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倪海厦讲《黄帝内经》笔录19

 缠绵168 2023-01-07 发布于广西

-------------------------------------------------------------

倪师讲授笔录(对应原文附后):

第九篇 六节臓象论

我们看到第 64 页,64 页呢就是我们这个第九篇,六节脏臓相论,篇第九。

这个黄帝呢就问岐伯呀,余闻天以六六之节,以成一岁,地以九九制会。所以计人亦有三百六十五节,以为天地久矣。不知其所谓也。但,它这个什么意思?这个岐伯呢,这个六六之节和九九制会,这是天的度数,一个是气的度数,天度者所以制日月的行也,这个是那个气数者,所以纪化生之用也

那我们所谓天的六六之数,这个看第二段,前面这个没有什么,第二段这边就在讲,天呢,岐伯说这个天的以六六之节,地以九九制会天有十日,六竟而周甲,就是我们讲的十个,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那这个呢以六个甲,就是出现六次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然后连续六个甲,六个天干的话成为六十天,这是一个六甲,那为什么要是以六甲呢?因为天干是十,地支呢十二,这个十跟十二的最小公倍数就是六十,那干是十嘛,这是六的倍数,六乘十就是六十,这个六的数字就是这样子来的。所以就叫六甲,那这是讲的是天时,天的度数。那“甲六复而终岁就是六乘六,六再乘六,360,就是一个岁,一年,那一年是 300 多天呢,多余的天数呢我们四年把它混在一起,就变成我们的闰月出来。所以最后一行呢,65 页最后,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呢本于阴阳。那我们人身上的气,气数呢,天数还有气数,九周九窍皆通乎天气,我们的人呢和天地之间交接的地方我们称为九窍,脸上有七窍,还有大小便,你大小便,不管你是上在马桶里面,还是就在天地之间嘛,你不可能小个偏跑到宇宙去,对不对?没有那么大的力量,所以说这个人和天之间交接的地方作为气数,气数都是通乎天气的。所以其生是五,其气是山,所谓生气是五数的话就是阴阳五行的木火土金水,这个生数是五,那气有三个气数,所谓三个气数呢,我们有表,还有半表半里,还有个是里,这是三个,我们人身上一定经过这三个关,如果你住在寒带的地方,大部分的寒带的地方,或者美国的北美的地方,你到餐厅去吃饭你就知道了,奇怪,这餐厅盖的很奇怪呀,那个餐厅大家从门进来,门进来的话,南方没有,北方有,他做了一个玄关,就是你从门这边进来开着门,然后再进来还要开第二个门才会走进来,这不是神经病嘛,为什么这样子那么麻烦?这是半表半里,这是表,这是里,这样子的话外面的寒气才不会进来,最多只到这里对。你一开这个门寒气到这边,然后你从这边再开门进来的时候这个门就挡到了,里外之间这叫半表半里。这就是气,是三气,。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则为九,九分为九野,九野为九臓。那天地呢中间有八个方位嘛,加上中间的就是九个位置,所以形藏四,神藏五,合为九藏以应之也,所谓形,外形你看过去的时候头、手、足、身体四个,这是形,外形有四个。神藏五,内脏呢,里面有五个,木火土金水合为九脏,来应天地的九个方位,九个方位。

那第 67 页呢,六节脏相篇,他说,黄帝说他知道六六九九的意思了,那这个夫子云,积气盈闰,愿闻何谓气。这个岐伯就说这个“上帝所秘,先师所传”。这个什么秘密呢?岐伯说五天呢为之一候,三候为之一气,五三的话就是十五,十五天。所以呢这个十五天呢为一个气。所以我们黄帝上面的把一年 365 天我们分成 24 个节气,一个节气就两周,两周是一个节气,这就是十五天的一个气,有节气,节气就是有属性的,就是有气。那我们比如说我们的春分,这个小满呢,芒种呢,这种都是属于节气的名称。六气谓之时,一个气是两周嘛,等于十五天。那六乘十五是九十天,是一个季。所以说六个气呢为一个季节,十,这里“时”讲的是季节,就是三个月,四个季节呢就成为一岁,一年,那这个四个节气各从其主,肝、心、脾、肺、肾,那由于这五行相袭,而皆治之,终期之日,周而复始,到了一年节气最后一天又开始循环了,又开始循环。那这个就是,这个循环无端,人就这样一直循环下来。所以如果你不知道,这个节气的盛衰,四季的盛衰的话,虚实的所起,你不可以当医生的。所以我们常常在治病的时候随时要注意节气的改变,现在是春天了,夏天了,秋天了,我们摸到脉整个都要跟着变更的,都要变更的。不能一年不管什么节气你就是以一个季节的脉为主,这个是不对的。

