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年味|【朱华晟】腊八蒜

 文乡枞阳 2023-01-09 发布于安徽

北方人对“腊八”怀有一种近乎虔诚的节日情感。“过了腊八就是年”,大人孩子对新年的期盼由内而外、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从前,寻常人家平时里能摆得上桌面的好东西没有几样,纵然如此,也不妨碍这天有个喜庆的心情,熬一锅腊八粥,泡一罐腊八蒜,仅这两味就包揽了甜丝丝的心气。现在的年味儿早已不如从前,但老一辈儿还是喜欢趁着冬日灶前炕头的热乎劲儿,剥几串蒜瓣,腌几罐腊八蒜——浸泡在醋液里的蒜瓣儿,翠绿翠绿的,泛着新春的气息;嚼在嘴里脆生生的,酸中夹甜,少了些辛辣,又留住了蒜香,解油腻,清脾肺,天然又纯粹哇!

小时在南方老家,偶尔能吃到的是那种带皮的整颗糖蒜。母亲总嫌它的味道太冲,但实在抗不过孩子们的馋劲儿,在街市上买上几头,“责令”要趁着晚饭吃,吃完赶快躲进被窝里,否则满屋子一整夜的蒜味儿,吸多了让人伤脑分神。另一样偶尔能吃得上的就是烤蒜了。端午节当天家家都会烤上几头,做法简单又“粗暴”——把整头蒜直接丢进快要熄火的柴灶里,借着余热将蒜头烤个透熟。按传统习俗的说法,吃了端午的烤蒜有祛热解毒之功效,不生痱子,不遭蚊虫叮咬。未添加任何佐料的烤蒜,虽然有点寡味,但历经柴火的 “锤炼”,蒜瓣少了几分本来的辛辣锐利,添了几分焦香和软糯。

来北方之后,我才略闻点滴有关腊八蒜的传统习俗。初见它时,我暗自思忖,或许是因为北方的冬天太过漫长、单调寂寥又毫无生趣,所以当地人才会对鲜亮的色彩心生痴迷与执念,总要变着法子在这个灰暗的时节弄出光鲜的颜色来。这种看似霉变了的绿蒜头,一直让我心存芥蒂,只怕吃了要折些健康。

今年腊八将至,兴许因为闷得太久,憋得太慌,毫无征兆地,我的好奇心和仪式感突然被激发起来了。头天连夜下单购买两个密封罐,一大早称来一食品袋的紫皮蒜,米醋、白酒、冰糖一应备齐,然后开始剥去蒜皮。全凭道听途说,在个把小时之内,就把耐心、期待与年味儿一同装进了瓶子里,接下来就等待“奇迹”出现,收获惊喜了。

北方温暖如春的居家环境,果然蕴藏着旺盛的生命活力。第二天一早,就见到满瓶的盎然春意:一抹抹鲜绿的“游丝”镶嵌在蒜瓣上,颗颗神清气定地在冒着气泡的醋液里“游弋”,若有似无的“嗞嗞——”声仿佛是有人被惊艳到,连连发出的赞叹……那些鲜绿很快就蔓延开来,从几个、十几个到几十个,从淡绿、翠绿到深绿,眼看就要爬满整个瓶子;那些生生不息的气泡,冲出液面,直撞击着我日益剧增的好奇心和按捺不住的喜悦,总有一股冲动马上打开瓶盖,尝上一颗;转念又有些许不安,因为毫无经验,不禁担心添加的材料配比是否适宜,每一颗蒜瓣是否能够被浆液浸润渗透,室内长时间的温度暴露是否会破坏生脆的口感……腊八蒜仿佛成了生命物,让人满心牵挂又期待万分,唯恐错过了每一个成长事件、每一次蜕变瞬间。

腊八的蒜,本为除夕的饺子而备。三周时间,会将醋酸的功效发挥到极致,激活大蒜中休眠的蒜酶,醋蒜再经充分交融,形成这鲜亮的色泽和独特的美味。这是民间传统里的生活智慧,也透着对生命的参悟——成长不仅需要充足的营养,还需要足够时间,慢慢浸润,慢慢累积,慢慢合成。

静心期待,为今年的年夜饭,添一道新鲜的传统风味。

来源:文乡枞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