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7:《孙子兵法》:间谍使用方法

 新用户15472188 2023-01-07 发布于广东

陪你一起建立兵法思维,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围点频道,本期节目继续讲用间篇。

关于内间,也就是是通过官员获取情报。

李筌曰:因敌人失职之官。要重点关注那些在敌国受到处罚,或者得不到重用的官员。

比如《三国演义》里面,官渡之战,袁绍和曹操僵持不下。许攸在袁绍帐下做谋士,许攸给袁绍出的主意本来是不错的,许攸让袁绍去偷袭曹操的大后方。袁绍不仅没有采纳许攸的意见,还怀疑许攸,把许攸质问了一番,这个就有点说不过去了。逼得许攸转投曹操,给曹操提出了一个偷袭乌巢的计策,让曹操抓住了这个送上门来的机会。短时间之内,就扭转了曹操不利的局面。

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

李筌曰:敌有间谍来窥我,我必先知之,或厚贿之,反为我用,或佯装不觉,示以伪情而纵之,则敌人之间反为我用。

意思就是通过收买敌国的间谍,反过来为我所用,或者让敌人间谍看我军的虚假情况,让他回去汇报不真实的消息。

《三国演义》赤壁之战的时候,里面周瑜的老同学蒋干从曹营过江来看望周瑜,一方面是来打探虚实,另一方面也是想劝降周瑜。这样一个使用反间的好机会周瑜肯定不会放过,一方面摆酒庆祝,另一方面准备虚假的曹操的水军都督蔡瑁、张允投降书,蒋干深夜拿走了这封投降书回去向曹操报告,曹操看到投降书,一气之下把蔡瑁、张允处决了。

在楚汉争霸时期,也有一个著名的刘邦对项羽使用的反间计。项羽把刘邦围困在荥(xing二声)阳,没有粮草供应的汉军,情况危急。陈平给刘邦提出了反间计的计策,向刘邦领了万两黄金,陈平本来就是从项羽那边过来的,因为得不到项羽的重用才投奔刘邦,所以陈平很快就通过一些掌握的渠道,在楚军当中造谣,说项羽手下的几位重臣因为对项羽的封赏不满意,与刘邦有勾结,这个消息传到项羽那里去了,项羽就开始起了疑心。这个时候,楚汉正在议和,项羽派使者来到荥阳城,刘邦故意在接待使者的时候,用了一点小技巧,挑拨了一下项羽和范增的关系,使者回去如实汇报。项羽听了汇报,对这位范增开始不信任。范增是项羽手下的第一谋士,善于长远的战略谋划,就因为这些谣言,范增不得已只能主动请辞离开项羽。

死间者,为诳事于外,令吾间知之,而传于敌间也。

死间,是事先编造虚假信息,传递给我方派出的间谍,通过我方派出的间谍,把虚假信息传递给敌人。

比如说我要攻敌人的一座城池,让自己派出去的间谍,故意向敌人传递要撤退的消息,让敌人放松警惕,然后我突然进攻,自己派出的间谍还没回来,就可能就会面临直接的危险,所以称之为为死间。

刘邦派郦食(yi四声)其(ji一声)去劝降齐国,凭借郦食其的口才,居然真的把齐王田广给说服了,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就可以轻轻松松拿下齐国七十多座城。没想到,韩信听说这件事情以后,有点嫉妒,如果郦食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就拿下七十多座城,那我韩信的脸面何在。于是趁齐国没有防备,直接派兵进攻齐国。齐王一看这种情况,肯定会认为郦食其是过来传递假消息的,一气之下,把郦食其直接煮了。郦食其死得很冤枉,本来不是打算去做死间的,最后起到了死间的效果。韩信攻下齐国,还要刘邦封他为齐王,韩信的这个决定也给他的最终悲惨结局埋下了伏笔。

不过也看到过这个故事的另外一个版本的解释,说刘邦确实是派郦食其去执行死间任务的,只是郦食其自己本人不知道。刘邦也是真的希望韩信攻打齐国的,因为一个投降的齐国,也是一个隐患,有可能随时投靠项羽,所以只有真正打下来齐国,才算是真正控制了齐国,才没有后顾之忧。在这个时期,刘邦已经对韩信有点猜忌了,所以,让他自作主张去攻打齐国,也是为以后解决韩信做铺垫。

完全一样的剧情,两种截然不同的解释,这也是历史的有趣的地方,就是因为角度不同。如果站在刘邦的角度来看,第二种解释似乎还更合理一些,

生间者,反报也。

生间,就是能活着把情报带回来的间谍。

贾林曰:身则公行,心乃私窥,往返报复,常无所害。

就是说表面上看是正式的外交人员,实际上私底下窥探情报,反反复复的传递情报,看起来也没有什么危害。这样的情况太普遍了,在这里就不做过多解释了。

原文:故三军之事,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非圣智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微哉!微哉!无所不用间也。间事未发,而先闻者,间与所告者皆死。

