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核心素养与世界共同核心素养

 课程教学研究 2023-01-10 发布于浙江


在张华教授的新著《让学生创造着长大——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核心理念解析》一书中,用了专门的内容分析了世界不同国家、地区、国际组织和专业机构提出的几个核心素养框架。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荷兰学者(沃格特[Joke M.Voogt])提出的世界共同核心素养,还提出了一个核心素养的概念框架。这些内容对于我们理解和研究核心素养是非常有启发的,现摘录如下,供大家学习参考。

一、OECD的核心素养框架

OCD确立了三类核心素养:

(1)交互使用工具的能力,具体包括:交互使用语言、符号和文本的能力,交互使用知识和信息的能力,交互使用技术的能力。

(2)在异质群体中有效互动的能力,具体包括: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的能力,合作能力,管理并化解冲突的能力。

(3)自主行动能力,具体包括:适应宏大情境的行动能力,形成并执行人生规划和个人项目的能力,维护权利、兴趣、范围和需要的能力。

三类核心素养的内在逻辑是人与工具、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关系。

二、欧盟的核心素养框架

欧盟列出了八大核心素养:(1)母语交际;(2)外语交际;(3)数学素养和基础科技素养;(4)数字素养;(5)学会学习;(6)社会与公民素养;(7)首创精神和创业意识;(8)文化意识和表达。

对每一个核心素养,欧盟首先给出了清晰界定,然后从必要知识、技能和态度三方面做出了明确说明。

三、美国的核心素养框架

第三个知名的核心素养框架昌美国的“21世纪学习框架”。该框架由二个部分构成:(1)核心学科与21世纪主题;(2)21世纪技能。

核心学科包括:英语、阅读或语言艺术、世界语言、艺术、数学、经济学、科学、地理、历史、政府与公民。

21世纪主题包括:全球意识、金融、经济、商业或创业素养、公民素养、健康素养、环境素养。

21世纪技能包括:(1)学习与创新技能,包含“创造性与创新”“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交往与协作”三种技能;(2)信息、媒介和技术技能,包含“信息素养”“媒介素养”和“信息通信技术素养”三种技能;(3)生活与生涯技能,包含“灵活性与适应性”“首创精神与自我导向”“社会与跨文化技能”“生产性与责任制”“领导力与责任心”五种技能。

四、世界共同核心素养

荷兰学者沃格特等 人在对世界上八个著名的核心素养框架进行对比分析后,得到了如下的结论:

所有框架共同倡导的核心素养是四个:即协作素养、交往素养、信息通信技术素养,社会和(或)文化技能、公民素养。

大多数框架倡导的核心素养也是四个:即创造性、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开发高质量产品的能力或生产性。

张华教授又进一步指出,我们倘若对它们做进一步的提炼,可以化约为四大素养,即协作、交往、创造力、批判性思维,由此构成“21世纪4Cs”。

五、张华的核心素养定义

关于核心素养,张华教授给出的定义是这样的:

素养是人在特定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技能和态度解决问题的高级能力与人性能力。核心素养亦称“21世纪素养”,是人适应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需要,解决复杂问题和适应不可预测情境的高级能力与人性能力。核心素养是对农业和工业时代基本技能的发展与超越,其核心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复杂交往能力。核心素养具有时代性、综合性、跨领域性(transversality)与复杂性。

核心素养,即人们适应21世纪信息时代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需求,解决复杂问题和适应不确定情境的高级能力与人性能力(道德意识)。它有三个最显著的特点:

第一,它是一种高级能力,以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复杂交往能力为核心;

第二,它具有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倡导负责任的创新、创造与批判,不是所有高级能力都是核心素养;

第三,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应对信息文明的召唤,区别于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时代的人的发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