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有文字,凭什么构成文明?请看三星堆文字:交,共,田,㔾,回|三星堆|三星堆遗址|古城|铭文|青铜器...

 weimiao 2023-01-07 发布于安徽

#三星堆到底有没有文字?#

原创不易,支持请按“关注”,和我一起发掘古文字的秘密吧!

{上图为三星堆青铜器人像}

一:《红星》新闻采访中国考古协会理事长王巍先生,解读“三星堆的文字密码”。

2021-05-29 10:47《红星》新闻发布:28日,“走进三星堆读懂中华文明”主题活动在全球引发关注。三星堆没有文字,凭什么构成文明?发现丝绸,意味着什么?红星新闻的记者杨方毅和曾琦,就此采访了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

王巍先生表示,学术界一直在对巴蜀图语进行研究,发现有的图语使用频率非常高。但是尚未形成文字系统。王巍先生说:“目前我们不确定,三星堆到底会不会发现文字,但极有可能是没有文字。”

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只是给尊敬的王巍先生建议,研究三星堆的文字,是否该另辟蹊径。

对照着甲骨文字典,来研究三星堆文字,是一个很朴素,也让人很信服的方法。

“上古文字学家”和考古学家,是2份完全不同的工作。

考古学家的职责,是发现和发掘文明。

上古文字学家的工作,是通过识读古人们所遗留的文字,来解释文明!

二:三星堆的这件青铜器“兽面人冠像”,整体是一个中文字“常{shang}”字的造型,读作衣裳的“裳”字。

从古至今,中国人对文字的表现方式,是各种各样的。例如,建筑和雕塑,也是体现文字的方式之一。

中国文字博物馆前面的这件雕塑,是一个文字的“字”。

文字,使用书写的方式表达,在距今2400年前后的中国战国时期,刚刚形成潮流。

战国时期的竹简和木片,是用来书写文字的材料。

书写,只是文字的表现方式之一。

以上这件三星堆青铜器人像,整体人物的雕塑,是对中文字“常”字体造型的写实。

“常”字,通假衣裳的“裳”字,这件三星堆青铜器人像,身穿具有刺绣纹饰的衣裳,叫做“常”人像。

一个人,上下身穿衣裳,是指“常”字。

{上图1为三星堆青铜器人像。图2为《殷周金文集成》17.10861商代青铜器的铭文。}

商代铭文识读:常{裳},车。

载是常服。——《诗·小雅·六月》

诗经》记载,中国商代至西周早期用车来装载衣裳服装,叫做“载是常服”。

上图为《殷周金文集成》17.10861商代青铜器的铭文。

商代铭文识读:車,常{裳},父丁。

上图为《殷周金文集成》17.10861商代青铜器的铭文。

铭文识读:常,止{趾},共。車,父丁。

以上这件商代青铜器铭文,应该是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遗址,同《花园庄甲骨文》记载的历史吻合。

铭文识读:車,常。父丁。

以上所有商代的青铜器铭文,都可以在三星堆的青铜器上找到同样的字体。

三星堆发现丝绸,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三星堆人,在裁缝制作丝绸衣裳“常”,三星堆人当然会识字,是大知识分子。

{上图为三星堆遗址4号坑纺织品扫描电镜图}

王巍先生在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向记者表示:“三星堆丝绸的发现和三星堆文字没有半点关系”。

{上图为三星堆遗址4号坑麻线}

在中国新石器时代,任何器物和事物的创新诞生,皆会同时出现相应的文字。

既然,三星堆人在纺织麻布和丝绸,就要做衣裳,也会同时出现衣裳的“常{裳}”字。

【集韻】【韻會】常:辰羊切,音裳。

三星堆大立人身穿的“长衫布袍子,罩袍”衣裳,叫做“常shang{裳}”。

三:三星堆青铜器人像上浮雕的“钱”和“交”字。

{上图为战国秦朝时期的铜钱,出土于陕西省}

现代考古学家们,已知中国最早的“半两”铜钱,出自于战国末期至于秦朝时期。

殊不知,在三星堆文明时期,就有铜钱的存在了。只是,考古学家们暂时还没有找到,没有发现三星堆人“钱”的原型文物。

「交」仰25.30

铜钱,在中国古代俗称为“孔方兄”。

这件三星堆青铜器人像的顶端突出部位,浮雕有一枚圆形的铜钱。

三星堆圆形铜钱的内部,浮雕有一个中文字“交”字。三星堆人当年发行的铜钱,学名叫做:“交子”。

三星堆人,当年把“交子”铜钱,也称为“蝙蝠钱”。

三星堆人要卖衣裳,要采购丝线原材料,如果没有钱不发行钱,如何和他人做生意呢?

