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唯一在世的中共一代领导人,曾任周总理秘书,晚年坚持做公益

 東泰山人 2023-01-08 发布于广东

提起周恩来同志的名字,人们的脑海中总会不禁浮现出一位为国为民好总理的人物形象。
时至今日,周恩来已经离开我们46年的时间。但令人诧异的是,曾经陪伴周恩来总理9年的秘书:宋平,至今健在,并且在今天已经有105岁的高龄。

图片

(宋平)
作为历史见证者的百岁老人宋平,在晚年不仅经常和人讲起他和周总理之间的种种往事,而且还数十年如一日投身于公益事业,让周总理遗留下爱国爱民的精神,在华夏大地上遍地开花。
那么,宋平的一生究竟有着怎样的一段传奇经历?他又是如何与周恩来相识,秉持着坚定的信仰,矢志不移地走到共和国繁荣昌盛的今天?
1917年,宋平出生于山东莒县大罗庄一户贫苦农民的家庭。当时正值北洋政府统治中国的黑暗时期,农民身上的负担相比清朝不减反增。然而,清贫的家庭环境,并没有阻挡宋平对知识的渴求。怜惜孩子的父母,也满足了宋平从小渴求读书的愿望。
1926年,9岁的宋平被送往当地的小学读书。由于宋平认真刻苦,加上确实有些异于常人的学习天赋,他很快就以“跳级”的方式,一口气读完了小学、初中。或许是上天也眷顾这个生活在贫寒家庭里的天才少年,宋平的哥哥在一次购买邮票抽奖时,意外获得了300块大洋的奖金。哥哥义无反顾地将这笔钱留给年幼的宋平,资助他的学业。

图片

(青年宋平)
对于家中兄长的慷慨解囊,宋平终其一生都十分感激。那时的他接过哥哥手中的这笔钱后,就立志要从此更加刻苦读书,将来做祖国的栋梁之材。1934年,宋平告别了自己山东的家乡,来到了北京大学农业学院读书。仅仅一年之后,宋平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化学系。
宋平考中北京大学的消息,让宋家人激动不已——宋平是他们家中的第一个大学生,仅凭这一点,宋家就觉得为供孩子读书吃再多的苦也值了,更何况当时的北京大学就是民国时期中国的最高等学府!

图片

(北京大学)
民国时期的北京大学,不仅仅是中国学术界的前沿,更是当时中国社会各界的思想交融之地。1915年,由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发起的新文化运动,正起源于此。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后,北京大学又一度成为北方青年学生运动的中心。因此,在这样学思并重的校园环境下,宋平的思想迎来了激烈的转变,救国救民的思想在他的心中落地生根,为他后来人生命运的转折埋下了伏笔。
在宋平进入北京大学就读的第二年,日本就发动了“华北事变”,妄图以“华北自治”的名义,将中国的华北地区变成第二个沦陷的东三省。然而,懦弱无能的蒋介石国民政府竟然对日本赤裸裸的侵略无动于衷。中华民族陷入危难的关键时刻,青年学生再次成为救国救亡道路上的先行军:1935年12月9日,学生“一二九”爱国运动爆发,“中国华北之大,已容纳不下学生的一张书桌”的演说词,深深刺痛着宋平的心,他觉得自己再也不能做一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生了。

图片

(北京大学一二九运动)
随着宋平对“一二九”学生运动的深入了解,他逐渐发现:中国共产党是这起爱国学生运动的主要推动者,也是真正能够救国救民的先锋队。在我党的政策指引和时代的感召之下,宋平于1936年加入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后于1937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日本法西斯妄图奴役和压榨中国人民的野心昭然若揭。面对着日本侵略者的强大攻势,腐朽的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一退再退,战争爆发后不久位于前线的北京城便宣告沦陷。为了保证学生继续完成学业,北京、南开等北方高校,举校南迁,后来组成“西南联大”,宋平跟随着校园师生的队伍,过起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图片

(西南联大旧照)
但是,国将不存,学业岂能延续?关心着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宋平,再也不想继续这样东躲西藏的流亡生活。于是,他决定只身奔赴革命的圣地:延安,想要在那里做出一番救国救民的事业。
历经千难万险的宋平,抵达延安后,很快受到了当地革命同志的热烈欢迎。毕竟,在当时普遍大字不识一个的工农革命队伍里,能有宋平这样喝过墨水的大学生,确实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宋平并没有为此感到骄傲,而是先在延安的马列学院里,继续度过了一段学习深造,改造思想的时光。

图片


毕业之后,宋平便立即投身到革命实践的生活中去,担任延安马列学院的教育处干事组织科长,不舍昼夜地为革命根据地的干部培养呕心沥血。
随着宋平在陕北革命根据地工作的时间越来越长,党组织日渐觉得留着宋平这样的人长期在后方,确实有些屈才。于是,在1941年,宋平被调往我党南方局,担任宣传部助理秘书,后被调往国民党陪都重庆,担任重庆《新华日报》社资料室主任。在重庆那段既紧张,又危险的工作生活中,宋平认识了影响自己一生的人:周恩来。

