一直隐而不彰的民间收藏的广汉三星堆玉石雕塑,系公元前5000—3000年左右的古蜀先民的杰作。人们面对390余件玉人头像、玉人面具、玉神树、大小玉质立人像所产生的艺术效应,很容易与西亚上古艺术中那些卓越的雕塑作品联系起来。因为,三星堆玉石雕塑与美索不达米亚文化、两河文化、腓尼基及安纳托利亚等西亚上古文化中所发现的大批雕刻、雕塑作品,在其文化内涵及艺术特征上,的确有许多共同之处。它们以生动、形象的雕塑手法,突破语言、文字、国家及民族、习俗等方面的限制,忠实而直观地记录了古蜀国冶炼、祭祀、农耕、狩猎、征战、娱乐等社会场景,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欣赏价值和史料价值,是研究5000年文明史的珍贵实物资料。

二、三星堆玉石雕塑的主要艺术特征

雕塑是一种相对永久性的艺术。缺乏史书记载的古蜀国的许多事物,在历史长河的冲刷下,早已荡然无存,而古蜀国立国2000余年,历经数十代蜀王雕琢的作品,作为“凝固的画卷和诗句”,成为探寻5000年中华文明起源的物证。

文章图片2

图(2)民间收藏古蜀纵目面具

民间收藏的三星堆玉石圆雕作品,是古蜀先民雕琢的一种静态的、可视的、可触的三维造型艺术。它们以纯净柔和的质地,优美饱满的造型,精致细腻的刻工被今人所珍爱。更因其特殊的历史价值、研究价值、艺术价值、欣赏价值而倍受收藏家的宠爱。以主体的造型形象和空间形式反映现实,是三星堆玉石雕塑重要的表现手法。透过它们,使我们能形象化地追溯古蜀先民的思想、感情、审美观念,探寻古蜀国时代的信仰、制度、文化、艺术,以及古蜀国社会发展变化的若干过程。

(1)三星堆玉石雕塑具有强劲的生命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不久前,我们有幸应邀到一位收藏家的别墅参观。步入展厅,排列成堆,大小不一的三星堆玉石圆雕人物、动物、神物、器物、植物扑面而来,产生了极其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不由得从内心发出深深的赞叹:仅最多、最生动、最复杂的圆雕人物,就有光头、盘辫人头、戴冠人头、梳发髻人头等十余种;持刀、背璋、骑马、射箭、持盾、打鼓、吃饭、喝酒、舞蹈、抬猪、背兔子,甚至性交、背小孩的圆雕人物,栩栩如生。我们站在各个可视点,都能感到三星堆玉石雕塑作为占有空间的实体构成的个体和群体的存在。

这些圆雕不带背景,主要通过自身的形象和与之相协调的环境,构成统一的艺术效果,通过集中、简练、概括地表达主题思想,穿越时光隧道,叩动四五千年后的观众的心扉。如双面人、三首人、人首蛇身、人首鸟身、人首虎身、人面鱼身等,更是令人击节惊叹。尤其一组人面鱼身雕塑,精致入微:上部是端庄美丽的女人头,下面鱼鳞片片。有的鱼尾摆动向前,有的鱼尾摆动向后。雕塑的形体比例匀称,结构严谨,通过形体展示的动态,表现欣喜的情绪与顽强的生命力。

文章图片3

图(3)民间收藏古蜀玉立人

《国语·齐语》描写:齐襄公“九妃六嫔,陈妾数百,食必良肉,衣必文绣”。“衣必文绣”,就是穿带花纹的丝绸衣裳。《左传·宣公十二年》记载:楚军攻打萧邑,遭遇寒流。楚王巡视三军,抚慰并勉励将士。将士感到像披上丝绵被一样温暖。这说明,在春秋战国时期,穿丝绸、用丝绸已经流行。学术界认为,三星堆考古发掘的“青铜大立人像头戴花冠,身穿的长襟衣服上所饰的有起有伏的各种花纹,均表明其冠、服为蜀锦和蜀绣”。