厥孚,交如。——《易·大有卦》

交,易也。——《小尔雅》

交:是指互相来往联系,交流,交易。

三星堆人和西方人以及中国外族人做交易做贸易而发行的市场流通货币{钱},叫做“交子”。

{上图为越南博物馆及其属于三星堆文明的青铜器}

{上图为青铜器铭文“趾”字}

越南河内市的周边地区{即今越南北部红河三角洲地区},古称“交趾”。上图是青铜器铭文的一双脚趾,读作交趾的“趾”字。

“交趾”,发音是“交子”,越南国家近年来出现了很多的遗址群,考古出土了许多属于三星堆文明的文物。

越南红河的出海口,是三星堆人往南亚群岛和印度洋出口服装衣裳贸易的码头。

三星堆人族群,拥有三种不同形式的财富资产。

第一种,叫做“海贝贝币”,是三星堆人在巴基斯坦印度河流域以及在南亚赤道群岛地区发行的市场流通货币。原产于印度洋热带海域的贝币,用于小额的零售商业结算。

三星堆人的第二种资产为“黄金储备”,是三星堆人发行各种货币的'锚”,属于最核心最昂贵的资产。

第三种货币是铜钱“交子”,在西亚中亚欧亚草原,以及在中国北方地区使用。

{上图为甲骨文“婴”字}

三星堆人,当年将穿孔的铜钱“交子”,系在一根麻绳上,形成“串串钱”,搭在肩膀上,四处行走,卖丝绸布匹和衣裳。上图甲骨文“婴”字,是对三星堆人使用铜钱进行跨国贸易贩卖丝绸布匹和衣裳商品的写实。

四:三星堆青铜器人像上浮雕的“共”字。

王巍先生在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说到:“丝绸生产是生产力发展的一部分,高技术含量的手工业,被王权所控制,而不是谁都可以做的”。

三星堆人族群,是否属于王者家族,还是属于中国商王朝的臣子?

只有三星堆文字,才能解答以上的历史问题。

{上图为商代青铜器“小臣午方鼎”,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小臣”,是对中国商王而言的。

三星堆人,在没有被中国商王朝打败之前,有忤逆{午,逆}的造反行为。

“小臣,午”,他自称是一个忤逆商王朝的造反派。

商代的“小臣午“,他很狡猾,他将三星堆的鸟类眼睛从横着放,改成竖着放,就成为了”臣“字。

以上这件青铜器人像在铸造的时候,三星堆人和商王朝持久的战争,还没有分出胜负,忤逆的三星堆人,并不承认自己的集团,是商王的臣子。

「共」亞共父癸簋商代晚期集成3339

这件三星堆青铜器人像帽子上浮雕的文字,在甲骨文字体里,读作“共”字。

【玉篇】共:同也,众人也。

《尚书》:武王戎车三百两,虎贲三百人,与商战于牧野,作《牧誓》。

王曰:“嗟!我友邦冢君,御事: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及庸,蜀、羌、髳、微、卢、彭、濮人。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