图片

(在重庆工作的周恩来)
周恩来之所以当时身在重庆,是因为20世纪40年代正值国共合作的关键时期。为了确保两党之间交流畅通,曾经在国民党黄埔军校担任过政治部主任,同时又有着外事工作经验的周恩来,自然就成为了我党派遣在重庆,负责与国民党开展沟通的不二人选。
尽管国民党当时打着“国共合作”的旗号,但是国民党与我党之间地下斗争的较量,却自始至终暗流汹涌。当时我党在重庆创办的《新华日报》,实际上正发挥着在国统区内宣传我党思想主张,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并且与国民党争夺舆论阵地的作用。但国民党并没有放弃对我党机关刊物的严苛审查,因此,我党在国统区内创办诸如《新华日报》之类的新闻刊物,长期以来都是“戴着镣铐跳舞”。

图片

(国统区内发行新华日报)
但是,内外环境因素的种种限制,并没有难倒宋平。他以过人的智慧和胆识,在舆论上与国民党周旋,使我党的《新华日报》自始至终都发挥着舆论场上的“笔杆子当枪杆子”使的作用,却又让敌人从始至终抓不着把柄。
宋平在重庆筹办《新华日报》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周恩来都看在眼里,他打心眼里欣赏这个头脑灵活,办事谨慎,却又决定果断的青年。在宋平的身上,周恩来似乎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

图片

(青年周恩来)
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后,在国统区内工作经验丰富的宋平被调往国民党的首都南京,担任新华社南京分社的负责人,从事危险而又十分重要的舆论和地下工作,而竭力推荐让宋平继续在国统区内担当大任的,正是早在重庆时期就十分欣赏宋平的周恩来。
1945年10月,蒋介石邀请毛主席、周恩来远赴重庆,参与所谓“和平建国”的谈判。在谈判期间,宋平被选拔为周恩来的秘书。在参加重庆谈判的这段时间里,宋平自始至终都陪伴在周恩来的身旁,协助周恩来处理各项公务,陪伴周恩来度过了这段人生中尤为凶险和危难的时光。

图片

(重庆谈判)
重庆谈判结束后,周恩来返回陕北革命根据地,但却对重庆谈判以来一直陪伴自己的宋平感到依依不舍。秉持着惜才之心的周恩来,决定把宋平留在自己的身边,协助自己继续处理各项工作。自此以后,宋平就长期陪伴在周恩来的身边,长达9年之久。
在担任周恩来总理秘书的这段时光里,宋平处处接受周恩来的言传身教。他亲眼看到周恩来在解放战争时期,和毛主席、朱德等人商谈军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他也亲眼看到,在新中国成立后,担任国务院总理的周恩来日日夜夜为国辛劳,将个人的生活置之于外。周恩来总理的一言一行,都深刻影响了宋平未来人生道路的选择。

图片

(周恩来视察工作)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不知不觉间,宋平就陪伴周恩来总理前后长达9年的时光。周恩来总理虽然对宋平感到不舍,但考虑到宋平的事业前程,最终还是决定批准宋平转入到其他岗位工作,今后大展宏图。1960年,宋平被调往我党西北局,主持西北地区的经济和国防建设工作,为当时的西北三线建设工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72年,宋平担任甘肃省省委书记。此时距离他被调往西北局,已经过去了前后12年的时间。在着12年的时光里,兢兢业业的宋平竭尽自己的努力,改变了西北地区的风貌,实现了新中国沿海和内陆的同步发展,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留下了属于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

图片

(宋平与战友在西北地区合影)
然而,正当宋平准备继续在西北大展宏图时。1976年,一则噩耗突然传来——宋平得知,他人生的伯乐和导师,周恩来总理在1976年1月8日与世长辞,享年78岁。
周恩来去世的消息一度让宋平感到悲痛不已,但是他深知:比深陷悲痛更重要的是,继承周恩来革命前辈的遗志和精神,继续为祖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如此才无愧于周恩来总理当年对他的赏识。

图片

(周恩来病逝)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党进入改革开放的全新历史时期后,宋平多次在西北地区主持“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会议,促进了西北地区的思想解放工作。1981年,宋平被重新调回中央,担任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为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付出了毕生心血。
1992年,75岁高龄的宋平宣布退休。但即便是在退休之后的他,也关心国家大事,经常出席社会上的慈善公益活动,用自己的实践行动,向世人传扬周恩来总理为我们遗留下爱国爱民的精神。在出访期间,宋平也经常只以一件旧外衣示人,让人更加钦佩这位革命前辈艰苦朴素的精神。

图片

(宋平)
时至今日,宋平前辈已经有105岁的高龄。作为周恩来总理的秘书,他不仅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周恩来总理精神的接班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