那黄帝问呢,五运,就是木火土金水这五个运,如环无端,如果太过和不及怎么办?

那岐伯说这五行之气本身是,它是并存的啦,五气更立,本身各有所盛,各司其职,那如果虚盛,有时候常常有一些过或不及的现象,这是,这个一定会有这是一个必然的现象,所以我们常常台北有台风呀什么的,就是过了,这个现象。

那黄帝就问了,平气,什么叫做正常呀?那岐伯说这个很简单,没有过就是正常,这个不用我讲。

那黄帝就问了,那太过与不及如何处理?岐伯说,我说过了,不讲了,在经也有了,这个常常是这种效果,我常常说讲过了,不回答了。那这个经在哪边呢?在《黄帝内经》,《黄帝内经》第 19 篇,在瘀积真臓论里面就有讲,节气太过的话怎么回事?那黄帝说那好吧,那什么叫所胜?五行所胜是什么意思?岐伯说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得五行时之胜,各以气命其臓这听起来好像这个没什么嘛,我解释给你听。

春夏,长夏,秋冬,这个图呢是我故意把脾放在中间,让你看脾是主中,这个中呢意思就是说节气交换的中间都是属于脾,我们在五行图上看的时候,这个就不好弄了哈,要把它改成这样子,这个是春,夏,长夏,秋,冬,那这是木了,这是火,这是土,金,水,所谓春胜长夏就是木克,木克土的意思呢就是春胜长夏,那如果是我们定立治疗法则的时候,这个除了讲病因以外,还有治疗法则在里面。如果说我们治一臓不平,如果说脾脏有问题了,脾脏有问题了,我们去治所胜,所胜之脏,如果说脾脏有问题了,我们知道木胜土,春胜长夏,所以我们去治肝脏,一臓不平,我们去强调所胜的就可以让那一臓平,这是它的意义,另外一个意义在里面。表面上的意义就是说肝气太旺了,会害到脾脏,反过来说,如果是脾脏有问题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去治肝的意思。这是得五行时之胜,各以气命其藏

71,黄帝何以知道它胜呢?岐伯说求其至也,这个等到看它的气到了我们就知道了,我们才知道如何所谓叫做胜。从开始呢,我们从开始的春天开始,未至而至我们称之为太过,一般来说我们以立春,立春完了以后是雨水,立春的开始到雨水,从雨水开始阳开始生长,就是春天了吗。立春到,从立春到雨水,这两个礼拜,一个节气,那这个节气呢还是,因为在交换还是比较冷,到雨前以后呢,开始要开始春天了,要热。那未至而至,也应该是到雨水以后才开始走春天对不对?那结果呢,在还在冬天的时候就行春令,冬天本来应该很冷,等到冬天,今年冬天很热,冬行春令,这就是未至而至,这就是所谓的太过。太过。“则薄所不胜,而乘所胜也”,就会产生呢,木气过旺,木就会去克土,木去克土就是造成他所不胜,“乘所胜也”,就是,本来呢,金是克木,它金是克木的,它就会反侮到金,就会害到这个金,也就是说太过的气脉的时候这个,那个气的时候,节气的气的以后,我们称为命之叫气淫。这个是“不分邪僻内生,工不能禁”,那这种太过的现象呢,我们如果当医生的如果是没有办法查到,到头来会没有办法控制,这是我们要注意气太过。所以当我们在做医生当中做诊断的时候,做诊断的,天地之间也是这样子,比如说,水在地球是固定的,地球是固定的,水量那么多,今年这边是干旱,水在那边,今年这边是水灾,然后那边就是干旱,反正水就是那么多嘛。

