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49年,一个老农民指着毛主席画像说:他当年是我手下的兵

 历史客栈 2023-01-09 发布于山东

1949年开国大典后,毛主席的画像也传遍了全国。

有一天,一个湖南老农民彭友胜指着毛主席的画像,对大家说:“他当年还是我手下的兵呢,我是副目(副班长),他是列兵。”

大家都不相信,毛主席怎么会是你手下的兵呢?这个玩笑也开得太大了吧!

其实,这并不是玩笑,毛主席当年确实当过兵,这个老农民也确实当过毛主席的副班长。

时间回到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举国振奋,尤其在青年学生群体中,更是群情激奋,无数热血青年都投笔从戎,加入到了这场革命中。

当时,毛主席还只有18岁,刚刚从老家来到省城长沙上学,在这场轰轰烈烈的革命中,毛主席也产生了投笔从戎的想法,就去参加了湖南新军,成为湖南新军第25混成协第50标第1营左队的一名列兵。

毛主席所在的班里,共有14个人,基本上可以分为两派,一派是浑水摸鱼的兵痞、兵油子,当兵就是为了耍威风,捞好处,另一派则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没有什么本事,也没有什么理想,就是想靠当兵挣点军饷,补贴一下家用。

可想而知,志向高远的毛主席在里面显得格格不入,跟他们完全不是一路人。

这个班的副班长,那时候叫“副目”,就是彭友胜,比毛主席大9岁,当时27岁,因为当兵早,当上了副班长。

彭友胜就属于后一派的人,心地很善良,也很有正义感,就对毛主席很照顾,还把他安排在自己的上铺,不允许大家欺负他。

毛主席虽然年纪最小,也没有当兵打仗的经验,但是他很有学问,看问题也很准确,因此,很快就得到了大家的喜爱,大家给家里写信,都会来找他写,毛主席讲的故事,大家也都爱听。

毛主席后来对斯诺回忆说:“在我那个班里,有一个湖南矿工和一个铁匠,我非常喜欢他们。其余的都是一些庸碌之辈,有一个还是流氓。我另外又劝说两个学生投了军,我同排长和大多数士兵也交上了朋友。因为我能写字,有些书本知识,他们敬佩我的'大学问’,我可以帮助他们写信或诸如此类的事情。”

当时,毛主席每月的军饷是7块钱,还算不错了,后来毛主席在北大图书馆工作时,工资也才8块钱。

毛主席每个月用两块钱吃饭就够了,剩下的钱大部分都被他用来买报纸看,了解了很多革命思想和时事新闻。

不过,随着孙中山与袁世凯南北议和,毛主席感觉不会再打仗了,也感觉自己不适合当兵,就退出了军队,继续回去读书。

算起来,毛主席共在湖南新军当了半年的兵。

毛主席临走时,彭友胜特地召集了一些人给他送行,请他吃了一顿饭,还送给他两块钱当路费,让毛主席非常感动。

毛主席走后,彭友胜继续在部队当兵,还参加过抗日战争,但后来因为受不了部队的风气,就回到了老家,当起了农民。

到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当彭友胜看到毛主席的画像时,非常激动,说这不是当年在我手下当兵的毛泽东吗?我早就知道他能干一番大事业,没想到现在都当了主席了!

村民们得知这个消息后,也都很兴奋,就让彭友胜给毛主席写封信,弄个一官半职当当。

彭友胜本来不想麻烦毛主席,但架不住大家一直在怂恿,就在1951年3月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说明了自己的情况,希望毛主席能给他安排个工作。

彭友胜本来是没有抱很大希望的,毕竟那件事已经过去将近40年了,当年那个列兵如今已经是国家主席了,怎么还会记得自己这个副班长呢?

没想到,毛主席仍然记得他,还亲自给他回了信,这样写道:

友胜先生:

三月十四日来信收到,甚为高兴。你的信写得太客气了,不要这样客气。

你被划为贫农成分,如果是由群众大家同意了的,那是很好的。工作的问题,如果你在乡下还勉强过得去,以待在乡下为好,或者暂时在乡下待住一时期也好,因为出外面怕难于找得适宜的工作位置。

如果确实十分困难,则可持此信到长沙找湖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程星龄先生,向他请示有无可以助你之处。不一定能有结果,因程先生或其他同志都和你不相熟,不知道你的历史和近来的情况,连我也是如此,不便向他们提出确定的意见。

如果你自己愿意走动一下,可去试一试。去时,可将你在辛亥革命时在湖南军队中工作过并和我同事(你当副目,我当列兵)一点向他作报告,再则将你的历史向他讲清楚。

此复,顺致

敬意

毛泽东

1951年3月31日

可见,毛主席没有忘记当年这位副班长,对他的生活也很关心,让他拿着这封回信去找湖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程星龄,看看有什么合适的工作,毛主席还特地注明了“你当副目,我当列兵”的历史往事,足见对彭友胜的重视。

彭友胜看到这封信后,激动得痛哭流涕,他完全没想到毛主席这么大的人物,还会记得自己这个小人物,还真的给他安排了工作,如果不是真的看到了这封信,说出去根本没有人会相信!

后来,彭友胜拿着这封信去了湖南省政府,找到了程星龄,程星龄也很重视,就根据他的情况,给他安排了一个工作。

但是,彭友胜因为文化程度不高,再加上年纪也大了,难以胜任工作,就主动提出辞职,回老家继续当农民,不给毛主席添麻烦。

这就是毛主席与副班长彭友胜的故事,体现了毛主席重情重义、苟富贵勿相忘的可贵品质。

(参考资料:《实录毛泽东》《毛泽东的81个第一次》《人民政协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