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余秋平教授对新冠感染的病机及诊治认识(新版)

 德寿堂图书馆 2023-01-09 发布于黑龙江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尤其是会诊过一些新冠重症案例之后,余教授完善了对于新冠感染的病机及传变规律的认识,更新如下:

Image

风温为主,夹杂秽湿。

       属“疫病”,以风温为主,兼夹秽湿之邪,自口鼻吸受,易形成少阳郁热、肺卫郁热、秽湿内阻之证,可兼时令之外寒,并随体质的阴阳不同而有热化、寒化之异。

Image

绝非狭义伤寒病,不宜执用辛温刚燥,以防劫阴助热! 

①发病与时令、地点、气温均无关,从口鼻而受,多无受凉史,初起无伤寒的浮紧脉象。

②热变最速,刚起病即有明显里热,并迅速出现伤阴耗气。不同于伤寒入里化热时间较长。

③起病见恶寒、身痛、少汗,属热郁于里、卫阳郁滞,非寒邪束表郁滞营卫,只宜辛凉宣透。

④伤寒病,辛温发汗后对于轻症、气阴充足者,常能收汗出热退之效。而绝大多数新冠患者,滥用辛温刚燥后,出现汗后身痛、反复发热、口燥咽干、疲倦乏力、咳嗽痰黏、嗅觉味觉下降、失眠多梦、脑雾症等后遗症;严重者热邪内迫血分,见牙龈出血、鼻衄、皮下出血、微血栓形成、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异常等阴虚血热表现。

Image

虽有秽湿为病,但也非寒湿疫。

①新冠发病与时令、地点、气温无关,均从口鼻传染而来,多数无受凉史。寒湿疫多在天气寒冷、阴雨绵绵时发病,常有受凉史。

②本轮新冠,只有年高体弱或经误治的患者,才易传为脾肾阳虚的重症;而寒湿疫患者,素有脾肾阳虚,患病后病情较重,易向心力衰竭、呼吸衰竭、重症肺炎等重症发展,有转太阴病、少阴病的特点。

③新冠患者,尤其是重症,常见面色潮红、舌质暗红、舌苔黄黑厚腻偏干、痰极黏而难出、痰带咸味等气阴两伤见症,与寒湿疫重症的少阴病见症截然不同。

       寒湿疫重症以太阴病、少阴病为多见,常配伍附子、干姜等温阳散寒以祛湿;新冠属风温夹秽湿为患,常有少阳肺卫郁热,常配伍小柴胡汤、麻杏石甘汤,以宣透郁热为主。过用温燥,仍会造成耗气伤阴、或热迫血分之弊端。

      夹秽湿郁少阳的论述见既往公众号文章:余秋平教授对新冠感染的中医防治策略

Image

绝非湿温,不宜盲目套用湿温方。

新冠属风温夹秽湿为病,风温常得之于气候温暖、或冬季应寒反暖;秽湿与时令、地点均无关,口鼻吸受即可发病。湿温病具备一定时令、气候特点,多于长夏季节,感受湿热外邪得之。

②新冠症状明显的患者,其人多有肝肾阴虚的体质,阴虚阳浮,与外界风温相合而发病。湿温病,其人多有脾胃气虚的体质,内湿滋生,与外界湿温相合而发病。

新冠以上焦心肺表现为主,热变最速,伤阴劫液快,误治、失治常致阴虚血热等营血分病变,后期多遗留肝肾阴虚、元气耗伤:湿温病以脾胃为病变中心,常有湿困三焦见症,以中焦表现为主。湿温病长期流连于气分,血分病变极少。

新冠以风温为主、夹杂秽湿为次,主以清透少阳肺卫郁热,多兼养阴生津,祛湿为次;而湿温病初期湿遏热伏,常予分消走泄祛湿,中后期采取清热祛湿并重或益气升清以祛湿。

Image

    耗气伤阴最速,气虚、阴伤常贯彻始终。

      本病属于风温夹秽湿为病,温邪伤阴耗气,秽湿滞气亦可耗气,因而元气不足、阴液亏损常贯彻于疾病始终。这既是本病前期病情复杂、易转重症的关键,又是后期症状缠绵、后遗症诸多的原因!

病前期——屡用清热药无效、舌苔厚干、痰极黏而难出、咳嗽剧烈、素有阴伤者,多有热势未去、已然阴伤,必配养阴药才获佳效。

病极期——见重症肺炎、心肌炎等,表现为严重胸闷心悸、乏力气短、血氧下降、须上呼吸机等,其人反见面色潮红、舌红苔黄腻等,多提示宗气大虚,气阴两伤,必须益元气、滋阴液,兼透邪热,才能有效。

病后期——常有嗅味觉下降、咳嗽、脑雾等诸多后遗症,除了透发余邪,须适当配以养阴、益气药,方获全功。

新冠

疗效评价标准

       不宜以退热作为有效标准!病毒性疾病,需要调动机体自身免疫力去杀灭病毒、恢复健康。对于轻、中症而言,气阴充足者,起病症状可以不明显,用中西药,甚则不用药都能退热。治疗不当者,会遗留诸多后遗症,缠绵难愈。

      因此,在解决急性期的症状之外,疗效评判标准的关键应该是依照此思路,防止出现重症,有效治疗重症,并且快速痊愈,不留后遗症。

新冠

治疗思路

常见表现:发热、恶寒、咽痛、口干苦、头昏痛、食欲下降、恶心呕吐、咳嗽痰黏、胸闷气短、鼻塞流涕、身痛、少汗或无汗、困倦乏力、舌苔白腻等。

辨证:少阳郁热,肺卫郁热,秽湿内阻。

治法:清透少阳肺卫郁热,兼以祛湿辟秽。

推荐方药:北柴胡,黄芩,生麻黄,葛根,杏仁,生石膏,藿香,苍术,桔梗,连翘,蝉蜕,僵蚕,姜黄,酒大黄,薄荷,党参,姜半夏,大枣,生姜,炙甘草。

常用加减:

①若热盛阴伤,见口干舌燥、痰极黏而难出、痰有咸味、两颧潮红、人瘦等表现,从实热治疗无效,必须加入养阴药。轻则肺胃阴伤,轻则肺胃津伤,予麦冬、沙参、芦根等,重则肝肾阴伤,予金水六君煎,配熟地、当归等。

②若元气亏损,见气短懒言、怠惰嗜卧、心悸怔忡、心肌炎等,必须改用人参,大补元气,或再配入生脉散等,补益宗气。

③年高体弱,或过用寒凉,致脾肾阳气受损,而见面色黄暗、舌苔白厚润、畏寒肢冷、大便溏稀等,须加附子、干姜,以振奋阳气。

服药忌口:忌滋补、油腻(如肉汤、鸡汤等),忌辛热上火之品(如辣椒胡椒、烧烤火锅等),忌酸冷(如瓜果、冷饮、酸奶等),宜在服药后喝热稀粥,以助药力。

服用剂量:2岁左右,服成人的1/8量;8岁左右小孩用成人量的1/4;15岁左右的可以用成人的1/2量。其他用正常成人量,发病时才能服药,平时不用服药,颗粒剂或水煎煮都可以。

整理者:姚睿祺,郭若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