如果古蜀国时代就有蜀锦和蜀绣,那么,民间收藏的有一件三星堆女性圆雕:胸部乳峰高耸,右手举到头顶,抚着飘逸的长发,左手紧贴下身的短裙,其质地也许是蜀锦和蜀绣。它的衣纹、线条,生动、流畅而有变化,不仅表现出衣服的质感,而且通过衣服表现人体的优美。她双脚站立,右腿微弯,显得优美恬静,给人以亲切、轻松、怡然自得之感。

无论是大量附丽于三星堆玉石雕像上满布或少许点缀的雷纹、饕餮纹、目纹、虫纹、龙纹,还是雕琢在神鸟、天鸡羽毛上的的鳞状纹、鸟纹等艺术纹饰,以抽象性、符号化的特征凸显,无不凝聚着古蜀先民的文化精神和宗教神话观,体现出一种超越现实的视觉表达方式。

(2)三星堆玉石雕塑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

在四川成都的三星堆玉器艺术馆,陈列的一套古蜀国玉版画夺人眼目。它由32块汶川龙溪玉玉板组成,每块玉石厚2.1厘米,长35厘米,宽24厘米,整个玉版画透出淡淡的绿色。玉版画构思宏大,雕刻精美,既有夸张的造型,又有优美细腻的写真,各种人物形象、形态各异,精美绝伦。玉版画上雕刻着古蜀国人的祭祀、生活等各种场景。32块龙溪玉,叩开千年古蜀国的大门。

文章图片4

图(4)民间收藏古蜀玉镂空件

据当地玉雕技师介绍,玉版画浮雕按削减的程度,可分为高、低、薄三种。浮雕中表现的型体和底板平行的二维尺度长宽的比例不变,只压缩型体的厚度。古蜀先民将型体用透视的规律,按比例高低、厚薄,在限定的厚度、深度内,表现出更大的型体。使版画之中的人物、动物形体突出,轮廓起伏,或是宁静沉重,或是升腾飞跃,或是一种形体结构的美,给人们带来各种视觉感受。又如一些表现树木、鱼鸟、河流的浮雕,为了保持版画的平面性,压缩体积与绘画形式中的点线组合,达到了一种新奇、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

另外,古蜀先民善于运用夸张、概括、变形、省略、抽象等艺术手法,细致地刻画人物,舍去繁琐的东西,加强动感,使雕塑作品主体突出,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三星堆玉石雕塑中有20只圆雕的变形鸟,或只突出喙,或只突出尾,或只突出翅膀。突出的翅膀有单翅、多翅、圆翅、长翅,造型迥异,各不相同,反映了古蜀先民对鸟的崇拜和热爱。更为令人惊叹怪的是,有个约1米高的片状女人,除头部外,省略了双手,简化了双脚,其片状的身子,第一折向前突出了胸部,第二折向后突出了臀部,第三折又向前突出了跪地的双膝。

由此看来,古蜀先民的雕塑摒弃了自然比例法则,去寻求一种形式多样、比例被拉长了的形象。这种用抽象法式来处理的雕塑,使作品每个部分都充满了生机。这种形式的雕塑,反映了古蜀先民力求把身体和灵魂结合在一起的愿望,而这种雕塑风格上的创新,竟成为四五千年后的西方现代派雕塑的先躯。

(3)古蜀先民对人体有深刻的认识和高度的写实技巧

十多年前,时年八十多岁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雕塑家张友明,捧着民间收藏的三星堆玉石圆雕站人发出如此感叹:“我们只有顶礼膜拜的份儿,没有任何评头品足的资格和理由。”随后,他又分析道,古蜀先民很有可能掌握了人体解剖结构、力学知识,形成了最重要的人体雕塑法则,并且把高超的技术和艺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无论在选题方向,还是在制作方面,都表现出惊人的艺术洞察力和精湛的技巧。例如,一个高46厘米,呈“金鸡独立”姿势玉立人,一脚上收悬空,保持松弛状态。一脚踩地,全身的重心放在一条腿上,不偏不倒,说明古蜀先民已经掌握了丰富的几何、力学知识,并且利用动态的视觉错觉,在无知觉的玉石头上,表现出形体外部的松紧和内部的运动。古蜀先民还注意作品显示材质的美感,让玉石材料自身的审美价值得以体现,使器物神形得以彰显。