文章图片1
文章图片2

所以,军队之内的人事,没有比间谍更值得亲信,奖赏没有比间谍更优厚,事情没有比间谍的事情更秘密。没有极度高明的智慧不能做间谍,没有仁义之心不能做间谍,没有微妙精细的心思不能得到真实情报。微妙啊!微妙啊!无所不用的间谍。间谍的工作还没有开始,就已经泄露在外了,间谍与告密的人都应该处死。

这段话从三个角度来考虑用间的问题:

第一:从赏罚的角度来考虑,要给足够的奖赏,才能让人为我所用。

第二:从选拔的角度来考虑,不是一般人能做间谍,要具有一定的素质比如有智慧,有仁义,还要心思细密才能做间谍。

第三:从保密的角度来考虑,如果不能做到保密,很有可能给自己造成巨大的危害,所以一旦发现间事泄密,要采取果断的行动来处理。

原文:凡军之所欲击,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杀,必先知其守将,左右,谒者,门者,舍人之姓名,令吾间必索知之。必索敌人之间来间我者,因而利之,导而舍之,故反间可得而用也。

文章图片3
文章图片4

凡是要攻击敌人的军队,要攻击敌人的城池,要杀掉敌人的官员,必须先了解守城的将领,左右亲信,传达通报的人员,守门的官员,服务人员的姓名,让我的间谍要探查清楚。必须了解到敌人派出的来侦查我军情况的间谍,一定要要用重金收买他,诱导安置,这样反间就可以为我所用了。

反间在五种间谍里面起到了纽带作用,下面这一段说的是反间的作用。

原文:因是而知之,故乡间、内间可得而使也;因是而知之,故死间为诳事,可使告敌。因是而知之,故生间可使如期。五间之事,主必知之,知之必在于反间,故反间不可不厚也。

文章图片5
文章图片6

从反间那里可以知道,哪些乡间、内间可以为我所用;从反间那里可以知道,我可以派死间去传递什么虚假信息最有效;从反间那里可以知道,我派出的生间什么时候可以带回情报。五种间谍方式,主帅必须了解,了解情况最重要的在于反间,所以对待反间不能不优厚。

用间的关键,就在于反间。反间是掌握敌人信息最精准,并且如果被我利用,最容易对敌人产生威胁的间谍。所以,对于反间,要着重关注并且提供优厚的待遇。

原文:昔殷之兴也,伊挚在夏;周之兴也,吕牙在殷。故惟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军之所恃而动也。

文章图片7

从前殷商的兴起,伊尹(yin三声)曾经在夏;周朝的兴起,姜子牙曾经在殷商。所以明智的君主,贤良的将领,能够使用有高明智慧的人作为间谍,必然能成就大的功业。这是用兵的关键,全军上下都在依靠它来决定行动。

李筌曰:伊尹,吕牙,非判于国也,夏不能任而殷任之,殷不能任而周任之,其成大功者,为民也。意思就是夏朝不能很好的运用伊尹的才能,商朝不能很好的运用姜子牙的才能,他们为新的一个朝代出谋划策,不是他们叛国,而是为了全天下的老百姓。

所以,能够找到指挥超群的人来作为间谍,必将成就大的功业,全军上下都依靠他来采取行动。

这一段是《孙子兵法》全文最后一章的最后一段,有两位注家站在《孙子兵法》全书的角度来做了总结性注解,两种注解代表着两种不同的看待《孙子兵法》的态度。

张预曰:用师之本,在知敌情,故曰“兵之至要”也。为知敌情,则军不可举,故曰:“三军所恃而动”也,盖用非兵之常也。若《计》、《战》、《攻》、《形》、《势》、《虚实》之类,兵动而用之;至于《火攻》与《间》,则有时而为耳。

张预的注解有点绕,有一个转折,整体意思就是说,只要谈到用兵,《孙子兵法》前面的十一章都会涉及到。《火攻》篇和《用间》篇,只不过是机会来了就用一下,所以,孙子把这两篇放在了最后。

李筌曰:孙子论兵,始于《计》而终于《间》者,盖不以攻为主,为将者可不慎之哉。

孙子论兵,以《计》篇开始,以《用间》篇结束,因为不以进攻为主,作为统帅的能不慎重对待吗?

我个人认为李筌的说法更符合实际,从现实角度来讲,《用间》篇注重的是信息的收集和利用,信息又是所有战略战术的基础条件,所以《用间》篇和《计》篇是遥相呼应的关系。

讲到这里,我对《孙子兵法》十三篇的一些心得体会就讲完了,希望对您有所启发,以后,如果还有新的感悟,我还会另外做若干期节目来讲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