于距今5000年-3230年前后,三星堆古城里生活着“庸,蜀、羌、髳、微、卢、彭、濮人”等多个不同的民族。大家共同住在一起,共同生活,是指“共”字。

“共”字,指三星堆文明,是由中国多个民族“共和体”所创造的阐释。

五:三星堆青铜器人像上的“田”字和“鬼方人”。

「田」粹1222合33213歷組

这件三星堆青铜器人像,帽子上浮雕有1个甲骨文字体的“田”字。

“田”字,在一个人的头上,是指“鬼”字。

鬼」乙7157合2832賓組

{上图1,2为三星堆以及金沙人像。图3为甲骨文“鬼”字}

三星堆人像雕塑,是对甲骨文“鬼”字的写实。

《周易·既济》:“九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

《周易·未济》:“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

《大雅·荡之什·荡》:内奰于中国,覃及鬼方。

文字为证,三星堆人,不是外星人,是《周易》和《诗经》记载的商代“鬼方人”。

三星堆人像上的这个“田”字,词义之二,是指“网”。

三星堆人生产的葛布,麻布,丝绸,皆是属于网格布。

六:三星堆青铜器人像的耳朵,是一个“㔾{卩jié}”字。

三星堆青铜器人像的耳朵,是一个“㔾jié”字的造型。

【韻會】㔾:字之偏旁,作巴。

于距今5000年-3800年前,三星堆人称谓自己的耳朵为“㔾{巴}耳朵”。现代的四川人,则自称为“耙耳朵”和“趴耳朵”。

西汉时期苏武出使匈奴,他手持的信物,是皇帝所赐,叫做“节”。

现代各个国家的外交官,都要遵守外交礼节。

三星堆人像的耳朵,是个“㔾”字,也写作“卩”字,古代通假礼节的“节”字。

《说文解字》㔾(卩):瑞信也。

《说文解字》㔾:守邦國者用玉卪。守都鄙者用角卪。

三星堆的各种玉器,叫做“玉㔾{玉节}”。

三星堆人织造丝绸,在全球地区卖衣裳{常},和白种人黑种人要交往,要讲究礼节。三星堆人做全球性贸易,做生意要讲诚信。

三星堆以及中国各地出土的“玉节”,是对商业诚信的体现,叫做“信物”。

上图为巴基斯坦印度河流域的泥板文字,距今4000年前后。

印度河流域的这件由兽毛坐成的旗子,叫做“㔾{节}”。

印度河流域的文明,是对中国三星堆人将织布产业转移至于巴基斯坦的体现。

三星堆人从印度河流域出发,车上来着布匹衣裳,出阿富汗,过伊朗,到伊拉克去售卖。

居住在印度河流域的中国三星堆人,沿途就举着这把旗子{礼节},就像近代镖局的旗子,告诉沿途的百姓们,最讲商业诚信的三星堆人前来卖衣裳了。

巴基斯坦印度河流域印章上的甲骨文字体“田”字,和三星堆青铜器人像帽子上的“田”字,完全一样。

七:三星堆青铜器人像上浮雕的“回”字。

三星堆青铜器人像衣裳的腹部,浮雕有一个“回”字。

各种不同字体的“回”字,是三星堆青铜器上体现数量最多,出现最频繁的文字。

  1. 回,还也,走向原来的地方:回家。

昭回于天。——《诗·大雅·云汉》

《诗经,云汉》记载“昭回于天”的“昭”字,是指地名,即云南省的大理市“南昭”,以及云南省金沙江边的昭通市。三星堆人的财富,是途径云南省,进入四川省的。

从云南省到四川省广汉市,是三星堆族群运输并持续输送财富的路径。

《诗经,云汉》记载:旱既大甚,蕴隆虫虫。

于距今3500年前后,中国境内的北方地区,发生了持续的干旱。

三星堆人从北方地区运输贵金属的通道,因为天灾而停顿。

三星堆人开始走海路,贵金属由越南和缅甸登陆,转道云南省,再运输至于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古城累积储存。

“昭回于天”的“天”字,是指“天府之国”的四川省成都市和广汉县三星堆古城。

三星堆青铜器人像的背部,也浮雕有几个方形文字”回“字。

无数个“回”字,聚集在一起,叫做“回回”。

【正字通】回回:國名。西域大食國種也。

新石器时代至于西汉时期中国记载的“大食国”,又名“回回”,是指西方的非洲{绿衣大食}大陆和西亚中亚地区。

三星堆古城遗址所在的地名,叫做“西外乡”,词义是指“从海外和西方地区回迁到中国定居的人群”。

《尚书·舜典》:三苗于三危。

《尚书,舜典》记载:于距今3230年前后,商王朝武力征伐三星堆人,商王武丁率领军队占领三星堆古城之后,将三星堆人发配到甘肃省敦煌市的三危山周边地区居住。

此后,滞留在甘肃省定居的三星堆人后裔们,自称是“回族人”。

{上图为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陶猪}

回族人,别称“回回”人,不吃猪肉。

您看,三星堆遗址考古出土的陶猪,因为回族人不吃猪肉, 笑得多开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