文章图片5

图(5)民间收藏古蜀太阳轮镂空件

西方的中世纪时期,大约相当于我国的西汉后期,佛教传入中国。佛教的诞生也带动了佛教艺术,特别是佛教雕塑的发展。但是,在三星堆玉石雕塑中,就有与在印度雕塑风格相似度很高的玉雕作品出现。如一玉质坐姿人像,高46厘米,宽15厘米。玉神龛呈长方形束腰式,上部为镂雕动物。龛内有一个头戴王冠,容颜安详,身着云雷纹衣,手捧法器,身体比例适度,造型严谨的神人,结跏趺坐于花蕾座之上。放眼望去,产生十分厚实的份量感,以及雄浑、饱满气势的效果。纵观各种三星堆玉石人体雕塑,无不是比例协调匀称,形体结构严谨,肌肉富有弹性,充分显示出生机、活力。

三、三星堆玉石雕塑与西亚上古雕塑的比较

民间收藏的三星堆玉石雕塑表明,古蜀国曾经是长江上游地区的文明中心,是中华古老文明中独立起源、独立发展、独具特色、璀璨多姿的一朵奇葩。可以这样说,四五千年前,古蜀王国的玉石雕塑技术就已经十分发达、成熟。从考古意义上的时代顺序和宗教意义来看,三星堆玉石雕像的产生时间,与西亚王国时代的雕刻、雕塑艺术的繁荣阶段大致相似,制作雕塑作品的功用及宗教意义也大致相同。

据笔者零星收集的一些资料显示,现藏于法国巴黎罗浮宫、美国芝加哥东方研究所的雕塑表明,公元前4000年左右,在叙利亚乌尔加里斯特和巴勒斯坦的塔利拉特加苏勒一带,已广泛使用青铜雕塑。在叙利亚北部叫特勒贾迪德的地方,就发现一批青铜人立像。同一时期的在西亚上古文化中,古埃及从古王朝(公元前4000-3000年)到中王朝(公元前3000-2000年)、新王朝的漫长岁月中,古埃及的神话与宗教信仰,支配了雕塑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文章图片6

图(6)民间收藏古蜀玉鸡

埃及雕刻是为法老政权服务的,严格服从上层社会的审美观点和需要。不论人物站着,还是坐着,人体都处在静止中,而且面部表情总是庄严、平静地面对观众。立像多数从头顶经胸腰直到脚跟,都在一条垂直线上。直立的男性人体,左脚向前,重心落在脚掌上。坐姿像总是促膝并足。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埃及人物雕刻的面部各有不同的特点,而且表现得相当细致。苏美尔文化中,在今天的叙利亚境内苏美尔—阿卡德奴隶制城邦遗址、幼发拉底河中游的马里遗址,就有许多神像和国王、高级官吏的雕像出土。

可以这样说,在时代上,西亚的塑雕艺术有的要早于三星堆玉石塑雕。这些现象,说明了作为东方文化圈中的雕塑艺术的兴起,超越了时空,超越了民族。另一方面,也表明了塑雕文化的兴起,这是东方上古雕塑艺术的共同特征。

(1)雕塑作品有东方传统文化的共同民族心理和文化根基

西亚古代的浮雕和圆雕大都是木制的,但也有石材、金属和陶瓷。它们主要为宫廷、宗教、魔法服务,也有表现自身生活的作品。雕琢于古埃及中王国第十二王朝初期(约公元前1900年)的《阿比库石碑》(Calcare;alt.cm136,5elargh.cm77,5),因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内容,被看成是古埃及雕塑中的一件杰作。阿比库(Abiku)和他的妻子并肩坐在一个供桌前,石碑文字的内容是:“几千个面包、几千罐酒、几千头牛、几千只飞禽、几千个雪花石瓶、几千件衣衫献给尊贵的阿比库,内比特夫(Nebitef即死者的母亲)之子”。

