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庄子》导读(四十九)——《外篇 · 马蹄》2.2-2

 叶落无痕73 2023-01-09 发布于吉林

外篇·马蹄-2

【原文】

吾意善治天下者不然。彼民有常性,织而衣,耕而食,是谓同德。一而不党,命曰天放。故至德之世,其行填填,其视颠颠。当是时也,山无(xī)蹊隧,泽无舟梁;万物群生,连(zhǔ)属其乡;禽兽成群,草木遂(zhǎng)长。是故禽兽可(xì)系(jī)羁而游,鸟鹊之巢可攀援而(kuī)窥。

(fú)夫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wū)恶乎(zhī)知君子小人哉!同乎无(zhī)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素朴而民性得矣。

及至圣人,(bié)蹩(xiè)躠(wéi)为仁,(zhì)踶(qǐ)跂(wéi)为义,而天下始疑矣。(dàn)澶漫(wéi)为(lè)乐,摘僻(wéi)为礼,而天下始分矣。故纯朴不残,孰(wéi)为牺尊!白玉不毁,孰(wéi)为(guī)珪(zhāng)璋!道德不废,安取仁义!性情不离,安用礼(yuè)乐!五色不乱,孰(wéi)为文采!五声不乱,孰(yìng)应六律!

(fú)夫残朴以(wéi)为器,工匠之罪也;毁道德以(wéi)为仁义,圣人之过也。

  



【注释】

(1)意:谓,认为。

(2)常性:固有的本能和天性。

(3)同德:人类的共性。

(4)党:偏私。

(5)命:名,称作。

(6)天放:放任自然。

(7)至德之世:道德最高尚的盛世。

(8)填填:稳重的样子。

(9)颠颠:专一的样子。

(10)蹊:小路。

(11)隧:隧道。

(12)梁:桥。

(13)连属:相互连续。

(14)遂:任心随意地。

(15)系羁:用绳子牵引。

(16)攀援:攀登爬越。

(17)窥:观察、探视。

(18)族:聚合。

(19)并:比并。

(20)离:背离,丧失。

(21)素朴:纯真朴实,指本色。

(22)蹩躠:步履艰难的样子。

(23)踶跂:竭力向上的样子。

(24)澶漫:放纵地逸乐。

(25)摘僻:繁琐,弯曲。

(26)纯朴:未加工的木材。

(27)牺尊:雕刻精致的酒器。

(28)珪璋:玉器。

(29)道德:指人类原始的自然本性。

(30)仁义:指人为的各种道德规范。

(31)文采:错杂华丽的色彩。

【译文】

我认为善于治理天下的人不是这样的。黎民百姓固有不变的本能和天性,先织布后穿衣,先耕种后吃饭,这就是人类共有的德行和本能。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浑然一体没有一点儿偏私,这就叫做任其自然。所以上古人类天性保留最完善的时代,人们的行动总是那么持重自然,人们的面目总是那么真质淳朴。

正是在这个年代里,山野里没有小路和隧道,水面上没有船只和桥梁。万物共同生活,人类的居所相连通,而没有什么乡、县差别;禽兽成群结队,草木顺利地成长。因此禽兽可以用绳子牵引着游玩,鸟鹊的窝巢可以爬到树上去窥视。在那人类天性保留最完善的年代,人类跟禽兽同样居住,跟各种物类相互聚合共处。哪里知道什么君子、小人呢?人人都蠢笨而无知,人类的本能和天性也就不会丧失;人人都愚昧而无私欲,这就叫做纯朴。能够像生绢和原木那样保持其自然的本色,人类的本能和天性就会完整地留传下来。

等到世上出了圣人,煞费苦心地去倡导所谓仁,竭心尽力地去推行所谓义,于是天下开始出现迷惑与猜疑。放纵无度地追求逸乐的曲章,繁杂琐碎地制定礼仪和法度,于是天下开始分崩离解了。所以,完朴的原木没被分割,谁会用它雕刻祭祀的酒樽?白净的玉石不被破开,谁会用它雕琢珍贵的珪璋?人类原始的自然本性不被废弃,哪里用得着仁义?人类固有的天性和真情不被背离,哪用得着礼乐?五色不被搅乱,谁能够调出文彩?五声不被破坏,谁能够调配六律?分解原木用来制造各种器皿,这是工匠的罪过;毁弃人的自然本性以推行所谓的仁义,这就是圣人的罪过!



【赏析】

本篇主旨在于抨击政治权利所造成的灾害,并描绘自然放任生活之适性。“马蹄”,就是马的蹄子。取篇首二字作为篇名。

本篇的首章指出“治天下之过”,刑法杀伐、规范束缚,如同马儿遭到烧剔刻雒。治权施于民,如马的遭受“橛饰之患”、“鞭策之威”。种种政教措施,都有违“真性”。人当自然放任(“天放”),依“常性”而生活。进而描绘“至德之世”,这是对于反礼教的自由人生活情境的一种憧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