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教仁遇刺案分析推理

 广州玉 2023-01-08 发布于广东

宋教仁遇刺是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力主走议会路线的宋教仁被杀,迫使同盟会内追随宋教仁的议会派系放弃跟北洋政府的议会斗争,转而支持孙的武装反袁路线,从此,南北双方陷入了长达14年的武装斗争,直到1927年北伐。

这个后果,在对外上,日本人得利最大,1913年正是一战爆发的前夜,欧美列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欧洲,日本有独霸中国的有利时机。这时候的日本,更需要一个陷入内乱的中国,所以南方的同盟会跟北方的北洋系,绝对不能通过议会选举达成和解,同盟会里面的议会派系必然遭到日本的清算。

作为发源于日本的同盟会,日本政府对同盟会内的派系了如指掌,既然决定了打压议会派系,那么议会派系的大佬宋教仁必然要被除掉。就在宋教仁被杀的前一个月,宋就收到了不得北上选举的警告,至于这个警告是谁发的,宋教仁并没有在意,直到1913年3月20日在上海火车站被杀。

在对内上,北洋政府已经是唯一合法政府,是否需要通过刺杀国会第一大派系的领导人来稳固统治,这个从基本逻辑上就说不过去,再看同盟会方面,除了宋教仁的议会派系,就是孙的武装派系。议会派系的衰落,必然是武装派系的重新崛起。这个逻辑是必然的。

宋教仁遇刺案的两个主犯,杀手武士英被逮捕,关押在上海法租界的监狱,1913年4月17日被移交上海地方,关押在上海模范监狱后,4月21日转押到上海海军局营房,4月24日凌晨武士英暴死,尸检结果证明不是他杀。

武士英是退伍军人,时年22岁,死了最重要的一个人证。再看当时的上海督军是谁,正是陈其美,孙的铁杆亲信,陈其美的两个侄儿正是日后大名鼎鼎的陈果夫、陈立夫,家风很好,创办了中统,所以,武士英为什么在被捕后这么急匆匆的移交上海地方。杀人者人恒杀之,陈其美后来也是死于刺杀,当然这是后话。

策划者应桂馨,这个人的行为更是漏洞百出,应桂馨在辛亥革命后,被上海督军陈其美任命为情报科负责人,专门负责来上海的孙的安全,孙成立南京临时政府时,应桂馨是大总统府卫队司令,后来因为克扣伙食费,被赶出了大总统府,就跑路到上海策划刺杀宋教仁。一个公司高管因为后勤没管好,就被开除了。而且,被开除的应桂馨还脑子一根筋去上海刺杀宋教仁,这里面的苦肉计演的真的不自然。

到底是谁破坏了南北的稳定局面,扭转了历史进程,不言而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