在他的鼻子附近,雕有一个小香水瓶。在女人所坐的椅子下面,有一个带有莎草茎柄的镜子盒。在石碑的下方,刻有许多为主人端送食物和饮品的仆人,表达了古埃及贵族希望在灵界,依然能享受他们生前富足的生活的愿望。此外,石碑最下方的图案还描绘了秋收采果、捕鱼打猎、酿酒、烘制面包等日常生活场景。

文章图片7

图(7)民间收藏古蜀神兽镂空件

民间收藏的三星堆玉石雕塑,有一个高3米,重达1.2吨的玉雕立人像,也许就是集政权、君权、神权为一体化的王者形象。它的气势可谓雷霆万钧、不可一世。据介绍,完成一件1公斤重的雕塑作品,其原材料重量是作品的3倍。以此计算,完成1.2吨重的玉雕立人,需要重3.6吨的玉料。从雕塑产生过程所投入的人力、物力来看,无疑玉雕大立人超过其它所有玉石面像、人像,他极有可能系古蜀先民最崇拜的“政教合一”的“群巫之长”。雕塑这位古蜀王国的统治者的目的,也许是为了达到对政权、君权、神权思想意识的强化。以此表明古蜀国是一个以“礼”为旗号,以祖先祭祀为核心,通过神秘诡异的巫术,从而体现统治阶级的威严和权力的政权。它方圆12平方公里的遗址范围内,已有相当明显的等级区分的宗教遗存,具有立体形、多方位展现的宗教色彩。

从宗教意义上来看,三星堆玉石雕塑是用于宗庙和宫殿的祭典,有的玉石群雕为宗庙祭祀活动的重器,排列组合成十分宏大的场面。例如一幅长4.2米,高6.3至70厘米,由七块厚2厘米的龙溪玉玉版组成古蜀玉版画,顶端有8个圆雕飞鸟,镂雕兽面6个。玉版稳稳当当地插在8个凿有凹槽的神兽、牛、虎、龙背上。正面深浮雕2株神树,2个玉尊,一个神坛;两面各站10个,共计20个身着长衣,或手握活体神龙,或举鹰头法器,或头上顶尊的巫师,面对三层高台上的神坛,庄严祭祀的场面。玉版画图案构图严谨、线条流畅、极富美感,是古代蜀人丰富的想像力、非凡的艺术创造力和精湛的工艺水平的完美结合。背后阴刻240多个核桃般大小,至今没有解读的古蜀文字。

行文至此,我们不得不问,古蜀国的统治者,为何不惜人力物力雕琢玉石群雕呢?《左传·宣公三年》中有这样一段话,也许能一语中的:“昔夏之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三星堆玉石雕塑表达的内涵也许是,古蜀先民把自然、鬼神雕琢成像陈放在宗庙里,让人们在祭祀的烟火燎烧中迎接这些“百物之形”或各种自然神灵的降临,祈求这些自然神灵护祐善良,造福生灵,以“协于上下,以承天休”。

文章图片8

图(8)民间收藏古蜀神兽玉璧

据笔者所见的大大小小40多个古蜀玉鼎,为四足方型,有的有耳,有的无耳,均无盖子。高度为25厘—75厘米,重量大概2—200公斤。还有9个一组的列鼎,静排一角,神秘的气息聚合成一股视觉冲击波,散发出强烈的震撼力。一组被称为“宫廷重器”的玉簋,每个高70多厘米,每个重量竟达150公斤,一字形地排列,气派非凡!其材料产地和化学成份,通过成都理工大学教授张如柏实地考察,确认其中龙溪玉、彭灌杂岩。硬度在摩氏6级以上,即用缝衣针破坏性地划动,不会留下痕迹。

对称,是古蜀玉鼎的基因。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曾说过:美的线型和其他一切美的形体都必须有对称形式。对称,这种人类最早发现和掌握的美,在古蜀玉鼎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无论是大气磅礴的古蜀玉鼎,抑或小巧玲珑的古蜀跪人,处处都讲究对称。平衡沉稳的大小古蜀玉鼎,几乎无不讲求对称之美。这是一种庄重的经典美。不温不火在地下酣睡了几千年。