那如果说冬天,冬天本来是很寒冷的,寒冷的时候水汽都在这个在上面,在天空上面,突然冬天行春令,开始温暖下雨了,所以冬天变得雨水很多,那雨水很多的话,会影响到夏天,夏天的雨水就不多了。所以如果说冬天有行春令的时候,夏天就会比较干旱,反过来如果不及,不及就是,进入春天了,怎么搞的还是很冷,冬天还在里面怎么还,现在已经明明是立春了,然后到了雨水了,早应该是春天了吗,可是还是冬天很寒冷,这就是不及,该至而不至我们称为不及,那春行冬令,春天的时候怎么还在行冬令呢?那夏天的水就会很大,夏必大水,夏天就会有大水。过去的中国很多天官,我们就以这个节气的过与不及,赶快预计明年那天夏天会怎么样,赶快预做准备,预做准备。这就是过与不及产生的问题。

如果是他讲,后面讲的,至而不至,该至而不至,春天该到了,结果还不到还是冬天,就为不及,就会所胜而妄行,那木所胜就是金能够胜木,就会害到肺。那金,那木,春天的木生火,所生就是火,心脏就会受病,所不胜则薄之,这是土呢,因为木是克土的,这是不生嘛,薄之就是比较浅,病比较浅,比较轻的意思,这个命曰气迫。所以我们一定要看过还有不及,过与不及来做诊断。

如果说黄帝说,天地五运的气,就是木火土金水,春夏、长夏、秋冬,如果不应,有没有不应的这个环节来制节循环的?岐伯说,苍天之气啊,不得无常。气之不袭,是谓非常,非常就是有大变,大变化。比如说现在是冬天,怎么变成夏天那么热,秋天变成春天,这是无常,没有按照正常的这种,那个春天秋冬走的话,一定会生到大变。那黄帝说,这个变化,那非常变的话,会怎么样呢?岐伯说,变至则病,所胜则微,所不胜则甚。一般来说,我们不是讲过吗,我们前面有介绍过,所谓正邪,比如说我们以心脏为主,心脏本身生病了我们叫做正邪,心脏所生的这个土,我们就称为实邪,那心脏的母我们就称为虚邪,就是木了,那如果是水过来,水本来是克心脏的,就是连,本来是克,那再克进来心脏有问题的时候,水来就更大,就是贼邪。火能克金,说到金,火本来是克金的嘛,心脏有问题的时候金会影响到金,那肺是只有一点点毛病的,所以是有心脏病的人肺的问题不是很大。

74页,在介绍之前,有些天文上的知识给你们介绍一下,这五的术哈(5天),这五之术,木火土金水这五之术。我们常常说寒,这几天好冷,寒不过五,到第六天就会转了,因为气数只有五吗,木火土金水,第六天就会转。热也不过五,夏天的时候有一天突然,天气突然连续好几天很热,连续五天最五的极数,到极数,不会再过去了,到第六天的话一定会下雨,下雨那个天气会比较凉快一点,不会说整个夏天每天都很热,那就是非常数。这个五的术很很有意思,以后注意观察,大家就会看到真的很妙。那同样的,比如说这个术在变,你去摘个苹果下来,或者水果下来,从树上刚刚摘下来的时候,木的味道还有,木是酸味吗,对不对?你咬它会有酸,如果放在那边,不过五天,再吃,变成甜味了,因为他一直在转,它的气会改变。

