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解读:老子眼中的“七善人”,才是上天眷顾的人!

 飞行的书卷v3pd 2023-01-08 发布于北京
作者:飞行的书卷
问题:“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这句话中的善人该如何解读?
很多次和朋友聊到一个新冠话题。很多人认为,“大好人”“大善人”病毒会绕着走,因为“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对这种观点的初衷我可以理解,但对于事实结果,我是不以为然的。因为现实中可以反驳的例子举不胜举。有些人被反例反驳后,又抛出“前世”那一套。那就成为“杠精”了,不值得一驳。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是老子道德经中著名的一句话。很多人常常从现代汉语的语境去理解这句话,就会这么理解:上天不分亲疏,却经常眷顾“大善人”或者“好人”;更有甚者,由于将“善人”理解为他自己道德观念中的所谓“好人”,就从宗教角度出发,认为执行一些诸如“布施”“放生”之类的宗教设计制度,就是“大善人”了,会得到上天“眷顾”。

若如此,执行诸如佛教的十善业,就可以死后进入极乐了;生前也会得到上天“眷顾”。这十善业,或称十善业道,包括: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恶口,五、不两舌,六、不妄语,七、不绮语,八、不贪,九、不嗔,十、不痴,这十善业,属于人为设定的道德评价标准,这与老子所谓的“善人”是完全风马牛不相及的;或者说得再重一点,如老子指斥孔子的仁义礼智一样,属于伪善!若如此理解老子的道,不但不能密窥老子的“道”,恰恰是背道而驰的。
如果大家认为上述说法是胡言乱语,试想古人或俗话怎么说的:比如“好人不长命,坏人活千年”;“麻绳专挑细处断,噩运只找苦命人”。大家再睁眼看看现实:很多贪污腐化奸猾之徒,或者助纣为虐的人,仍然活得很好哟。因为现实中这类“坏人”没有遭到报应,为了附和某些宗教“好人有好报”这种说法,就得继续牵强附会解说,那就是现世中的“好人”因为前世作孽,所以才现世遭恶报;而现世中的“恶人”因为前世“积德”,所以现世可以为非作歹而不遭恶报。。。

如果天道真的是这样刁难人,用无法记起的“前世后世”这套玩意,藏着掖着地玩弄世人,而不是道家说的“现世现报”,那祂(天道)设计出的“三道轮回”(婆罗门教)或者“六道轮回”(佛教改编),严格说来也是一套“恶制度”。比如:现代人性文明,还倡导“一人做事一人当”、“不搞株连”,而当今发明出的“公司”制度,更是有这样的理念:公司破产倒闭后,主体消灭时,债权债务也一刀两断不再追究(有资产可在资产范围内执行);而“轮回”的主体,实际是换了一个人,还在渺无根基地追究一个完全新生的“个人”的罪行,实在是残忍至极!更残忍的是——这套说辞,甚至还强行附会为:一人造孽(犯罪),就要报应到完全不相干的亲人身上,甚至子孙后代上,这显然是中国古代最残忍的“株连”制度在“阴间”的翻版。若真如此,真想不到,原来阴间的制度,丝毫没有先进性,完全和中国古代那套制度一脉相承!难道这套暗无天日的制度只管国人不管老外?
老子的《道德经》根据国学大师林语堂先生的解读,是远远超越当代最文明的good system;林语堂指出:即使先进文明如美弟,也只是触摸到了老子《道德经》精髓的皮毛而已。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这句话,必须结合《道德经》前后语境去理解,才能真正读懂老子。由于道具有不可捉摸性,无法把握,按老子的话说,就是:“视视而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徼,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由于人类的感官和行为都无法触及道。那怎么认识道呢?老子还是给出了答案,那就是“水几于道”!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不过俗话说“水火无情”,水火毁灭人也是非常厉害的。也就是说,水并不总是“利万物”,而是它的本性使然。
所以必须通过总结水的特性,是能够大体把握“道”的特征,为此,老子总结了水的“七善”特性,以便人们能够了解道德特征:“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也就是说,符合以上七个特征,那就是老子眼中的“七善人”,简称“善人”。
写到这里,“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的意思,应该也就很清晰了。那就是:上天虽然不分亲疏(无情),但经常眷顾“七善人”,也就是善于顺应天道的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