在玉鼎的一些直角部份,全部倒角成半圆状。阴倒角部分,也可以看出手工麻利,敏捷干净、利索。用手去摸阳倒角,决不会有硌手的感觉,玉鼎上的线条不但笔直,而且间距标准,流畅奔放。在放大镜下观看,刻痕有顿挫感。这些玉鼎在漫长的时间里和埋藏环境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特有的次生矿物。人工造假在视觉上可能会蒙混过关,但是,无法蒙骗现代高科技手段。这些手段包括红外光谱分析、拉曼光谱分析、X射线分析、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电子探针分析等。通过这“十八般兵器”,确认民间收藏的大型的、龙溪玉和彭灌杂岩材质的古蜀玉鼎,均系真品无疑。

例如,一尊玉鼎造型宏伟古朴,鼎口之上一边竖着立耳,另一边却系鸟首,底部足系圆柱型,显得沉稳坚实。纹饰是对称的夔龙纹和宽阔的曲波纹,线条雄浑流畅,如同浪峰波谷环绕器身。再如,一尊双附耳龙溪玉方鼎,造型浑厚,丰满圆润,敦实健壮,厚重平稳,四角各有一道扉棱。在这尊方鼎上,方鼎两端有一对附耳,饰有双向回纹,附耳与方鼎主体一起由整块玉料雕琢,四面饰有兽面纹和龙纹。方鼎底部呈漫圆形,上部口沿阴刻古蜀文字33个。

文章图片9

图(9)民间收藏古蜀纵目镂空件

玉器上的文字,是用比玉石更坚硬的金属在玉器上雕刻而成。这种工具是一种锥形具,类似今天的锥子,也可以是宽窄不同的有凹槽的刮刀。放到双目显微镜下观察,古蜀文字细线条宽度在0.2-0.4毫米之间,粗的有0.3-0.7毫米甚至0.8毫米不等。在与线条平行的方向有更细的平行纹,或深浅不一的线条状,线条状边缘出现港湾状。如用现代的电动锯刀,则线条坚直,从起刀到终刀有由浅到深前进,最终出现弧形。

我们注意到,凡是镌刻铭文的100--150公斤重的玉鼎,在相当程度上属于宫廷重器,其材质本身必然是上等优质玉料,手电筒光之下,通体透明。玉鼎是古蜀国礼仪制度在玉器上的“物化”,它用以表明等级制度,以玉鼎的多寡的组合形式来显示不同的身份、地位。这已经比在中原一带形成的“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卿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二簋”的列鼎制度,至少早了1000多年。

古蜀玉鼎上镌刻复杂的古蜀表意文字,比古巴蜀图语更具有文字特征,很可能就是比甲骨文更早的古蜀文字。据专家介绍,可通过与古彝文和东巴文对照来破解。一旦破译这些文字,古蜀文明乃至中华上古文明的一些谜将由此揭开。

从玉鼎的形制上寻找失落的历史令我们激动不已,古蜀玉鼎上的面具,再现了古蜀国王的“牛首虎鼻” 。这是古蜀先民心目中的伟岸之躯,有牛之强壮,虎之威猛。自伏羲至大禹,凡同宗帝王无一例外。这些深浮雕图案,比文字记载更形象、更生动,或者说是对文字是一种超越。

这批古蜀玉器中相当一部分单件需要一两立方米的整块玉石料,重达数吨至十余吨毛坯玉石。古书《千字文》讲“玉出昆岗”,古人讲的昆岗即昆仑山,就是指四川贡嘎山、岷山一带。古人用上好的兽皮主要是麂子皮条裹解玉沙(亦称金刚沙)拉磨切割玉石,才不会崩裂和震裂,用现代工具锯切玉石会有崩裂震裂。汶川有一座山蕴藏大量金刚砂岩,是已发现的最大的解玉沙矿。这也可看出蜀地与玉的渊源。

文章图片10

图(10)民间收藏手握鸠杖的古蜀人

以上比较,可见对神灵的崇拜,对上层人物的尊崇,并对其顶礼膜拜,是西亚上古雕塑艺术的主要宗教特征。三星堆玉石雕像对天神、地祗、人鬼的尊崇,是其雕刻艺术的主要宗教含义。但是,期待自然神灵的保护,以驱逐邪恶,消除祸咎,是东方传统文化的共同民族心理和文化根基。