74页,黄帝说,“气合而有形,因变以正名。天地之运,阴阳之化,其于万物,孰多所少,可得闻乎?”这个呢,岐伯回答说,天至广不可度,地至大不可量,大神灵问,请陈其方,这个开始讲一些药性出来了,草生五种颜色,植物就是,植物分成五中颜色,有青赤黄白黑,这个五色的变化呢,这个我们很不容易去分别它,不可胜视。那植物呢,颜色以外,青赤黄白黑以外,又分成五种味道就是酸苦甘腥咸五味,那五味之美也不可胜极,这个没有办法一一去尝他。所以人的所见和所尝这是有差异的,“嗜欲与之不同,各有所通”,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就是我们人能够存在天地之间,因为我们食到五气节气在变化,春夏秋冬,生长收藏节气的变化。还有我们人吃着五味,五谷杂粮,我们吃的食物里面有五种味道,那五气入鼻呢,藏之于心肺,天地之间的气路鼻在心肺。上呢,这个起在心肺中有可以上五色修明,看的很清楚,音声能彰,能够听,能够发声。那五味呢入口,我们的吃的饮食好既入口,五味都是地来的,地气来的,地在生长吗,天,人在吃地还有吃地,那五味入口呢,这些所有味道的食物藏在肠胃里面,味有所藏,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所以说,中医的观念里面认为就是说,人就是并天气和地气两个合在一起,你光有地气食之五味没有天气也不行,没有呼吸吗?有吸气也不行,一定要有地气,互相配合,当然也有很多例外,上古的真人?真人他也不用吃什么,他就每天坐在那里就可以了,那也人生很乏味都没有朋友,那我们如果说同干,走在那里就算了,对不对?那只有你还活到,两百年你还活到,都是你都人都不认识对不对?你也晓得怎么样跟他们沟通,很没意思,个人的看法。

-------------------------------------------------------------

中医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就已基本形成,承载着先祖们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总结。

为中医的传承,也是为倪师中医心血的传承,这里的免费分享笔录为我亲自逐字录入和校对。重要的小视频我会在群里共享。如需转载请联系我。

************************************

原文:

六节藏象论篇第九

    黄帝问曰:余闻天以六六之节,以成一岁,人以九九制会,计人亦有三百六十五节,以为天地久矣,不知其所谓也?岐伯对曰:昭乎哉问也!请遂言之。夫六六之节、九九制会者,所以正天之度,气之数也。天度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气数者,所以纪化生之用也。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行有分纪,周有道理,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而有奇焉,故大小月三百六十五日而成岁,积气余而盈闰矣。立端于始,表正于中,推余于终,而天度毕矣。       帝曰:余已闻天度矣,愿闻气数何以合之?岐伯曰:天以六六为节,地以九九制会,天有十日,日六竟而周甲,甲六复而终岁,三百六十日法也。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其气九州、九窍,皆通乎天气,故其生五,其气三,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则为九,九分为九野,九野为九藏,故形藏四,神藏五,合为九藏以应之也。       帝曰:余已闻六六、九九之会也,夫子言积气盈闰,愿闻何谓气?请夫子发蒙解惑焉。岐伯曰:此上帝所秘,先师传之也。帝曰:请遂闻之。岐伯曰: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而各从其主治焉。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期之日,周而复始,时立气布,如环无端,候亦同法。故曰: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

帝曰:五运之始,如环无端,其太过不及何如?岐伯曰:五气更立,各有所胜,盛虚之变,此其常也。帝曰:平气何如?岐伯曰:无过者也。帝曰:太过不及奈何?岐伯曰:在经有也。帝曰:何谓所胜?岐伯曰: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得五行时之胜,各以气命其藏。帝曰:何以知其胜?岐伯曰:求其至也,皆归始春,未至而至,此谓太过,则薄所不胜,而乘所胜也,命曰气淫。不分邪僻内生,工不能禁。至而不至,此谓不及,则所胜妄行,而所生受病,所不胜薄之也,命曰气迫。所谓求其至者,气至之时也。谨候其时,气可与期;失时反候,五治不分,邪僻内生,工不能禁也。
       
帝曰:有不袭乎?岐伯曰:苍天之气,不得无常也。气之不袭,是谓非常,非常则变矣。帝曰:非常而变奈何?岐伯曰:变至则病,所胜则微,所不胜则甚,因而重感于邪,则死矣。故非其时则微,当其时则甚也。-------------------------------------------------------------

中医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就已基本形成,承载着先祖们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总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