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园·画园——谢士强水墨园林

 教授的拐杖 2023-01-10 发布于北京
文章图片1

谢士强创作的园林作品,在某种意义上是在造境,并非眼中之园,而是心中之园。对于其的创作立意,他引用了明末造园家计成在其著作《园冶》掇山篇中说的一段话:“未山先麓,自然地势之嶙嶒;构土成冈,不在石型之巧拙;宜台宜榭,邀月招云;成径成蹊,寻画问柳。”

文章图片2

他引用计成的句子并非偶然,“未山先麓”是计成对中国园林造山艺术的高度概括。在园林的有限空间里造山,必须“未山先麓”,因为有限的空间里面不可能造出山的具像,换而言之,要在有限的空间里面创造无限的意境,即必须是高度的艺术提炼和概括的抽象。这些观点恰恰与其创作的水墨园林暗合。

文章图片3

谢士强:1974年生于江苏省,1995年毕业于苏州工艺美术学校绘画专业。2001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学士学位, 2008年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同年南京艺术学院研究生课程班毕业。现任教于苏州工艺美术学院,副教授,学科带头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艺术家创作中心高级书画师,广西书画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吴道子艺术馆理事,厦门传世艺宫美术馆艺术顾问,江苏省壁画协会会员,江苏省青年美协会员,首都师范大学访问学者。

文章图片4

说园·画园
文 / 谢士强

说起园林,人们不约而同说起苏州。很明显,苏州与园林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此,我没有贬抑其他地方园林之意。比如扬州瘦西湖,一个“瘦”的特征便是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

文章图片5

在我看来,每一个地方的园林都有其独特的韵致,苏州园林之所以独步天下,与其历史背景、人文环境等有关,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使苏州园林独占鳌头。

文章图片6

关于园林的论述,近代学者陈从周先生的《说园》一文颇有见地。在诸如叠山理水、建筑、栽植、动观、静观等方面,该书都发前人所未言。苏州园林较之于其他地方园林最大的不同在于,在建园之初就有众多画家、文人、士大夫阶层参与其中。这些人士对于园林营造的热衷,肇始于宋,发展于元,盛于明清。

文章图片7

比如,明初政治高压,尤其对画家、文人的政策更为严酷。在此情况下,大部分文人画家不得不迎合统治阶层趣味,专攻官方喜好的南宋画风。直至正德时期,吴门画派的崛起才一改以往作为主流的浙派绘画的趣味,开始崇尚晋风,标榜隐逸,中国绘画也才真正走上文人画的道路。

文章图片8

当下很多画家很容易将写生和创作割裂开来,写生一套,创作一套,更有甚者,走市场还有一套。其实写生和创作是相辅相成,互为依托的。在写生过程中,需要画家不断调整、思考,促使客观物象符合画家的审美需求,笔墨要求。此外,画家要从写生中获取灵感,而灵感的闪现,稍纵即逝,可遇不可求。

文章图片9

在画园林写生时,闻到的应该是扑面而来的自然气息,感受到应该是亘古而来的禅意、诗意。体会到这一点,则写生就升华为二次创作。画家应该在写生中去锤炼自己的笔墨、自己的性情,去体会自然和认识自然,去寻找自己全新的艺术形式及语言。古往今来,画家莫不是在自然、生活中去观察、体悟、窥探宇宙万物的。画家应该注意意境的表现,使其写生作品先感动自己,如此,方能感动观者,让观者能够看进去、走进去,这也正是山水画所提倡的可游、可卧、可居的美学宗旨。

文章图片10

至于写生,早在唐宋时期就有关于写生的记载,五代画家荆浩隐居太行洪谷,观察山间四时之不同,朝来暑往,秋收冬藏,沈醉在山林之中,不断在写生中提炼笔墨,遂有传世之作《匡庐图》的问世;宋代范宽常年生活在终南山间,面对云蒸霞霨,烟雨氤氲的场景,方有巨作《溪山行旅图》问世;元代黄公望久居富春江,袖携纸笔,凡遇景物,辄即模记,方有名作《富春山居图》问世。这些大师都是在面对自然,体味自然的过程中,逐渐心领神会的。

文章图片11

这也正是他们对著名理论家张璪所说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理论的具体运用。这些画之大者通过自己对中国画笔墨的探索来构筑自己所憧憬的精神家园、笔墨家园。他们在写生中去获取素材,用类似于宗教般的虔诚态度去记录眼前所见的景致,而他们的作品也给我们一种比生活更为真实的感觉。

文章图片12

造园一名构园,重在“构”字,画园又何尝不落在“构”字上呢?构图佳,则境界自出。计成又云造园一端“三分匠,七分主人”,言其造园主事者的重要性。造园尚如此,况画园乎?画园对画家本人境界要求又何其高矣!画园更像在纸上造园,或者说,在某种意义上,画园更类似于在造境,并非造眼中之园,而是造画家“心中之园”。

文章图片13

有鉴于此,时人画园,不应如实写生,与其如实写生,不如写意,或曰写逸更为确切也!画园不是单纯对景画景,而是对景画境。不是“画蛇添足”,而是“画龙点睛”;不是照葫芦画葫芦,而是照葫芦画瓢。要求画者既能真实反映客观存在,又能高于所观照物,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可见,画园者要尽可能地忠实于自然,又不为自然所囿。这说来容易,其间需要把握的度又何其难矣!

文章图片14

画园,更多的是依景创作,对景造意,意到情适,写园之意,不取华饰,模山范水,合理取舍,诸如景致的高低、大小、远近、虚实、疏密、动静、直曲等都应相互制约,做到有机统一,虽由人画,宛若天成。

总而言之,会说园,方能品园;会品园,方能画园。

文章图片15
文章图片16
文章图片17
文章图片18
文章图片19
文章图片20
文章图片21
文章图片22
文章图片23
文章图片24
文章图片25
文章图片26
文章图片27
文章图片28
文章图片29
文章图片30
文章图片31
文章图片32
文章图片33
文章图片34
文章图片35
文章图片36
文章图片37
文章图片38
文章图片39
文章图片40
文章图片41
文章图片42
文章图片43
文章图片44
文章图片45
文章图片46
文章图片47
文章图片48
文章图片49
文章图片50
文章图片51
文章图片52
文章图片53
文章图片54
文章图片55
文章图片56
文章图片57
文章图片58
文章图片59
文章图片60
文章图片61
文章图片62
文章图片63
文章图片64
文章图片65
文章图片66
文章图片67
文章图片68
文章图片69
文章图片70
文章图片71
文章图片72
文章图片73
文章图片74
文章图片75
文章图片76
文章图片77
文章图片78
文章图片7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