(2)均有成熟的雕塑规范和表现手法

古希腊人以卓越的人体雕刻实践,最早建立了以人体为主体的空间表现形态,并确立以数理关系为核心的雕塑造型规则。希腊雕塑家波里克利特在《法式》一文中,制定了人体雕塑的具体数学比例,强调身体和头部保持7:1的比例,是最理想的数比关系。

作为雕塑造型雕原则、法规或规矩提出来的'法式',在西方美学观念中,认为是体现美的本质的普遍规律。雕塑家以写实的手法,用准确的人体解剖学,塑造人物形象,使人的形态有很强的力度感。希腊时期保存下来的雕塑作品,不论圆雕还是浮雕,都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我们仔细观察,三星堆玉石雕塑几乎全是祭祀用品。如玉石人像的五官布局,大多呈现出脸部方颐形,眼睛杏叶状,眼球微凸出,阔嘴高鼻梁,耳朵穿孔,似有耳环。当这些面目相似的脸部集中在一起,形态和功能上传递出的信息是,上天与子民、神圣与世俗、理性与感性小有差别,大部份相同。玉雕面具、站像几乎都属于人神不分、人兽不分的模式,其抽象性指向了人神同体,人兽同形的特殊符号。

玉石雕像大多只注重正面刻划,后背简略。玉石雕面具眼球、眉额、口角、鼻子等其刃线均比较圆滑,几乎所有的转折处,均是圆缓过渡。就艺术效果来说,玉石雕像的大部份人像、头像、面具,均表现出深浮雕感。只不过以圆柱形为基础的浮雕,有的则显示出浅浮雕效果。如小型玉石人像是一位单脚下跪的武士像,从正面来看,其立体感极强,具有单体雕塑的效果,然而它后背则是凹面,由于帽子的双尖、两腋与手臂之间采用镂空形式,这本是浮雕的人像却表现出较强的空间体积感。古蜀先民人对神人的崇拜,从纵目、阔耳、宽眉、弧唇的面具造型特征延续到兽面纹、雷纹、鸟纹、太阳纹等的图文雕饰强烈地传递祈福避邪的宗教情感。

(3)共同表现对美好的追求、对邪恶的厌恶

翻阅书籍,得知“美是古希腊造形艺术的最高法律”。在古希腊人看来,雕塑艺术的核心体现“美”,即“人体美”,这表现在众多的人体雕塑作品中。西亚上古雕塑中,也有表现人体的作品,如《男子铜像》(现藏伊拉克巴格达博物馆,公元前3000年)。而在三星堆玉石雕塑中,也有不少女性上身双乳裸露,腰穿短裙,双腿丰腴性感的作品。上身一丝不挂,肌肉发达,孔武有力的壮士则手握长刀。这显示出不同民族的文化认同观念和审美认识的共同性。

文章图片11

图(11)民间收藏镌刻古蜀文字玉璧

在另一方面,由于抽象的思维观念在三星堆玉石雕塑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因此其文化内涵要比西亚及希腊上古雕塑要丰富得多,复杂得多,从而显示出鲜明的个性。在希腊雕刻众多的题材中,希腊神话占了很大的比重。如《维纳斯的诞生》(罗马特尔姆博物馆藏)等等。西亚上古雕塑中,反映法老、君主、国王及其上层人物的雕像占了很大比重。三星堆玉石雕像里,不仅有《山海经》中的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羿射九日、鳏禹治水等神话传说,以及鸟头人面,蛇身人首、人首鱼尾等神物,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还有麒麟、九尾羊、九尾狐、旋龟、凤凰等传说中动物。同时突出了现实生活中的各阶层人物。如上层人物:巫师。中层社会和下层社会如:武士、跪坐的奴隶等。被神话的人物,如“纵目”的先王、祖始等祖先神。

相对来说,三星堆玉石雕像的社会内容,要比西亚、古希腊雕塑要丰富得多。另一方面,古希腊雕塑突出人的个性,如《拉奥孔》群雕,在表现拉奥孔父子遭受肉体的痛苦时,人们无需看他们的面孔,从那一条条筋肉及抽搐的腹部的刻划,就能体会到、感觉到这种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而三星堆玉石雕塑,是以一种朦胧的、神秘莫测的艺术感染力让人们去暇想,去推测。这些雕塑本身的主题是什么?或者不是什么?因为神、鬼、人杂揉在玉石群雕中,给玉石雕像笼罩了一层神秘主义的文化氛围,这正是其独特的魅力所在。

天人同性,是天人合一审美意识的重要内容。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也就是说人的感受、审美之心,是得之于人的本性,因而也就是天的本性。三星堆玉石群雕和西亚上古雕塑在造型艺术上是相通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邪恶的厌恶。古代艺术家把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把喜怒哀乐倾注在一件件雕刻艺术品之中。可以说,三星堆玉石雕与西亚上古雕塑艺术各秀一枝,都是东方上古雕塑作品中的杰作,都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四、三星堆玉石雕塑的外来文化因素

近年来,据一些三星堆玉雕收藏家研究,在北纬30度线的地球曲线一带,发生过太多的怪异现象和神秘事件。诸如埃及金字塔的崛起,巴比伦空中花园、亚特兰蒂斯大陆的消失等等。四川广汉和成都,同样位于北纬30度范围内。当我们看到四川一些收藏家的秘藏,那饰有箭射鸟、射鱼纹饰的玉石权杖、玉石版的“四鸟逐日”、通高近3米的玉雕立人像、高达3米的玉石神树、薄如纸片的玉璋。一件件独一无二、横空出世的宝物,令人不能不发出疑问:如此辉煌的古蜀国文明是怎么创造出来的?又为何几乎一夜之间,湮灭得无影无踪?大小石雕立人在古埃及、古西亚、古爱琴海、古印度文明中并不鲜见,可是高鼻、深目、下颌留有胡须,与古爱琴海人、古埃及人一模一样人物雕像,为何在三星堆一带频频露脸?

文章图片12

图(12)民间收藏古蜀玉筒形器

当我们打开地图,并用尺子丈量,可以看到以三星堆遗址为起点,途经中国云南、缅甸、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伊拉克、约旦、以色列,抵达终点埃及,全程不多不少刚好一万公里。这条商贸之路几乎就是踩着北纬30度线一路走过去的,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就这样被一条商贸之道串连起来。事实上,古蜀国与外界直接或间接的文化交流,并没有因为地形的阻隔而中断过。凶山恶水,急流险滩,蟒蛇猛虎从来就没能阻拦古蜀先民探寻世界的步伐。

《史记·货殖列传》提到虽然巴蜀四塞,但是,“栈道千里,无所不通”。“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只不过是唐代诗人李白浪漫主义情调的喟叹,并非古蜀国时代交通状况的真实写照,大可不必作为历史资料采信。有学者称,从潜至沔,再经陆行入于渭,是古代潜、沔、褒斜、渭河的一条水陆联运途径。这条入蜀途径在夏、商时代发挥了重要作用,各种不同的区域性文化,曾经在这一交通线上相互碰撞与交流。而近年来不断浮出水面的三星堆玉石雕塑,为以上说法提供了可触、可摸、可圈、可点的物证支持。

我们通过对三星堆玉石雕塑的分析,可以探视古蜀国的的社会结构,是由部落联盟发展多种文化成份有机汇合而成的,数百件玉石雕塑足以证明这一推断。例如,大小相似,姿态各异的玉石人像雕塑,经过排列组合,所表现的是各部落酋长、首领的形象,它们可能代表了各个氏族部落参加盟会。从头像特征看,大部分头戴方帽,颈项后一根长长的独辫,他们可能属于同一个主体民族集团。但是,也有十多件不同脸形、头饰、发饰,具有明显的民族差别的玉石人像雕塑,也许正是不同部落参加会盟的生动物证。

这一时期古蜀国的盟主地位,可能主要以结盟方式和宗教信仰习俗来维系。这种联盟式的古蜀国,可能是其文化最强大,最具对外扩张能力的时期,以其文化和宗教的力量吸引远方的部落前来参加盟会。形成这种融合现象,可能有历史、地理、民族、经济、军事、政治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宗教信仰和祭祀活动形成的联系,可能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民间收藏的出产于印度洋暖海区域的磨背式海贝、穿孔式海贝、虎斑纹贝和鳖壳,使三星堆玉石雕像和西亚上古雕塑艺术的直接关系进一步明朗化。前些年,人们从公元前2000年的古埃及木乃伊头发上,发现束着一块来自中国的丝绸。古蜀国是当时世界上唯一出产丝绸的地区。如果这一结论成立,那么,四五千年前,古蜀国就沿着西南丝绸之路,与西亚诸国进行商贸往来。

文章图片13

图(13)民间收藏的古蜀玉器

正如学者苏秉琦所说:“成都及其附近几县从距今5000年前新石器时代晚期至距今3000年前,存在着自成一系的古蜀文化区系”。这种体系特征不是表面的,而是内在的。古蜀文明的形态特征,包括有原始宗教盛行、造型艺术发达、多元文化有机融合等内容。三星堆古城作为一个兴盛的宗教祭祀中心,以祭祀活动的形式实现了文化的融合和社会的繁荣。正是它以开放的姿态,实现了多元文化的撞击和融合,在吸收众多外来因素的同时,进行了实质性改进和创新,才创造出独具特色而又光彩夺目的古蜀国雕塑艺术珍品。因此,就研究三星堆玉石雕塑文化与西亚地区上古雕塑艺术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来说,其前景将是十分光明的。

五、结束语

考古发现表明,古蜀文明从新石器晚期算起,历经夏朝的发展(三星堆遗址二期为代表)、商代的辉煌(三星堆遗址三期为代表)、西周的滑落(金沙遗址为代表),到春秋战国时的衰落灭亡,存续了2000多年。这个文明的核心区域始终在成都平原不足7000平方公里的小盆地中,相距不到30公里的范围内,是自成体系的古代文明标本。

古蜀文明在同时期西亚等外来文明强烈催化、影响下迅速发展,形成相对独立的一方文明。英国考古学家莱亚德按照《圣经·约拿书》的描述,在现在的两河流域、伊拉克一带,发现了古代亚述帝国的首都尼尼微古城;德国考古学前驱H谢里曼相信《荷马史诗》的描绘,发掘小亚细亚半岛东岸的希萨立克丘,发现了特洛伊古城遗址。三星堆古蜀文明的发现,同这两大发现相比,毫不逊色。这个文明的发达程度,放眼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广袤区域,无一与其匹敌者。

民间收藏的大量古蜀三星堆玉石器雕塑作品,是与之相匹配的古蜀文明鼎盛阶段的物质文化遗存,是我国雕塑艺术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它从蒙昧到萌芽,从发展到完善的行进过程中,形成狞厉美、神秘美、厚重美、完整美、造型美的重要特征。其数量巨大、制作精湛、内涵丰富,表明古蜀先民对祭祀之重视、场面之隆重、地位之重要、影响之强烈,为我国上古时期独一无二的玉石器文物群体。它构成了古蜀文明所具有的注重造型艺术、吸收多元文化、强化精神观念的重要特征。它在一定意义上已经凝固成人类文明的历史长卷,是古蜀先民思想、感情、审美观念的结晶,以及社会发展形象化的不朽记录。同时,它也给今天的人们带来无穷的艺术享受和创作启迪。

在一切都与金钱挂钩,以金钱的多少作为人们衡量成功与否的标志的时代,很多人无法沉下心来潜心研究雕塑技法创新。如果期待一个单纯机械性模仿、脱离深厚传统基础的雕塑群体,一个普遍缺乏创新、不断抄袭西方现代艺术的雕塑群体,一个缺乏扎实的文化基础、无法深度思考的雕塑群体,某一天能够创造出丰满优美,气势宏阔,流传久远,呼风唤雨的雕塑大作,这无异于水中捞月,镜里看花。三星堆玉石雕塑给我们的启示是,在文化发展全球化的环境下,文化要在多元文化交融中创新,使之更加丰富多彩。多元文化的互动,永远是人类文化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